
一、大步跑動作要領
~短跑技術~
1)跑姿:是指從起點到終點的過程中,為達到最高速度所用的合理、有效動作,雖然受個別差異的影響很大,但了解運動技術的一般原則,以獲得正確機械姿勢在教學或訓練上是必要的。
2)配速:是指有效分配身體有限能量以獲得較好成績的技術,如何避免因過度用力造成太緊張,而影響動作速度與范圍,跑者需於跑中有放松的能力,亦即需有良好的配速。
3)策略:是指在守規則的原則下,如何造成自己有效的作戰方法。如預賽、復賽、決賽中運用某些適當方法分配自己應戰的體力消耗。
短距離跑動作要領
短距離跑中的速度是各項運動的基礎。而跑的技術更是其他跑、跳項目的基礎。短距離跑動作要領包括:一、起跑,二、加速跑,三、最高速度的維持,四、沖線。
起跑動作
起跑是運動員從靜止不動的姿勢,全神貫注聽發令槍聲,迅速而有效的運用自己的力量,破壞身體的靜止慣性,協調敏捷的跑出去。起跑必須采用蹲踞式起跑。
1)起跑的方式:蹲踞式起跑的方式因個人差異(各人技術熟練的程度、體格、體型,和運動能力)而很難求得一致的起跑型式如下圖。
~起跑三步驟依序為「各就位」、「預備」、「鳴槍」
1)各就位:從預備線三公尺處走到起跑架前做半蹲姿勢,雙手按在起跑線前方位置,將前腳(力量較大者)放在前起跑板上,腳尖與地面接觸,并試起跑架是否穩定堅固,后腳放在后起跑板上,腳尖與地面接觸,后腳跪膝著地,體重由雙手,后膝平均支撐。隨后雙手收回,拇指與其他四指分開成倒 V字形,置於起跑線之后,雙手與肩同寬或稍寬,兩臂伸直,背部微弓而能放松,頸部自然下垂;臀部不能落在后膝關節上,注意聽「預備」口令。各就位達靜止動作時如圖 8-2。
2)預備:預備時,收縮雙腿,小腿兩者之伸肌,平穩的抬起臀部,使臀部與肩同高或微高於肩,前腳膝關節向下,前腳踝背屈緊貼前起跑板,兩臂撐直,頭頸放松稍向前下彎,雙肩微向前移出,后腳膝關節稍比前小腿高,后腳也應與后起跑板緊貼著而與地面接觸,身體重心微前移,身體重量大部分由雙臂負荷,使前腿均能產生最有效的推蹬力量。預備之靜止動作如圖8-3a、b。
3)鳴槍:聞槍聲后,雙手迅速推離地面;屈肘做有力的前后擺臂,前擺的手臂有肘關節向前上方擺的感覺;同時雙腿用力向起跑板推蹬伸直,髖關節與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只發生推進的力量,前腳快速伸直,以較大的身體前傾姿勢把身體推向前方;而后腳向前抬膝蓋跨步,膝關節為銳角,傾斜度要大,以便幫助前腿產生水平方向之推進力。后腿跨出之雙臂之一前擺振。一后擺振,保持身體不左右扭轉,體角約與地面成 45度角。第一步的距離不宜太長,膝關節不宜抬高,以便縮短從起跑板到著地點之弧長。鳴槍時身體姿勢如圖 8-4a、b。
途中跑
中間跑法是起跑后達到近最高速度后,一直保持至終點前沖刺為止跑法,其技術要點為:
1)下肢動作:為保持既得的速度,下肢動作宜放松而富韻律感,維持一定的步幅和步速。應注意后蹬,擺腿之小腿摺疊靠近大腿,著地、踝關節旋轉等動作。
2)上肢動作:上肢動作力求身體的平衡,配合腳部動作的協調。擺臂時,肘關節屈成九十度,前擺時,手一般不超過身體的中線,向后擺時,肘稍向外。
3)重心前移:重心線有上下和左右兩種,中間跑求重心上下改變不大,保持較大的水平位移;左右位移小,身體則少幌動,產生較大的水平位移,能減少能量的浪費。腳落地只用掌和腳尖,著地后迅速伸腿蹬地,向前向上高舉,與伸直膝蓋,保持大腿與小腿間膝關節角度小。
4)體角:跑的速度愈快,人體受空氣阻力的影響體角會變大,為了要抵抗或減少空氣阻力,中間跑法時要注意到身體的前傾,最高速度時的體角約為65度。中間跑法的姿勢如圖 8-7。
沖線動作
短距離跑競爭相當激烈,往往同一速度前進,抵達終點時靠著沖線技術,而判定勝負。同時沖線時如何后來居上,沖線技術之重要性可見一斑。沖線應包括沖線后繼績保持最高速度幾公尺的觀念,其目的在確保以最高速度沖線。
沖線之姿勢有跳躍式、舉臂挺胸直沖式,舉臂直沖式,以及擺臂直沖式四種。其中以擺臂直沖式(如圖8-8)最佳。因此式跑者在抵達終點時保持原來姿勢,將觸線時稍轉身體,以胸部一側觸線。稍轉體動作可縮短觸線距離,而胸部中心點則未改變
彎道跑
以上是短距離百公尺跑的動作要領,至於,二百公尺和四百公尺跑的技術,除了需具備百公尺跑的技術要領外,尚須體會此兩項目特有的動作要領,即一、彎道起跑,二、彎道跑,三、彎直道跑法或直彎道跑法,分別概述如下:
