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寶寶的身體健康對于父母來說是最重要的,在小寶寶們出生以后,是完全沒有行動能力的,而且因為頸部骨骼和肌肉比較最弱,以下看看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1踢出第一步:四肢被動操
游戲目的:這個游戲可以強健寶寶的上肢與下肢的肌肉,并開發寶寶的節奏感。尤其是通過下肢被動游戲來鍛煉寶寶的下肢肌肉,促成寶寶踢出第一步。
準備工作:柔軟的地板墊、較硬且整潔的床、干凈的床單或者浴巾。
游戲方法:
1、寶寶清醒時,讓寶寶仰面躺著,將寶寶置于鋪好墊子的硬板床上,為寶寶唱兒歌或者播放樂曲。播放音樂的時間不要過長,一般3-5分鐘即可,防止寶寶疲勞。
2、按照歌謠的節拍輕輕移動寶寶的胳膊和腿,使寶寶感到舒適、愉快。如果寶寶緊張、煩躁,可暫緩做操,改為皮膚按摩,使之適應。
3、接著做上肢運動,媽媽握住寶寶的雙手,做“上、下、內、外、屈肘、伸肘”,就好像讓寶寶劃槳一樣。媽媽邊唱兒歌邊做動作,配合的兒歌是“我是個小小劃槳手”:劃呀劃,劃呀劃,我是個小小劃槳手,帶著媽媽去游玩。劃呀劃,劃呀劃,我是個小小劃槳手,小小船兒被我劃得飛快。
4、媽媽再握住寶寶的雙腳做一前一后地幫他做“上、下、內、外展、合攏、屈膝、伸直”,就好像讓寶寶踩自行車一樣。同時配合的兒歌是“我來踩自行車”:踩呀踩,踩呀踩,我是個小小的賽車手,帶著媽媽去比賽。踩呀踩,踩呀踩,我是個小小的賽車手,自行車被我踩得飛快。
5、然后用手掌在寶寶身體兩側上推拿一下,再讓寶寶俯臥,在背部再上推拿一下。做完這套游戲再給寶寶洗澡。在給寶寶換尿布、洗澡后穿衣服時,都可以玩一會兒以上的四肢被動游戲。
青蛙望天
抬起小小的頭:青蛙望天
游戲目的:訓練頸部肌肉,使之能支撐頭部抬起時的重量,開闊視野。
生后30天時寶寶的下巴可支在床上向上看,60天時下巴可離床3—5厘米抬頭向上看。
準備工作:較硬的床,或者地板墊子。小紅球。
游戲方法:
1、讓寶寶趴著斜躺在媽媽的胸腹部,雙手放在胸前,媽媽雙手放在寶寶頭側,唱著兒歌,吸引寶寶抬頭。
2、兒歌是:一只小蝌蚪呀,變成了小青蛙,哇哇,哇哇,對著天空望一望,對著媽媽笑不停。一只小蝌蚪呀,變成了小青蛙,哇哇,哇哇,對著天空望一望,對著爸爸笑不停。
3、如果寶寶經過努力看到了媽媽的臉,媽媽就將臉碰碰寶寶的臉,獎勵下寶寶。
4、接著還可以試著使用道具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如使用紅色小球,在他眼前的高處晃動,還可以配兒歌:小青蛙,望呀望,天上有什么?寶寶使勁兒抬——頭!加油!加油!加一—油!看看這是什——么?這是一個紅球球、
5、念這首兒歌的時候應注意節奏;寶寶感覺語言的節奏美。每個寶寶的動作發展差異較大,媽媽應仔細觀察,等寶寶有了相應的能力再開展這個游戲,且游戲時間不宜過長。
6、如果寶寶看到這個紅球了,很興奮,就將球拿回來,輕輕的放在寶寶的手里,讓他玩會兒,就算是他視覺捕捉到的獎勵。
烙燒餅
翻動肉肉的身軀:烙燒餅
游戲目的:練翻身90度,熟練地向兩側翻身是為下月作180度翻身做準備。
要讓寶寶自如地向兩側翻身,才有可能順利地作雙側180度翻身。
準備工作:柔軟的床、能發出響聲的彩色小玩具
游戲方法:
1、媽媽和寶寶一同仰臥在床上,媽媽翻身,示范給寶寶看,引導寶寶和自己一起翻身。
2、如果寶寶不會翻,媽媽就把雙手放在寶寶臀部和頸部的邊說兒歌邊給寶寶翻身,翻身的速度不要太快。兒歌的內容是:烙、烙、烙燒餅,烙出一個大燒餅,翻、翻、翻燒餅,翻了一下又一下,喲!燒餅烙熟了,燒餅香噴噴。
3、給寶寶翻身的時候,親親寶寶,逗寶寶笑、
4、接著讓寶寶仰面躺著,媽媽坐在寶寶頭頂的前面,把一個能發出響聲的彩色小玩具舉到寶寶的面前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然后把玩具移到一側。動作要慢并鼓勵寶寶伸手抓取玩具。
