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音游是什么游戲
音游,即音樂游戲,是一種讓玩家跟隨音樂的節奏進行游玩的電子游戲。
在音樂游戲中,玩家需要根據屏幕上出現的音符或者節奏提示,在正確的時間點進行點擊、滑動或其他操作來配合音樂的節奏。這類游戲主要考驗玩家對音樂節奏的把握能力、手指的反應速度和眼力。當玩家能夠完成一首難度較高的音樂時,會獲得一種成就感,這也是音樂游戲吸引玩家的一大因素。
音樂游戲通常具有豐富的音樂庫和多樣的游戲模式,滿足不同玩家的需求。一些知名的音樂游戲如《節奏大師》、《古樹旋律》等,都以其獨特的游戲玩法和優質的音樂體驗吸引了大量玩家。
音游是一種結合音樂與游戲互動性的娛樂方式,讓玩家在游戲中享受音樂,提升節奏感,并獲得樂趣。
二、音游的獨特魅力:沉浸感帶來精神高潮
喜歡玩音游的都是好孩子。作為最不需要動腦子的游戲類型之一,音游帶來的沉浸感卻是數一數二,動聽的旋律操縱手指飛舞,仿佛這首曲子都是自己鼓搗出來的。這類游戲更適合在安靜環境下游玩,雖然它的體驗時間相當碎片化,但音樂效果受到了影響,游戲體驗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作為萬年手殘黨,我原以為自己一輩子都不會碰音游,不想卻在國慶假期著了魔。
契機或許是Switch上的《蘭空》?我不敢肯定。那天我只是打開eshop,發現有個試玩版,就下下來試試看。此前,雖然這游戲在移動端上架有一段時間,我卻一直沒提起興趣——我玩過雷亞出品的前作《Deemo》,雖然音樂好聽,可玩法實在不喜。
反而這次《蘭空》流光溢彩的譜面演出,給我留下了還不錯的第一印象。
我一度自詡“中華小歌庫”。在CD還流行的年代,我買了數百張正版專輯,也有不少打口碟、絕版翻錄和地下出版物,唯獨沒怎么聽過同人音樂——這些個人、社團的獨立制作,在一般唱片行極少見,而像我這么不“二次元”的人,不去漫展、不聽古風、不追初音、不懂東方,更沒機會接觸到。這次,能因為類似《蘭空》這樣的音游,聽到了這些陌生音樂家的作品,倒也新鮮。
但說實話,當時我還不太能找到這類游戲的樂趣,只是抱著聽聽音樂打打Call的消遣心態。
真正扭轉這種印象,是因為工作關系,節前去了趟南京。我接觸到了一些人,有做音樂的、做音游的、做譜面的、配唱的,也有音游大神。到南京的第二晚,我就被帶去一家位置十分隱蔽的街機廳,那兒擺滿了各種我見都沒見過的音游設備:從還比較像傳統街機的多鍵位機臺,到連接著吉他、鋼琴鍵盤乃至架子鼓的模擬演奏機——我也不太確定它們實際叫什么,但當看著坐在那兒玩的大神,一本正經地在用撥片撥弦,或是用鼓棒花式捶打底鼓、吊镲,還是能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謎之逼格。
而當我嘗試上手這些街機,面對完全分離的操作設備和顯示屏,此前移動端上玩音游的經驗變得不適用,常規的下落式音游都變得困難非常——更別說我一上手,玩的就是硬核音游玩家才能從容應對的IIDX。
在試玩了一系列對眼力、反應有著嚴苛要求的街機后,我當即決定退守移動端,從入門開始。隨后,我就在跟幾位音游玩家交流后,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篩出了一批默認曲庫較多、相對也比較適合我的音游——我是真沒想到,除了“桌游”之外,我還會專門為“MUG(音游)”開了個獨立的文件夾……
結果整個國慶的每個碎片時間,我都在這些音游里死磕。每每被其它游戲的最高難度虐到生活不能自理,我就會打開《蘭空》,玩幾首小清新的曲子舒緩情緒——對比下來,《蘭空》真的是判定較不嚴格,我相對還能自如應對的那一個……僅限那幾首我特別鐘愛、打得很熟的歌。
也是我漸漸有些抓到了音游的樂趣——隨著曲目困難梯度的不斷攀升,以及不斷的失敗重來,我居然慢慢可以抓住曲子里的節奏,甚至能聽到的編曲細節也越來越多,一首原先聽都沒聽過的曲子,玩個幾十遍后就像被拆分成了若干個小節,手指的按鍵動作都成為某種條件反射。玩到后面,我的感覺就像打坐入定或靈魂出竅,似乎脫離了現實環境,整個人沉溺于某種愉悅的漂浮感中。
有一個書中的觀點提到,“太輕松的樂趣,容易把我們推向完全相反的方面,從壓力和焦慮變成了無聊和抑郁。”換言之,哪怕是娛樂,也需要一點點正面、良性的壓力,來喚起積極、主動的體驗和情緒。在打音游的某些時刻,我的確體會到了玩那些打工手游時所沒有的精神高潮,甚至在和音樂“神交”的超鏈接突然斷開后,仿佛進入了賢者時間,再也找不到之前如有神助的手感。
但人生海海,有些浪起潮落倒也不壞,不是嗎?不說了,天寒地凍,又到了動手打音游的季節……
作者:忘川
三、konami的所有音游有哪些_(:3」
1、樂動魔方:
“樂動魔方”是一款由日本KONAMI傾心打造的全新體感音樂游戲,也是KONAMI在中國正式上市的第一款音樂游戲,立方體框體外觀,極致的顏色,創新的游戲方式,和分量十足的曲庫。
2、狂熱節拍:
是第一個Konami所出產的MG,它是一個模擬DJ的游戲,由7個鍵(兩排,上排三個和下排四個)和一個碟盤,看著notes落到判定在線,就按或捽它們,當時不少游戲機中心也入了一臺Beatmania。
3、動感彈珠:
一款由日本KONAMI繼《Jubeat》之后傾心打造的另一款音樂游戲。官方稱之為“新感覺對戰型節奏動作游戲”。該作推出后引起了眾多玩家關注,可實現雙人對戰,2018年已可用ipad等進行游戲。
4、流行音樂(pop'n music):
是由日本KONAMI公司制作的音樂游戲,屬于BEMANI系列,距今已有二十年的歷史。最初是設計為從Beatmania群眾分化,面向大眾玩家的多人下落式音樂游戲,擁有雙人模式和初學者模式,九個按鍵分給多人使用。但經過發展變遷,這兩種游戲模式均被淘汰,成為了單人9鍵的下落式游戲。
5、未來打擊樂:
日本KONAMI公司2012年制作的音樂游戲。與Drummania相不同的是該作使用了一排四個鼓架的方式進行游戲。該作既可以單人游玩也可以進行雙人游玩。
6、熱舞革命:
日本KONAMI公司制作的音樂游戲,屬于BEMANI系列,游戲通過玩家對應音符與框框重合的時機,踩中放置在地上的壓感板來進行游戲。
7、MÚSECA:
該游戲的操作部分由五個可按旋鈕和一個腳踏板構成,操作涉及按壓、旋轉、按特定方向旋轉等,較為復雜。由于種種原因,該游戲在BEMANI系列中的存在感較低,人氣也不如其他的BEMANI活躍作品。該游戲只持續了兩代(第二代于2016年7月更新),現已于2018年7月31日正式離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