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和設計粗大動作的游戲和活動的方法有什么方法
.運動扶欄上下樓梯以前是嬰兒拉著父母的手邁上樓梯,現在可以鼓勵他(她)自己扶著欄桿邁上樓梯。開始時可讓嬰兒先從2-3階樓梯開始練習,父母可在上邊用食物或玩具逗引,并給其鼓勵,使嬰兒增強信心。待嬰兒能較穩定地扶欄上樓梯后,可教他(她)學習下樓梯,開始時父母要扶著嬰兒練習,使他(她)掌握高低,然后再教他(她)練習自己扶著欄桿邁下樓梯。對于嬰兒來說,下樓梯不太好掌握,而且比較危險,父母要慎重。
行走自如這一時期嬰兒的活動場所主要是地面,父母可與嬰兒在地上玩多種游戲。球是這一階段嬰兒最好的玩具,可與嬰兒互相扔球、接球、滾球、踢球等,這樣可鍛煉嬰兒在獨立行走中做各種動作。父母還可以讓嬰兒推著嬰兒車玩,教他(她)學會推車前進、后退、轉彎等,使嬰兒行走更加熟練、穩定。
2.認知
生活模仿游戲嬰兒漸漸長大,玩的花樣也多起來了,這時父母可與嬰兒玩一些生活模仿游戲,如“哄布娃娃睡覺”、“我們來做飯”等等。在玩的時候,父母要邊玩邊講,教會嬰兒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并教會他(她)和大人合作,玩完后和大人一起把玩具收拾好,這樣既鍛煉了嬰兒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嬰兒的社會適應能力,還使他(她)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看書、翻書書是我們生活中的好老師,要培養嬰兒養成喜歡看書的好習慣。父母要多給嬰兒看一些圖畫書,用嬰兒能理解的語言講一些簡單的道理,此時的他(她)不一定能完全聽懂,但可以訓練嬰兒集中注意力傾聽,并反復向他(她)提問,以加強他(她)的記憶力。看書的時候讓嬰兒學會自己翻書,讓他(她)翻找自己喜歡看的圖畫。
3.語言聽懂語言命令此年齡段的嬰兒已經能聽懂許多話了,這時父母要有意識地多用語言來指導他(她)的行動。如讓嬰兒“把杯子拿來”、“給爸爸拿拖鞋”、“我們到外面去”等等,使嬰兒建立這種按指示做事的概念。同時也要注意一些否定性詞語的學習和使用,讓小兒真正理解“有—沒有、要—不要、是—不是”等概念,并學會用語言正確地表達。
接背兒歌為了促進嬰兒語言的發育,可以經常給嬰兒念一些兒歌。兒歌里的一些句子是嬰兒能夠理解的,而且兒歌里押韻的字音可讓嬰兒學習發音。特別是配有圖畫的兒歌,它更能引起嬰兒的興趣。在重復多次聽了某首兒歌后,嬰兒會對它留下很深的記憶,此時的他(她)雖然還不能完整地背出兒歌,但他(她)會記住其中一些重要的字音,當你念到這些音時,他(她)會跟著你一起念。這時父母可有意識地不把兒歌念完整,啟發嬰兒接著背,如“大馬路,寬又……”、“警察叔叔站……”等。這樣既教嬰兒學習了語言,又鍛煉和檢驗了他(她)的記憶能力。
4.生活與交往
戴帽、脫襪嬰兒又長大了一些,他(她)開始學習為自己服務了。父母可以從訓練嬰兒自己戴帽子開始,起初他(她)可能會把帽子戴歪,父母可讓他(她)對著鏡子練習,逐漸學會自己戴正帽子。睡覺前可以教嬰兒自己脫襪子,也可把鞋帶解開后教他(她)自己脫鞋。嬰兒這種為自己服務的愿望是很強的,這是他(她)學習本領的過程,父母千萬不要挫傷他(她)的積極性,養成他(她)懶惰的壞毛病。
生活規律嬰兒的飲食和睡眠較以前有很大改變,他(她)可以吃一些加工細致的普通食物,每天睡眠的時間和次數也明顯減少。這時可按他(她)的生活節奏來安排作息時間,培養嬰兒早晨起床高高興興洗臉;按時吃飯、睡覺;睡前洗臉、洗腳等好習慣,使嬰兒生活形成規律。這樣既有益于嬰兒身體的健康,又有益于他(她)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