5、如果寶寶自己翻過身來了,就把玩具給寶寶玩。在做幫助寶寶翻身這些動作時,媽媽可以邊幫助翻身邊唱:翻身、翻身、小家伙,從肚子到后背。翻身,翻身,小家伙翻過去后,還得翻過來。
6、在寶寶頭部的另一側重復同樣的動作,如果寶寶自己已經翻過部分身體,還需要一點點幫助的話,那就輕輕地推一下。
拉一拉,坐起來
成功的學會坐:拉一拉,坐起來
游戲目的:練坐,也可以鍛煉寶寶全身的肌肉,對他日后練爬行和學走路都有幫助。
準備工作:柔軟的床
游戲方法:
1、寶寶仰臥在床上,你用雙手緊握住寶寶的雙手,感到寶寶在用力時,慢慢地將他拎起來,使他從躺的姿勢變成坐的姿勢。每天可以玩三四次。
2、媽媽抱著寶寶,爸爸拉住寶寶的肘部和前臂,邊唱兒歌邊扶寶寶坐起。兒歌內容是:“拉大鋸,扯大鋸,外婆家,唱大戲,媽媽去,爸爸去,小寶寶,也要去。”根據兒歌的節奏,把寶寶輕輕地拉起再放下。
3、慢慢的寶寶能半坐起來時,媽媽半躺在床上,讓寶寶面對面坐在媽媽的大腿上。
4、媽媽拉住寶寶的雙手,媽媽的雙腿前后搖擺,讓寶寶有騎在馬上的感覺。寶寶自然的前后坐起。來回拽動,唱以下的歌謠。“騎大與,騎大馬,上高山,跨過河,咔噔咔噔,跨過河!”。
八爪魚爬行法
爬出精彩世界:八爪魚爬行法
游戲目的:練爬
準備工作:寬敞的空間
游戲方法:
1、在臥室里騰出一塊地方鋪上毯子或泡沫塑料板讓寶寶學爬。將床架、桌子腿及硬的能碰傷寶寶的地方用舊布纏裹,把床底下打掃干凈,因為寶寶會爬進去夠取東西。
2、讓寶寶做出爬的姿勢,腹部離地,媽媽疊在寶寶上方,跟寶寶姿勢一樣。
3、媽媽兩手握住寶寶兩手,并用膝蓋頂住寶寶的腳底板,手把手教寶寶爬。
4、注意寶寶練習爬行的順序,爬行時先出右手和左膝,再出左手和右膝,在出右手時身體扭向左而出左膝,在出左手時身體扭向右而出右膝。有條不紊才能保證身體平衡、
5、媽媽與寶寶疊一起,就像一只八爪魚,反復地爬。還可以唱兒歌:爬呀爬,爬呀爬,我是一只小小的八爪魚;爬呀爬,爬呀爬,媽媽是一只大大的八爪魚;媽媽帶著我一起爬呀爬。
懷抱學步法
勇敢邁出第一步:懷抱學步法
游戲目的':學走路,訓練身體的協調性與靈活性。
同時給寶寶很好的保護,讓親子之間的感情充分交流,爸爸媽媽別忘了鼓勵寶寶,用愛的懷抱鼓勵努力行走的寶寶。
準備工作:平滑的地板
游戲方法:
1、爸爸與媽媽各蹲一邊,相距幾步遠,伸開雙手迎接寶寶。讓寶寶能在爸爸媽媽的懷抱間行走。
2、寶寶先從媽媽這邊走出,爸爸在另一邊呼喚寶寶的名字。讓寶寶獨自向爸爸走幾步,撲向爸爸的懷抱,寶寶撲向爸爸的時候,爸爸給寶寶一個親吻和擁抱。
3、寶寶再從爸爸這邊走,媽媽在另一邊唱著兒歌,吸引著寶寶。“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開開左門,開開右門。媽媽回來了。快來迎接媽媽,快來抱抱媽媽。寶寶真乖”。寶寶又轉身走幾步,撲向媽媽的懷抱。
4、這樣往返,讓寶寶成功脫離手牽手的學步方式,勇敢邁出第一步。
5、也可以這樣做,爸爸蹲下,與寶寶面對面,扶著寶寶雙臂站著,爸爸拉著寶寶的雙手,雙臂按節奏打開、合上,然后帶著寶寶分別往左、右走,再向前向后走,拉著寶寶的小手對拍手。整個游戲是有節奏的,爸爸嘴里唱著兒歌,讓寶寶的動作也隨節奏。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2踢毽子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游戲準備:毽子、硬紙板
玩法要領:
1、爸爸媽媽將扎有繩子的毽子拎高,讓寶寶用腳踢懸吊著的毽子,一邊踢一邊數,數數可以踢幾個。也可以讓寶寶自己拿著毽子,一只腳著地,另一只腳踢。
2、鼓勵寶寶手拿硬紙板,向上拍打毽子,并試著接住,同樣可以一邊接一邊數,看看能夠接住幾次。
游戲價值:
可以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身體平衡能力,練習抬腿動作。
小提示:
寶寶剛開始可能很難接住毽子,家長可以幫助寶寶多玩幾次。
跳房子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游戲準備:沙包、在地上畫好格子