彎道起跑動作
起跑技術與百公尺跑相同。彎道起跑,起跑架應訂在跑道的外側緊靠外道處,并稍微向內,兩起跑板的中線正對彎道切點方向,預備時,左手置於起跑線后約 3~5公分處,右手置於起跑線后緣,身體面向跑道內側,以便起跑后步伐能成一直線,先加速,后改變身體姿勢抵抗離心力,如圖 8-9。
彎道跑動作
彎道起跑時,最多只能取約十公尺的直線起跑,然后進入彎道跑。因此彎道跑的技術負有雙重責任,一在加速跑,一在最高速度的維持。起跑后因受離心力的限制,體角小,加速度較不易,因此比直線起跑時體角早些提高,加速度后須有滑步動作出現,力求放松與平衡,維持既得的力量與速度。彎道跑的技術為:
1)彎道跑時,身體成一直線而向內傾(如圖 8-10a.b),以臀髖部來帶動身體之內傾,抵抗離心力,跑的速度愈快則向內傾斜愈大。跑愈內道,內傾愈大。
2)左臂向前擺時稍向外,手的位置在左肩的正前方,右臂前擺時稍向內,手的位置在鼻前。
3)左腿前擺時微向外離開身體中線,右腿前擺時微向內,越過身體中線。腳著地部位也相對的改變,左腳以前掌外側著地,右腳以前掌內側著地,應用較小的接觸面積,應用臀髖中心部位的扭轉而向內外傾斜。
彎直道跑或直彎道跑動作要領
彎直道跑是指從彎道進入直道的跑法,彎道跑的右臂擺動大,臀左轉,左腿負較大力量的彎道跑技術。彎道進入直道時則離直道前一步時,手臂左右擺幅回復到一樣大小,以最后一步能自然進入直道,而增加速度。這一步之擺幅一樣大,雖然跑者會因離心而向外側跨步,但動作自然,步幅較大。若最后一步仍保持內傾,則造成身體過度內傾,要突然恢復到左右擺幅大小一樣,花費的力量較大,因重心之由低而高之突然改變,右腳負責較大力量,并由不常用的左臂負責改變體角,將產生不自然動作且步幅小并影響速度。
直彎道跑法的動作,是四百公尺跑中直線跑入彎道的動作,其技術恰與彎直道跑法的動作相反,從直道跑入彎道時,由雙臂擺幅大小相同,變為大小不同,其腿部動作亦隨之改變。
二、大班體育游戲——大步接力跑
活動目標:
1、學習以接力的方式大步跑。
2、遵守比賽規則,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
活動準備:跳繩。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兩兩拉手排好隊到操場,進行隊列練習。
教師:進行基本隊列練習,幼兒由一路縱隊站成六隊:立正、向前看齊、成體操隊形散開。
2、進行熱身運動。
教師帶領幼兒做上肢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跳躍運動、放松整理。
二、基本部分。
1、學習“大步跑”。
教師:(老師示范兩種跑步方法)你們看哪種是大步跑?(老師示范大步跑和小步跑。)
2、幼兒觀察后進行回答。
教師:這種跑步方法叫做大步跑。大步跑時,除了腿要跨得更大,身體的其他部分還要怎么配合呢?(請幼兒說一說)
教師小結并分解示范:除了步子要跨大,上臂的擺動也要相應的增大。
3、組織幼兒進行在原地做上臂大幅擺動的動作。
4、練習“大步跑”。
教師:現在我們站在起跑線后,用大步跑到場地的另一邊。第一人到達目標后,第二人再出發。
5、幼兒練習1——2次,其間教師可講評幼兒在大步跑時出現的各種問題。
三、進行游戲“傳棒接力跑“。
1、交代游戲的玩法。
教師:我們學會了大步接力跑,那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游戲吧!幼兒分成5——6組,每組7、8人。小組成員分成兩部分,分別在站在操場兩邊的起跑線上。第一人手里拿著接力棒,最后一人胳膊上系著紅綢帶。當老師下令后,第一人持棒大步跑向對面的第二位成員,第二位成員接棒后跑向對面的第三位成員……一直到最后一位小朋友,最先跑完的為勝利。
2、交代游戲的規則。
教師:下一位成員必須等接到上一位成員的接力棒后再跑,不許超過起跑線接棒。掉棒后必須回頭重跑。
3、組織幼兒進行游戲,游戲后小結游戲中孩子們的表現。
四、活動結束。
整理隊伍,進行放松活動。
三、跑1000米的技巧
1、姿勢
