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3D游戲和2D游戲的區別
一、特征不同
傳統的2d游戲中的美術資源(人物行走、人物狀態、地圖等等)都是以png或jpg的圖形文件渲染而成。
3d游戲的美術資源多數是以模型為主。因其采用了立體空間坐標的概念,所以更顯真實,而且對空間操作的隨意性也較強。也更容易吸引人。
二、視角不同
2d游戲是沒辦法完成視角轉換的。因為2d游戲的美術資源是平面圖,即某種美術資源的前、后、左、右不能夠同時出現在游戲里。
3D游戲就是三維游戲,既是在游戲中使用3D模型來制作人物、場景等物體。使玩家可以在游戲中體會到長寬高三種度量,讓玩家可以360度旋轉視角,從各個角度來進行游戲。這大大增加的游戲的自由度、趣味度及真實性。
擴展資料:
3D游戲技術分類——
1、色差式3D技術
色差式3D技術,英文為Anaglyphic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動式紅-藍(或者紅-綠、紅-青)濾色3D眼鏡。這種技術歷史最為悠久,成像原理簡單,實現成本相當低廉,眼鏡成本僅為幾塊錢,但是3D畫面效果也是最差的。色差式3D先由旋轉的濾光輪分出光譜信息,使用不同顏色的濾光片進行畫面濾光,使得一個圖片能產生出兩幅圖像,人的每只眼睛都看見不同的圖像。這樣的方法容易使畫面邊緣產生偏色。
2、偏光式3D技術
偏光式3D技術也叫偏振式3D技術,英文為Polarization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動式偏光眼鏡。偏光式3D技術的圖像效果比色差式好,而且眼鏡成本也不算太高,比較多電影院采用的也是該類技術,不過對顯示設備的亮度要求較高。
二、和3D游戲相比較,2D游戲的優勢是什么
除了占用系統資源較少、要求配置較低外,2D還可以做到畫面比較精美別致,包括做出油畫、水墨畫那樣的風格。
【龍之皇冠】家用機平臺少見的2D橫版動作闖關游戲
【軒轅劍3外傳天之痕】(經典的國產武俠RPG)
上面這些畫質效果是3D游戲目前達不到的。
3D游戲玩起來跟容易造成視覺疲勞,甚至有些玩家會產生3D眩暈癥。而2D游戲則大多玩起來很輕松。
三、2D游戲分哪幾種
2d游戲的分類有很多種
RPG= Role-playing Game∶角色扮演游戲
由玩家扮演游戲中的一個或數個角色,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的游戲。玩家可能會與冒險類游戲混淆,其實區分很簡單,RPG游戲更強調的是劇情發展和個人體驗,RPG可分為日式和美式兩種,主要區別在于文化背景和戰斗方式。日式RPG多采用回合制或半即時制戰斗,如《最終幻想》系列,大多國產中文RPG也可歸為日式RPG之列,如大家熟悉的《仙劍》、《劍俠》等;美式RPG如《暗黑破壞神》系列。更詳細的,可以根據戰斗進行方式分類,將RPG分為動作角色扮演游戲(A.RPG,戰斗方式為即時動作,典型就是《暗黑破壞神》)和戰略角色扮演游戲(S.RPG,戰斗方式好象下棋,即我們常說的戰棋類游戲,如《軒轅伏魔錄》)。
ACT= Action Game∶動作游戲
玩家控制游戲人物用各種武器消滅敵人以過關的游戲,不追求故事情節,如熟悉的橫版《超級瑪里》、可愛的《星之卡比》等等。電腦上的動作游戲大多脫胎于早期的街機游戲和動作游戲如橫版的《魂斗羅》等,設計主旨是面向普通玩家,以純粹的娛樂休閑為目的,一般有少部分簡單的解謎成份,操作簡單,易于上手,緊張刺激,屬于"大眾化"游戲。
AVG= Adventure Game∶冒險游戲
由玩家控制游戲人物進行虛擬冒險的游戲。與RPG不同的是,AVG的特色是故事情節往往是以完成一個任務或解開某些迷題的形式出現的,而且在游戲過程中刻意強調謎題的重要性。AVG也可再細分為動作類和解迷類兩種。比如比較全面的在GBA上的:薩爾達系列。
SLG= Strategy Game∶策略游戲
玩家運用策略與電腦或其它玩家較量,以取得各種形式勝利的游戲,或統一全國,或開拓外星殖民地。策略游戲可分為回合制和即時制兩種,回合制策略游戲如大家喜歡的《三國志》系列、《櫻花大戰》系列;即時制策略游戲如《命令與征服》系列、《帝國》系列、《沙丘》等。后來有些媒體將模擬經營,即SIM(simulation)類游戲,如《模擬城市》、《過山車大亨》、《主題公園》和養成類游戲(TCG,《零波麗育成計劃》等)也歸到了SLG下。
RTS=Real-Time Strategy Game:即時戰略游戲
本來屬于策略游戲SLG的一個分支,但由于其在世界上的迅速風靡,使之慢慢發展成了一個單獨的類型,知名度甚至超過了SLG,有點象現在國際足聯和國際奧委會的關系。代表作有《紅警》《帝國時代》系列、《星際爭霸》等等。后來,從其上又衍生出了所謂"即時戰術游戲",多以控制一個小隊完成任務的方式,突出戰術的作用,以《盟軍敢死隊》為代表。