玩法要領:
爸爸媽媽讓寶寶將沙包(或鑰匙串、紙團等)扔到相應的數字格子里,可以雙腳跳、單腳跳或其它任何難度動作,跳到該數字格子里。依數字從小到大,跳到屋頂。2歲寶寶可以跨步,3歲寶寶可以雙腳跳,4歲以上寶寶可以嘗試單腳跳。
游戲價值:
可以鍛煉寶寶的跳躍能力,練習拾取動作等。
小提示:
沙包可以用家中其它常見物品代替,如鑰匙、紗巾、紙團等。
運動骰子能量大
適合年齡:3歲左右
游戲準備:標有不同動作的骰子和數量骰子
玩法要領:
和寶寶一起投擲骰子,爸爸媽媽擲出運動方式,寶寶擲出數字,看好顯示的動作和數字,寶寶和家長一起做相應次數的相同動作。如:爸媽和寶寶擲出“開合跳”“數字3”,就要和寶寶一起做開合跳3次。
游戲價值:
增加運動的趣味性,促進大動作的發展。
小提示:
家長可以和寶寶一起用廢舊紙箱制作骰子,還能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3寶寶的大動作是指什么?
粗大運動簡稱大運動或大肌肉運動,是運用個體功能,配合大肌肉運動,以有計劃、有系統的肢體運動來改善個體的運動機能,促進身心發展。簡單地說嬰幼兒的大動作通常包括翻身、坐立、爬行、走、跑、跳、鉆、投、拋、攀等,粗大動作發展是嬰幼兒大腦成熟的一項重要指標。
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大運動,孩子上幼兒園后,將學會拍球、跳繩、跳彈簧床,使個體在生活空間中的動作更為精密與敏捷,通過這些訓練,兒童能在手、眼、腳的配合與協調方面大為加強,在動作的速度、方向、力量與變化等方面,也會更加成熟。
02嬰幼兒大動作發展有什么規律?
嬰幼兒的大動作發展是遵循一定的規律發展的,具體的規律是按以下幾點進行:
①全身性再細化
嬰兒的最初動作是全身性的,籠統的,散漫的,然后慢慢逐漸分化為局部的、準確的、專門化的。例如:剛出生的寶寶,他哭鬧的時候,會全身扭動,手腳并動,但這些動作都是籠統的,并不準確。
②從上部到下部
嬰兒的大動作發展是從身體上部動作到下部動作,最早的動作是在頭部,其次在軀干,下肢。就是沿著這樣方向發展:抬頭、翻身、坐、爬、站、行走等。
③大肌肉到小肌肉
寶寶的大動作是按照先大肌肉動作再到小肌肉動作這樣的發展的方向。
03嬰幼兒大動作發展有什么特點?
不同的年齡階段,嬰幼兒的大動作發展特點不同,父母要根據寶寶的大動作發展特點,進行相應的運動訓練。下面我們來看看每個階段的特點,對照一下自己寶寶,看看是否達標?
0~1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0~1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以移動運動為主,比如:躺、爬、站等。
1~2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到了1~2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由移動活動向基本運動技能過渡,如:爬(障礙爬)、走、滾、踢、扔、接等。
2~3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到了2~3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以基本運動技能為主,向各種動作均衡發展,如:走(向不同方向走、曲線走、側身走或倒著走)、跑(追逐跑、障礙跑)、跳(原地跳、向前跳)、投擲運動器具、蕩秋千、蹬童車等。
04不同年齡寶寶,如何進行大動作訓練呢?
嬰幼兒動作發展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肢體動作發展要求,爸爸媽媽應該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來選擇適宜的運動游戲進行訓練。下面我們針對四個不同時期,如何選擇合適的大動作訓練游戲?