正確的姿勢可以使跑步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浪費,減少疲勞,從而為提高時間打下基礎。正確的姿勢在正面看來,身體在比較低的高度上下起伏,看不到左右晃動。
中長跑的姿勢要保持于比較平衡,跑步的時候身體稍微向前傾,與地面的角度大概是80°到85°左右,女生的速度相對慢些,保持85°左右就可以了。跑步的過程中要注意抬頭收腹,雙手自然配合腳步運動,減少身體左右晃動,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浪費(跑步的時候左右晃動最好讓人在旁邊糾正)。
中長跑的后程(就1000M和800M來說,500M和400M以后就是后程了),跑步者的體內乳酸增多、氧債增大,人體已處于疲勞狀態,在這種困難的狀態下,跑步速度會自然而然的減低。要提高技術和跑速,確實是很艱難的。這時候就要求加大軀干的前傾(男的80°,女的85°),從而帶動身體向前,為平衡這種前傾,自然要加強蹬擺的配合,增大上肢的擺動幅度,以促使后程技術動作不變形,最終達到提高后程的效果。
2、步頻和步長
增大步長和提高步頻對提高中長跑成績都是極為重要的。但是步頻和步長又是一對矛盾。當步長加大時,步頻相對較慢,而步頻加快時,步長有會變得相對較小。因此很難做到同時提高步長和步頻。通常只能是保持步長,提高步頻,或是保持步頻,提高步長,來到達提高成績的目的。
一般情況下,一個1.75M的男子,其步長應該可以達到1.8M-2m,一個身高1.6M的女子步長可以達到1.5M-1.7M米(按身高比例來說,男的下限也就是1.7M,女的是1.5M,上限男的是2.2M,女的是1.9M))。大家在訓練的時候要注意計算100M的平均步長,換算一下,至少要達到步長的下限。
3、蹬擺送髖技術
蹬伸是由髖、膝、踝、趾的由上而下的發力,使各關節達到較充分的伸展,支持反作用力才能作用于髖部,使身體重心前移。在蹬伸的同時也是擺動腿折疊前的開始。蹬擺配合協調,就會起到髖關節遷移的效果,做到蹬要有力,擺要迅速,既能提高步長,又能加快步頻,還能減小身體重心的上下起伏。1000M和800M中,蹬地腿伸直時應該和地面形成60°左右的夾角(夾角小小于50°,會加快速度和頻率,是沖刺跑的技術)。
4、著地緩沖的技術
落地要讓跟先落地,但注意腳面不能和地面形成大的夾角(少于10°)或者整個腳落地,在著地緩沖時,要盡量減小阻力,迅速過渡到前蹬動作。在著地后身體重心向下移動的同時要向前移動。以上是著地緩沖的兩大技術難點。一般大部分跑步者容易犯的毛病是著地前蹬阻力減少的不夠充分,緩沖時身體重心向下但沒有向前,甚至出現"坐著跑"的情況,身體重心留在后面,就給蹬身送髖加大了難度。
5、呼吸
呼吸是中長跑一項重要的技術,對于平時缺乏鍛煉的人來說,呼吸調整得好,可以提高最少20秒時間。
a、學會從牙縫中吸氣
跑步時,我們應該用鼻子和嘴配合呼吸,緩解呼吸肌的壓力,口不能張得太大,最好是口微開,輕咬牙,讓空氣從牙縫中進出。呼吸時,要注意做到均勻而又有節奏,呼氣要短促有力,吸氣要緩慢均勻,有適當深度。
b.呼吸節奏與步伐配合
跑步時,人們一般習慣于按照自身需要自由調節呼吸節奏。其實,呼吸節奏應該與步伐密切配合才行。通常開始跑的時候(前400-500M)呼吸節奏是每3步一呼,3步一吸,在保持速度的時候感覺呼吸困難,就需要調整為2步一呼,2步一吸,前后需要并保持呼吸均勻和深度一致,這樣跑起來才會感到輕快。
c.加強呼氣深度
許多人在慢跑時不注意呼吸的深度,所以在較長時間運動時,就會出現呼吸表淺而急促,從而產生胸部漲滿難受,呼吸困難的感覺。有些人雖然注意深吸氣,但往往忽視了呼氣的深度。其實,當跑步時間較長時,只有適當加大呼氣深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機體對氧氣的需要。深度加強了,才可能更多地排出廢氣、增大肺中負壓,從而使吸氣更省力,吸氣量也能增加。
6、彎道跑技術
彎道跑是做圓周運動,跑的途中會受離心力的影響,應該說速度越快,圓周弧度越小,離心力就越大,所以當以較快的速度前進時,中長跑的運動員仍要將整個身體自然協調的向左傾斜一下,其向左的角度均應控制在7~1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