二、根據四個月粗大動作特點設計早教游戲
四個月大的嬰兒正處于粗大動作發展的關鍵期,此時他們的頸部力量逐漸增強,開始嘗試翻身、俯臥抬頭等動作,并對手臂和腿部的協調運動產生興趣。根據這一階段的特點,可以設計以下早教游戲,既能促進動作發展,又能增強親子互動:
1.翻身練習游戲方法:
讓寶寶仰臥在柔軟的墊子上,將右腿輕輕搭在左腿上,左手握住寶寶的右手,右手輕推其背部,輔助從仰臥翻至側臥,再過渡到俯臥。翻身時用語言引導,如“寶寶翻過來啦!”或“找一找小玩具!”(可在身側放搖鈴吸引注意力)。
安全提示:動作需輕柔,避免用力過猛;完成后讓寶寶俯臥玩一會兒,鍛煉頸部肌肉。
2.劃船搖擺游戲準備:靠墊或枕頭。
方法:
媽媽坐在地面雙腿呈“V”形伸展,讓寶寶背靠靠墊面朝媽媽坐穩。雙手握住寶寶的手腕,輕輕拉向自己(媽媽稍后仰),再緩慢推回,模擬劃船動作。
益處:增強背部肌肉力量,培養平衡感,配合兒歌節奏更佳。
3.鏡前互動游戲方法:
抱著寶寶坐在鏡子前,指著鏡中的影像說:“寶寶在這里!”并揮動他的小手。讓家人輪流出現在鏡中,引導寶寶觀察和追蹤,如“媽媽在哪里?”
作用:鍛煉頭部轉動和視覺追蹤能力,同時促進社交認知。
4.俯臥追視游戲準備:色彩鮮艷的玩具(如搖鈴或布球)。
方法:
寶寶俯臥時,將玩具放在前方20-30厘米處,緩慢移動吸引其抬頭和視線跟隨。逐漸增加玩具移動范圍,鼓勵寶寶嘗試用手夠取。
5.搖搖椅游戲方法:
將寶寶仰臥放在毯子上,兩位成人輕拉毯子四角緩慢左右或前后搖晃,模擬搖椅。配合兒歌如“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增強節奏感。
注意:幅度要小,確保寶寶頭部有支撐。
這些游戲的設計均以安全為前提,結合四個月寶寶的動作發展需求,通過趣味性互動激發其運動興趣。建議每天分多次短時間練習(每次5-10分鐘),避免過度疲勞。
三、幼兒的動作發展
幼兒的動作發展
幼兒的動作發展,寶寶的成長是家長們非常關注的,寶寶自從出生之后,每天都在快速發育,走路和跑步是人類的基本工作動作,然而寶寶學會走路和跑步是需要時間的,以下分享幼兒的動作發展。
幼兒的動作發展1幼兒動作發展的規律
兒童最初的動作是全身性的、籠統的、彌漫性的,以后動作逐漸分化、局部化、準確化和專門化。滿月前兒童受到痛刺激后,哭喊著全身亂動;3歲孩子拿著筆認真畫畫時,不僅是手動,身體的動作、面部的動作也來幫忙。
兒童動作的發展,先從上部動作開始,然后到下部動作。嬰兒最早出現的是眼的動作和嘴的動作。半個月內的嬰兒,雙眼協調動作就已經出現。上肢動作發展早于下肢動作。6個月嬰兒手的動作已有較好的發展,而腿的動作還遠未發展。
兒童動作的發展先從頭部和軀干的.動作開始,然后發展雙臂和腿部的動作,再后是手的精細動作。也就是靠近中央部分(頭和軀千,即脊推)動作先發展
然后才發展邊緣部分(臂、手、腿)的動作。嬰兒看見物體時,先是移動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觸物體,然后才會用腕和手指去接觸并抓取物體。
動作可以分為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兒童動作的發展,先從粗大動作開始,而后才學會比較精細的動作。粗大的動作是指活動幅度較大的動作,也是大肌肉群的動作,包括頭、翻身、坐、爬、走、跑、跳、踢、走平衡等等。
嬰兒最初的動作是無意的,以后越來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的支配。初生嬰兒已會用手緊握小棍,這是無意的、本能的動作,幾個月以后,嬰兒才逐漸能夠有意地、有目的地去抓物體。