(1)寶寶的原始反射支配時期
0~6個月的嬰兒應選擇與仰臥、側臥、俯臥、翻身、蠕動、抱坐、扶坐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翻身游戲。
具體玩法:
①拉手翻身
寶寶仰臥的時候,家長拉起其一只手,帶動其身軀翻轉過來變成俯臥,也可以由俯臥再拉手變成仰臥。
②被單翻身
將寶寶放在被單上,家長抓住被單的兩個角,輪流拉高或放低,讓寶寶在被單里滾來滾去,體驗翻身的要領。
③翻身過物
待寶寶能夠隨心所欲地翻動身體時,家長可以在床上擺放一些障礙物,如枕頭、棉被等,讓嬰兒從上面翻過去。
溫馨提示:不同的翻身游戲,適合4~6個月寶寶,每次玩的時間不宜太長,控制在1~2分鐘,每天次數可以根據寶寶的情緒和狀態而定,情緒和狀態好的情況下,可以多玩幾次。在玩翻身游戲時,最好選擇在喝完奶半小時以后。
(2)寶寶的步行前時期
7~12個月的嬰兒應選擇與坐、爬行、扶站、姿勢轉換、扶走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為寶寶推薦玩爬行游戲。
①雙側交互爬行
剛開始學習爬行的時候,給寶寶選擇平整的地面,鋪上爬行墊,把寶寶放在爬行墊上。寶寶爬的時候是右手前進,左腳跟進,然后左手前進,右腳跟進,如同四足動物行進的姿勢。
②上下斜坡爬行
寶寶掌握了一定的爬行技巧后,家長可以把寶寶放在有上下斜坡的地方爬行,每爬一步,身體就會感受到一次地心引力的變化,這種爬行過程可使前庭平衡系統得到充分的訓練。
③爬跪站坐訓練
寶寶已經很熟悉爬行方法后,家長可以給寶寶做一些升級爬行法。在爬行時,讓寶寶停下來改做其他動作,然后再繼續爬行,如把跪立、攀物站起、坐下俯臥等動作與爬行組合在一起,使寶寶能夠在爬行過程中不斷變換動作,刺激大腦細胞的活動,培養其平衡能力。
溫馨提示:爬行游戲適應6~12個月進行,每個寶寶喜歡的爬行的方法不同,家長不要強迫孩子。研究發現爬得好的孩子,平衡感更強,他們在走路的時候更不容易摔跤或磕磕碰碰,會爬行的孩子比不會爬行的自我保護意識要強。
(3)寶寶的步行時期
1歲~1歲半的幼兒應選擇與站立、獨立走、攀登、掌握平衡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在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走的游戲。
①推玩具車
寶寶剛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家長可以為寶寶選擇玩具車、手推車、學步推車等,可以讓幼兒用兩手扶著在地上推著走,借助車的力量學會如何邁步。
②跪著走
寶寶掌握了一定的走路技巧時,家長可以讓孩子跪在床上用膝蓋走路,有助于訓練他的平衡機能。
③跨越障礙物
孩子已經學會了走路時,家長可以在地上擺一些高約20厘米的障礙物,鼓勵寶寶跨過去,可以訓練孩子的單腳站立的能力。
溫馨提示:這個行走訓練游戲,適合10~36個的寶寶。寶寶學會行走,擴大了寶寶的認識范圍和活動范圍,同時也發展了寶寶的全身動作,促進了寶寶的心理發育。
(4)寶寶的基本運動技能時期
1歲半~3歲的幼兒應選擇與穩步行走、跑步、攀登樓梯、跳躍、單腳站立、翻滾、走平衡木、拋物、接物、旋轉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球的游戲。
具體游戲方法:
圍繞丟、拋、踢、拍、投等基本動作,變換有趣味性的方式進行游戲訓練。
拋球:讓寶寶抓著球,反復把球拋到墻上和地上指定的地方,可以幫助訓練孩子的肌肉和關節。
踢球:把球放在地上,讓孩子用腳踢著球走,或對著積木、易拉罐等目標練習踢球。
拍球:把球扔在地上,引導孩子用手去拍1~3次。
投球:用一只手或雙手做向前、向上、向下的投球動作。
溫馨提示:這個游戲適合1~3歲的寶寶,可以每天和寶寶多玩3~4次,每次控制在1~3分鐘,如果寶寶興趣很高,可以延長到5~10分鐘。
二、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上肢
鍛煉幼兒上肢肌肉的力量,促進幼兒的協調性和靈活性發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提高幼兒的應變能力。讓幼兒下面是我分享的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的相關教案,老師們快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范文一“滑溜布”游戲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上肢肌肉的力量,促進幼兒的協調性和靈活性發展。
2、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提高幼兒的應變能力。
3、引導幼兒與環境產生互動,使幼兒宣泄能量和情緒,促進身心的發展。
【活動準備】
大小滑溜布各一條、CD碟片、音響設備一套、
【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幼兒律動《三只小熊》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會扭屁嗎?……會轉圓圈嗎?……那我們和音樂《三只小熊》一起跳起來吧!
2、熊爬:
(1)出示教具——小滑溜布
讓小朋友通過視覺、觸覺認識滑溜布。
(2)用小滑溜布擺出“M”形,教師示范熊爬并解說爬的規則。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看,滑溜布擺成了什么形狀呢?接下來我們要把手和腳放在滑溜布兩邊,沿著它往前爬,爬的時候一定要把手和腳伸直,屁股向上翹起。(教師可以做一次錯誤示范,讓小朋友引起注意。)
(3)小朋友按游戲規則開始熊爬,教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3、小猴爬樹
(1)請小朋友示范,教師解說其規則。
請出大滑溜布,平鋪于地面,配課老師坐在大滑溜布一側,手握小滑溜布,請一位小朋友躺在另一側大滑溜布上,手握小滑溜布順著配課老師向前攀爬,主課老師進行指導。
引導語:誰愿意來做小老師?(老師指導小老師完成示范)我們一起來為小老師加油!加油~!(教師對這位小老師進行總結)誰還愿意來做小猴?那我們一起來爬吧!