FGT= Fighting Game∶格斗游戲
由玩家操縱各種角色與電腦或另一玩家所控制的角色進行格斗的游戲。按呈畫技術可再分為2D和3D兩種,2D格斗游戲有著名的《街霸》系列、《侍魂》系列、《拳皇》系列等。此類游戲談不上什么劇情,最多有個簡單的場景設定,或背景展示,場景、人物、操控等也比較單一,但操作難度較大,主要依靠玩家迅速的判斷和微操作取勝。
STG= SHOTING GAME∶射擊類游戲
這里所說的射擊類,并非是類似《VR戰警》的模擬射擊(槍戰)。而是指純的飛機射擊,由玩家控制各種飛行物(主要是飛機)完成任務或過關的游戲。此類游戲分為兩種,一叫科幻飛行模擬游戲(Science-Simulation Game),非現實的,想象空間為內容。另一種叫真實飛行模擬游戲(Real- Simulation Game),以現實世界為基礎,以真實性取勝,追求擬真,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還有一些模擬其他的游戲也可歸為STG,比如模擬潛艇的《獵殺潛航》,模擬坦克的《鋼鐵雄師》等。STG也可以按照視角版面分為:縱版、橫版、主觀視角。
縱版:最為常見,像街機中的《雷電》、《鮫鮫鮫》、《空牙》等,都堪稱經典之作。
橫版:橫軸射擊,如《沙羅曼蛇》系列、《戰區88》都是這類。
主觀視角:仿真,模擬戰機就屬此類。
FPS=First Personal Shooting Game:第一人稱視角射擊游戲
這種游戲2d的幾乎可以說沒有……非要算上的只有cs這種偽3d。
PZL= Puzzle Game∶益智類游戲
Puzzle的原意是指以前用來培養兒童智力的拼圖游戲,引申為各類有趣的益智游戲,總的來說適合休閑,最經典的嘛~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俄羅斯方塊》啦。
RCG= Racing Game∶競速游戲 [也有稱作為RAC的]
街機上和FC上有一些名字記不清了。
SPT= Sports Game∶體育類游戲
在電腦上模擬各類競技體育運動的游戲,花樣繁多,模擬度高,廣受歡迎。我在掌機上看到過有人玩但是名字忘了。
TCG=育成游戲
以前GB系列泛用,現在一般大家都用 EDU(education)來指代該類游戲,以便于和“ Online Trading Card Game”區分開。
顧名思義,就是玩家模擬培養的游戲,如《明星志愿》、《美少女夢工廠》、《零波麗育成計劃》等等。
CAG=Card Game∶卡片游戲
玩家操縱角色通過卡片戰斗模式來進行的游戲。豐富的卡片種類使得游戲富于多變化性,給玩家無限的樂趣,代表作有著名的《信長的野望》系列、《游戲王》系列,包括卡片網游《武俠Online》,從廣意上說《王國之心》也可以歸于此類。
TAB=Table Game∶桌面游戲
顧名思義,是從以前的桌面游戲脫胎到電腦上的游戲,如各類強手棋(即擲骰子決定移動格數的游戲),經典的象《大富翁》系列;棋牌類游戲也屬于TAB,如《拖拉機》、《紅心大戰》、《麻將》等等。
MSC=Music Game∶音樂游戲
培養玩家音樂敏感性,增強音樂感知的游戲。伴隨美妙的音樂,有的要求玩家翩翩起舞,有的要求玩家手指體操,例如大家都熟悉的跳舞機,就是個典型。
LVG=Love Game∶戀愛游戲
玩家回到初戀的年代,回味感人的點點滴滴,模擬戀愛的游戲。戀愛不是游戲,但偏偏有戀愛游戲,目前的戀愛類游戲主要是為男性玩家服務的,也有個別女性向的。可以訓練追求的技術,(和學會忍耐?)代表作有日本的《心跳回憶》系列、《思君》,國人的《青澀寶貝》、《秋憶》等。
ETC=etc. Game∶其他類游戲
指無法歸結到已知種類中的游戲,常見于種類豐富的電視游戲,如音樂游戲、某些游戲的周邊設定集(如《心跳回憶》屏保壁紙集)等,電腦游戲中較少出現,即使有也多是移植自電視游戲。其實你判定不了的就把它丟這里吧
WAG=Wap Game∶手機游戲
手機上的游戲。目前游戲隨處可以玩,連手機也必帶休閑游戲,網民最喜歡手機游戲的種類,益智類比率最高,其次依次為動作類、戰略類、模擬類、射擊類。列舉幾個手機游戲例子:《金屬咆哮》、《FF7前傳》等.
MUD=泥巴游戲
MMORPG=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 Playing Game∶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
這個地球人都知道。2d的如夢幻西游,征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