幼兒的動作發展2 1、由上到下:幼兒動作的發展,是身體上部的發展先于身體下部的發展。從頭部到下部,從上肢到下肢逐漸發展。
2、由大到?。哼@是指幼兒最初發展起來的是與大肌肉相聯系的動作,逐漸發展到與小肌肉相聯系的動作。如幼兒手的動作的發展,先發展的是與手臂大肌肉相聯系的伸臂,以后逐漸發展起來與手指小肌肉相聯系的抓、握、拿等動作。
3、由簡單到復雜:幼兒最初的動作,是身體個別部分的簡單動作,如伸伸手、踢踢腳、轉頭等,逐漸發展到同時轉頭、伸手、手眼協調地拿取物體,進一步發展到能從事由多種動作組成的游戲活動。
4、由不隨意到隨意:動作的不隨意性和隨意性,是從動作的主動性和目的性來區別的。幼兒的動作,最初是不隨意動作,無目的、由客觀刺激引起,加頭隨著光線的方向轉動,有東西接觸幼兒的手,幼兒的手就去抓摸。以后,隨意動作逐漸發展起來
這時客觀刺激不在眼前或沒有直接接觸幼兒,動作也會出現,而且通過動作,主動地、有目的地去接觸事物,認識事物。如幼兒在“藏貓”的活動中,主動地把頭轉來轉去尋找“貓”,這就是一種隨意動作。
5-6歲幼兒動作發展
1、能夠身體平穩,雙腳連續向前跳。
2、能夠單杠懸垂動作10秒左右。
3、能夠較為輕松地完成15米跑。
4、能用單手投擲動作,將沙包向前投擲2米左右。
5、雙腳跳、單腳跳時會彎曲上身。
6、能夠雙手向上拋球。
7、能夠雙胸靈活交替上下樓梯。
8、能夠完成1公里左右的獨立行走(途中可適當休息)。
9、能夠以單腳連續向前跳2米左右。
10、能夠沿平衡木等較窄的低矮物體上走一段距離。
11、在跑步時能夠較為敏捷地躲避他人的碰撞。
幼兒的動作發展3幼兒跑的基本動作
走、跑、跳練習走路、奔跑、跳躍,并非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本領,到4歲左右,可以對孩子的走路、跑步、跳躍能力進行訓練,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訓練,增強基本體能。
走路訓練近4歲的孩子走路時,應做到上體正直,上下肢協調。
有的孩子走路時不自然、不協調,大致原因出于平時養成不良習慣;從幼兒剛學會走路時,家人沒有注意到孩子走路時不正確的姿勢,沒能及時地糾正;心理過分緊張;在周圍氣氛很嚴肅或者聽到口令“齊步走”時,孩子就會由于心理過分緊張,出現不自然、不協調的走路姿態。
指導孩子觀察正確的走路姿勢,讓幼兒知道正確的走路姿勢看上去很美觀,令孩子產生學習、效仿的心理需求。
讓大一點的孩子做示范動作,說明要領:上身要保持正直,上、下肢自然協調地走。
帶領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一起念兒歌做游戲進行練習:“來來來,大家來排隊,快快快,跟著朋友走。”每次游戲的時間不能太長,以防孩子感到乏味和過分疲勞。要及時對孩子進行鼓勵,使孩子以愉快的心情參加練習。
帶領孩子練習時,要用正面、積極的方法進行誘導,切忌采用單調、重復、強硬的方式。
合理跑步快到4歲的幼兒,對于四散追逐跑的游戲非常感興趣.往往一玩起來就會忘記疲勞,要注意引導,計算好活動量。并要注意安全,教給孩子躲閃的方法,提出要求,隨時檢查情況。在進行較劇烈跑之前,要帶著孩子做預熱身體的活動,把各關節充分活動開;
跑完后,不要靜止地站著不動,更不能蹲下或坐著,應當放松地走一走,做一些放松肌肉的體操、輕松愉快的游戲,使孩子逐漸地恢復到相對安靜狀態。
幼兒在跑步時容易出現的問題包括:上體直,蹬地不充分,像是坐著跑;步伐不均勻,像是在馬步跑;擺臂動作不對,有直臂擺動,也有以肘為軸擺動,動作不放松、不協調;左右橫擺,重心不穩;落地重,八字腳,張著嘴呼吸等。針對孩子的這些問題,要隨時注意糾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