(2)小朋友按游戲規則開始活動,教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4、大野狼
把大滑溜布放于教室中間,小朋友隨著音樂圍著滑溜布跑圈,當聽到大野狼叫聲時,迅速鉆入滑溜布底下遮住自己的身體,以免受到野狼侵害。
5、拔河
(1)教師把滑溜布兩頭打結,呈圓形放在地上。
(2)教師講解拔河的規則并進行示范
引導語:小朋友這是什么形狀?在拔河時,小朋友要像老師一樣,做在拔河繩的下面手握拔河繩,用勁向后拔,千萬不能站起來吧!呆會看誰的力氣大……
(3)小朋友按游戲規則開始拔河,教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4)游戲結束。組織小朋友一起抬著滑溜布離開。
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范文二《跟報紙做游戲》
【活動目標】
1.探索報紙能怎樣玩。
2.讓幼兒學會踮著腳尖走路,保持平衡,使幼兒學會踮著腳尖跑步。
3.體驗在玩報紙的過程中帶來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音樂:春天花花幼稚園)
每位幼兒發一張報紙,師幼坐在報紙上做熱身活動
二、探索報紙的玩法
教師提問:報紙是用來做什么的?報紙可以和我們怎么玩?
三、游戲:報紙小路
1、用報紙鋪路:踮腳尖走路,在報紙上練習小跑步。
(提煉把報紙放在腳下走的幼兒,請這名幼兒示范)
師:(個別示范)瞧,XX寶貝是把報紙放在腳下,踮起腳尖向前走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全體單獨練習)全體都有,把報紙放在地上,腳輕輕地踩上去,踮起腳尖,向前走。
2、再次規范練習踮腳尖保持平衡走。
(師可以在走的時候故意走不穩,東倒西歪的)提問:踮著腳尖走走不穩,怎么辦呢?(幼兒想辦法)引導幼兒做出雙手側平舉來幫助我們身體保持平衡。
3、報紙鋪路。我們大家都練好了本領,現在把腳下的報紙拿起來一張接一張鋪成兩條小路吧。我們在用我們的本領——踮起腳尖通過吧,看那組通過的速度最快。
4、評價并總結經驗
四、游戲:我跟報紙做游戲
1、把報紙頂在頭上(講規則,做示范)
2、聽口令做動作
規則:
(1)當聽到一聲口哨時,先把報紙輕輕地放在我們的頭頂上,讓我們的身體保持平衡,再踮起腳尖,向前走。
(2)向前行走時,當聽到兩聲口哨時就停下來,雙手捉住報紙,快速向前跑,繞過障礙物,跑回隊伍后面。
3、分成兩組比賽。
比賽看哪組最先完成。
結束活動:
1.評價幼兒。
2.放松。
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范文三《下雨了》
【活動背景】
下雨是幼兒常常經歷的事情,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既會感到親近熟悉,又感到新奇。綱要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所以我選擇了小班健康領域中的一節體育游戲《下雨了》。內容的選擇,既符合其現實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
【活動目標】
1、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2、幼兒能聽到指令,做相應動作。(重點)
3、學習生活小常識,知道下雨了要打雨傘。
難點:自主探索過水坑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有一定的規則意識。
2、實物準備:硬卡紙20、小雞胸飾20、圓形藍色大小不一的皺紋紙若干、太陽公公圖片、鈴鼓一個、場地準備,音樂:雷聲、小小蛋兒把門開、網絡小游戲音樂、小雞進行曲。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雞寶寶們好!(雞媽媽好!)媽媽要帶你們帶外邊去做游戲,你們高興嗎?那先讓我們來活動活動身體吧!(隨音樂做熱身活動)《小雞進行曲》(播放雷聲)
二、游戲:下雨了
1、引導幼兒在草地上自由的捉蟲,知道下雨了要打著“雨傘”跑回家。
師:寶寶們,聽,發生了什么事情?(打雷了)打雷了接著就會下雨,下雨我們用什么遮雨呢?(雨傘)那你們瞧我們場地上的東西有什么可以用來遮雨呢?(請幼兒示范)待會你們捉蟲的中途,媽媽搖鈴鼓說下雨了”寶寶們要頂著草地上的“小雨傘”輕輕的跑回家,不要讓自己淋濕了喲!(師示范),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和好朋友撞在一起了,好嗎?寶寶們加油,要吃的飽飽的喲!現在去捉蟲吧!(幼兒隨音樂:網絡小游戲音樂捉蟲)
2、師搖晃鈴鼓播放雷聲,發出“下雨了”的指令,幼兒跑到場地四周取雨傘,頂在頭上踮著腳尖跑家。
師:寶寶們跑的真快,有沒有淋濕呀?
3、出示太陽公公創設情境。
寶寶們剛才表現真棒!現在太陽公公出來了,我們一起把濕雨傘拉出去曬一曬吧!剛下過雨,地上有許多藍色的小水坑,我們怎樣才能過去呢?(幼兒自由探索并和老師說一說方法:繞過、跨過)教師和幼兒一起過水坑路。
4、過完水坑路幼兒隨音樂捉蟲再次進行游戲:下雨了。
三、放松活動:
寶寶們,今天玩得開心嗎?累不累呀?讓我們隨著音樂放松一下我們的身體吧!(播放小小蛋兒把門開音樂放松身體)
三、5到6歲精細動作訓練游戲有哪些
5到6歲精細動作訓練游戲有哪些
5到6歲精細動作訓練游戲有哪些,家長在面對寶寶出現的任何問題都是非常關心的,而孩子的成長也會伴隨著很多的煩惱,需要家長去解決,下面為大家分享5到6歲精細動作訓練游戲有哪些。
5到6歲精細動作訓練游戲有哪些1-在我會裝牙簽-
適合年齡:2-3歲
目標:建立手指操作技巧,提升手眼協調。
道具:牙簽筒一個、牙簽8-10支。
玩法:
家長示范用前二指(拇指及食指)把牙簽插入牙簽筒的小孔中。
指導兒童手扶著牙簽筒,另一手把牙簽逐一放入牙簽筒中。
提示:可先把牙簽末端位置較尖的部分剪掉,避免弄傷兒童的手指。
-舀豆豆-
適合年齡:2-3歲
目標:提升手眼協調;提升操作餐具的能力。
道具:勺子、橡皮泥、塑料碗、豆子。
玩法:
家長指導兒童把橡皮泥放進塑料碗內,并將小豆輕輕壓在橡皮泥上,然后示范用前三指(拇指、食指及中指)握著勺子,把小豆舀出。
兒童以同樣方法進行游戲。提示:可提醒兒童必須用另一手扶著碗子來舀豆,加強雙手協調。
-顏色筆套對對碰-
適合年齡:3-4歲
目標:提升雙手協調;增強手指力量。
道具:配有同樣顏色筆套的顏色筆5-10支(5-10種顏色)。
玩法:
家長先把筆套拔出,并插在不同的顏色筆上。
指導兒童盡快把筆套插回正確的顏色筆上。
提示:
可鼓勵兒童用手指頭來拔出及插回筆套,有助兒童增強手指力量,建立前三指執筆的操控能力。
可與其他兒童比賽,看誰最快完成,增加活動的挑戰性。
-煎腸粉-
適合年齡:3-4歲
目標:建立兒童操作剪刀的能力;提升雙手協調。
道具:橡皮泥、兒童剪刀、塑料碟。
玩法:
家長示范把橡皮泥搓成條狀,然后用一只手握著橡皮泥條,另一只手用剪刀把橡皮泥條剪出小粒,并以塑料碟裝好。
請兒童以同樣方法玩“剪腸粉”游戲。
提示:
對于開始學習操作剪刀的兒童,家長可扶著兒童的手來進行以上活動。
可先剪較細的橡皮泥條,再逐步剪較粗的橡皮泥條。
-動感絲帶舞-
適合年齡:3-4歲
目標:提升上肢控制及協調。
道具:絲帶棒2根,動感音樂。
玩法:
家長示范隨著音樂揮動絲帶,例如畫大圓圈,上下畫直線,左右畫直線,畫小蛇等。
家長與兒童各握絲帶棒,隨著音樂舞動。
提示:
以大動作揮動絲帶棒可以鍛煉兒童肩膀的活動能力,作為學習寫畫的預備活動。
自制絲帶棒的方法:先準備約60厘米長的絲帶,在末端以膠紙將之貼在木筷子上便可。
-解開大紐扣-
適合年齡:3-4歲
目標:提升雙手協調;提升操作物件(紐扣)的能力。
道具:成人衣服一件(帶紐扣)。
玩法:
家長先把有紐扣的衣服放在桌上。
家長示范用雙手把紐扣解開,然后請兒童嘗試解開鈕扣。
提示:
先學解紐,再學扣紐,家長可讓兒童穿上衣服,并嘗試解開衣服的紐扣,增加活動的挑戰性。
當兒童已掌握解開或扣合大紐扣,家長可逐漸教導兒童解開或扣合較小的紐扣。
-運水游戲-
適合年齡:4-5歲
目標:提升雙手協調;提升操作物件(水壺)的能力。
道具:膠杯1個、水壺1個、小水桶或盤子1個。
玩法:
家長先把小水壺注滿一半水,示范用一手握杯,另一手握小水壺,并倒水入杯。
家長示范小心翼翼地把水杯運送到距離3-5米的水桶,并把水倒入水桶內。
鼓勵兒童以同樣方法進行游戲,學習從水壺倒水入杯,運送水杯及倒水入桶內。
提示:可按兒童的能力采用不同大小的杯,亦可請兒童用小碟盛著膠杯來運送,增加活動的挑戰性。
-球來球往-
適合年齡:4-5歲
目標:提升上肢、雙手控制及協調。
道具:紙棒2條、氣球1個。
玩法:
家長示范用雙手握著紙棒的.末端來打球,把氣球撞向前方。
然后請兒童以同樣方法與家長輪流把氣球打來打去。
提示:
家長可用較硬的紙卷成紙棒。
提醒兒童眼睛要持續望著氣球,以增強眼球控制能力及手眼協調。
-糖果小師傅-
適合年齡:4-5歲
目標:提升雙手協調、手指操作的靈活性。
道具:顏色紙或玻璃紙(約7cm×7cm)、玻璃珠或軟糖若干。
玩法:
家長示范把一顆玻璃珠放在紙上,并把紙卷起,然后用雙手手指將兩邊末端扭緊,成為一粒“糖果”。
指導兒童以同樣方法進行游戲,制作自己的小糖果。
提示:用軟糖代替玻璃珠,完成后可以給兒童作小吃獎勵,能提升兒童的學習動力。
-折小狗-
適合年齡:5-6歲
目標:增強手指靈活運用。
道具:正方形的彩紙一張、黑色彩色筆1支。
玩法:
成人示范把一張手工紙對折成一個三角形,然后把其中兩只角向下折,成為小狗的“耳朵”,在小狗的“臉”上畫眼睛、鼻子和嘴巴。
成人給兒童另一張手工紙,指導他按示范的每一步驟折出小狗。
提示:在過程中引導兒童如何靈活地運用手指尖來折紙。
5到6歲精細動作訓練游戲有哪些2寶寶精細動作訓練要怎么做才好呢
0~6個月
1.局部按摩:從出生后就可以開始對寶貝的肩膀、手臂、手心、手背,手指、手腕等進行按摩,這樣不僅能刺激寶貝的手部神經,而且還能促進肌肉放松和血液循環。
2.感知手的存在:在寶貝的手腕上系個鈴鐺或手帕,每次搖動手臂時,都會讓寶貝格外注意自己的小手,以此來鍛煉他手部的感知能力。還可以握著他的手,幫其碰一碰、抓一抓懸掛的玩具。這樣不僅能夠訓練他的抓握能力,還可以促進眼手的協調能力。
3.滿手滿抓:準備一些寶貝可以抓滿手的東西讓他抓握,比如鈴鐺、海綿、橡皮玩具等。塞滿兩手,張開,然后再把東西塞進去,反復練習握掌、伸掌的動作。
6~9個月
1.開關盒子:準備一個音樂盒,鼓勵他用自己的小手打開盒子,再關上盒子,不斷地重復。這不僅能鍛煉寶貝的手部精細運動,還能讓他逐步體會到此動作與音樂盒放出的音樂聲之間的關系。
2.玩具倒手:在寶寶能夠準確抓握的基礎上,開始發展他的雙手共同活動。可以有意識地連續向他的一只手遞玩具或食物,訓練他將手中的東西從一只手換到另一只手上。
9~12個月
1.接物游戲:將紅色絲巾、黃色小手絹等能緩緩下落的物品扔向空中,下落時扶著寶貝的手去抓,邊抓邊告訴他“抓紅色”。這樣不僅能鍛煉手的抓握動作,還能讓他建立顏色的意識。
2.撕紙游戲:當寶貝掌握了捏的本領后,就會尋找機會嘗試剛學會的本事。為了滿足他的這份好奇心,可以給寶貝準備一些干凈的紙,撕一些小口子讓他進行練習。撕紙發出的嘶嘶作響的聲音,以及紙的大小變化等,都可以讓寶貝興奮不已。
1~2歲
逐頁翻書:鳥寶貝一起看書時,可以把翻書的任務交給他。開始時他可能會一次翻好幾頁,針對這個問題,媽媽可先將他的手放在一頁的幫助他翻過來,還可以用一張照片放、在使其在翻開一頁后找到照片。反復用“慢鏡頭”示范和練習,就可以使其熟練掌握翻書的技巧。
2歲以后
捏橡皮泥:讓2歲半左右的寶貝將橡皮泥或一小塊面團搓成條形,用手掌壓扁就變成了燒餅,攥起來就是一個圓球,在上面插一根小棒就是蘋果,還可以捏成小動物,建一個“動物園”等等,這些都能令寶貝玩得不亦樂乎。
5到6歲精細動作訓練游戲有哪些3嬰兒期精細動作的發展規律
新生兒
新生兒在被觸摸手心或腳心時,會彎曲指(趾)尖好像要抓什么東西一樣,這叫做抓握反射。
一個月
握著的手指張開了,抓握反射現象逐漸消失。
兩個月
雖然還不會自己伸手拿玩具,可如果把玩具放到嬰兒手里的話,他們就會握住,搖著玩。
三個月
這個時期的嬰兒經常吮吸手指,這也是一種學習,即通過嘴來確認眼睛看到的物體。
四個月
想要抓住眼前看到的東西,這種手和眼睛的同時運動就叫做“眼和手的協調”。把嬰兒喜歡的玩具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嬰兒就會伸手把玩具抓起來握著玩一會。
五個月
可以用兩只手抓起面前放著的玩具,還會把蓋在臉上的布扯掉。隨著雙手作用的加大,嬰兒已經清楚地懂得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各種動作,不再像以前那樣看著自己的手玩了。一看到奶瓶就高興地伸手去要;被媽媽抱著的時候,會不停地摸媽媽的臉,抓媽媽的頭發,表現出對媽媽的親愛之情。
六個月
不會再長時間地把玩具只拿在一只手中了,他們會把玩具換到另外一只手上。還可以用兩只手撕紙,自己用手拿著餅干吃。嬰兒還不能自由地使用每根手指,抓東西的時候都是五根手指一起抓下去。
七個月
可以自由地運用雙手了,所以不只會抓東西,也能夠把右手拿著的東西換到左手,用兩只手分別拿不同的物品。手指靈巧之后,嬰兒就會拍擊雙手拿著的東西,來聽碰擊所發出的聲音。他們非常喜歡能發出聲音的玩具,而且也能學會敲鼓了。
嬰兒還會把手里拿著的東西扔出去。對于大人來說,做這些動作沒什么了不起。可運動手腕并張開手指在運動機能中可是屬于相當復雜的高難度動作。
八個月
手指變得非常靈巧,只用拇指和食指就能準確地把東西拿起來。因為無論什么都往嘴里送,要注意不要誤吃東西或者發生窒息事故。
抓東西的動作能促進手指的發育。母親和嬰兒一起玩耍的時候,要多注重讓嬰兒運用手指,那種入口即化的小饅頭讓嬰兒自己抓拿、送入口中吃,愛吃多少都可以滿足他的要求。
九個月
嬰兒通過玩各種玩具,手指變得更加靈活了。能夠靈活地運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抓起很小的東西來。在飯桌上把勺子和碗當作玩具來玩,常常給媽媽找麻煩。
十個月
嬰兒玩的游戲越來越多了。因為手指的運動機能越來越發達,嬰兒可以不用整個手掌而只用手指,就能拿起有一些重量的積木來。嬰兒還非常喜歡玩從一個空箱子里面放進和拿出東西的游戲。放進和拿出的動作不僅能促進手指的成長,還有利于促進智力的發育。
一旦手里拿了什么東西,便死活也不愿意放下。還會故意扔掉手里拿的東西,大人幫著撿起來之后,還會再扔掉,甚至反復許多次。這些動作也是必須經歷的一個發育階段,是嬰兒強烈意識到自己會拿東西的表現。
十一個月
到了這個時期,嬰兒可以自己用雙手拿著杯子喝牛奶或水了。由于不熟練,喝得時候可能會灑出來,但也不要加以責備,而是應該表揚嬰兒自己會喝水了。該是讓嬰兒不再用奶瓶而是用杯子喝水的時候了。
十二個月
手指的機能日益發達。如果在旁邊看到媽媽寫字,自己也想寫,手里拿起蠟筆等就亂寫亂畫。為了促進嬰兒智力的發育,要盡量滿足其寫畫的愿望,同時可以告訴嬰兒墻壁和床上是不能亂寫亂畫的。
手的動作發育也稱之為精細動作的發育。大約在三個月左右時隨著握持反射的消失,孩子開始出現無意識的抓握,這就標志著手的動作開始發育了。孩子開始抓握時,往往是用手掌的尺側(小拇指側)握物,然后逐漸向橈側發展(大拇指側),最后發展用手指握物,也就是說手的動作是從小拇指側向大拇指側發展的。
如果兩個同樣年齡大小的孩子,用靠近小拇指側處取物的孩子手的動作就沒有用大拇指側取物的那個孩子發育得好。手的抓握往往是先會用中指對掌心一把抓,然后才會用拇指對食指鉗捏。一個小兒如能用拇、食指端取物,就表明他的手的動作發育已相當好了。小兒先能握物,然后才會主動放松,也就是說小兒先會拿起東西,然后才會把東西放到一處。
大家都知道“心靈手巧”這一說法,這就說明手與腦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大腦的發育使手的動作得到發展,靈巧的手也能刺激大腦進一步發展。相信一個能在早期就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長大后一定會有一雙靈巧的手和一個聰慧的大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