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幼兒大動作和精細動作有哪些
幼兒大動作和精細動作有哪些
幼兒大動作和精細動作有哪些,動作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活動中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身體運動的技能,正常兒童出生后第一年大運動發展很快,是神經系統發育的一個重要標志,那么幼兒大動作和精細動作有哪些呢?
幼兒大動作和精細動作有哪些1精細動作一般是指手上的動作如捏、握的動作屈的動作、旋轉的動作還有托、扭、擰、撕、推、抓刮、撥、壓、挖、彈鼓掌、夾、穿、抹、拍、搖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區別!
1.精細動作和大動作都屬于寶寶的動作技能,即需要身體肌肉活動的行為。
2.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發育是緊密配合的,因為很多人體的活動需要同時協調運用這兩種技能。在寶寶3個月大時,你可能會注意到他躺著的時候把雙手放在胸前(即大動作),然后玩手(即精細動作)。
育兒專家張雅蓮說:因為2到3歲剛好是精細動作的一個關鍵期,兩歲多一點我們是鍛煉二指捏還有三指捏。為什么現在做這個訓練?因為接下來三歲寶寶要上幼兒園了,你會發現上了幼兒園之后所有的孩子都要開始比如說涂鴉,寫一些簡單的字。
可是如果寶寶的腕部肌肉的精細動作不夠,寶寶寫字、畫畫以及拿筷子拿勺子的動作都無法完成得很多好。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心靈的孩子不一定手巧,可是手巧的孩子一定心靈。”
寶寶每一個階段的發育都是不可復制和重來的,精細動作的發育是需要練習的,媽媽平時在和寶寶玩耍時,可以多和寶寶做一些手上的游戲,搭積木、穿珠子、畫畫、剪紙手工、分豆子都是可以鍛煉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的!心靈的寶寶不一定手巧,但手巧的寶寶一定心靈!
幼兒大動作和精細動作有哪些2獨立行走
大部分寶寶在1~2歲階段,除了發展獨立行走的能力,還要慢慢熟悉和調整走路的步態,以提高行走時的平衡感及動作的協調性。
剛學會走路的寶寶,像一只鴨子,行走時腳有點分開,不易維持身體平衡,為了避免跌倒,寶寶會在走路時高舉雙手,有點像向前沖,又有點像踩小碎步一樣。
經過反復練習,到了2歲左右,大多數寶寶都能走得很穩,行走停頓自如,并隨時改變行走方向,不會有猶豫,跌倒的頻率比以往降低不少。
寶寶通常已經具有適應各種平面的行走能力,如在軟硬度不同的平面材質、有點斜度的地面,甚至是不同的、有些許高度落差的平面之間,寶寶都能走得很好。
獨立行走是成長中的里程碑
寶寶學會走路以后,活動范圍會擴大許多,其中除了面積擴大外,還有高度的擴展,整個視線范圍一下子拓展開來,增加了更多與環境互動的機會。
這讓寶寶慢慢了解身體各部位對周遭環境、對象產生的影響,加深對自己和所處環境的認識。因此“站起來行走”可以說是鍛煉寶寶和環境互動的重要里程碑。
單腳平衡
1歲左右的寶寶在行走過程中,除了要保持身體軀干的平衡外,單腳平衡能力也是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仔細觀察行走動作,每跨一步
其實就是很短暫的單腳平衡,通常1歲半左右的寶寶開始具備初階能力,最明顯的是當他對地面上的物品感到好奇時,會試著用腳踢踢看,踩踩看,這就是日后單腳平衡的重要基礎。
單腳平衡是將來生活自理的基礎
單腳平衡之所以重要,除了和行走有關,更是將來發展跳躍、上下階梯等更高階等粗大動作技巧的基礎。對于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養成,同樣具有深遠意義。以穿脫鞋襪為例,伴隨著動作的`改變,身體重心會發生很大改變,寶寶若缺乏單腳平衡能力,想完成這些動作必然會有困難。
精細動作篇
精細動作狹義的精細動作指的是利用雙手去操作環境中各種對象的能力,所以與手部小肌肉的力量、靈巧度密切相關。
1~2歲期間,寶寶的精細動作發展包括手指尖端的觸覺靈敏度,拇指和食指、中指尖端的配合,慢慢到兩只手合作完成任務,還有配合空間概念發展,將物品放到容器里、堆棧等種種動作。
發展精細動作的重要性
千萬不要小看精細動作,生活中有太多事物需要雙手的配合了。憑借雙手操作過程,寶寶從中學習如何解決眼前的一些問題,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物品放到容器等動作,有助于初步空間概念的發展,為日后認知、閱讀,寫字等學業打下必要的學習基礎。
精細動作發展要點
手指頭尖端的觸覺敏感度與前三指尖端相互配合
寶寶接近1歲時,你就能明顯地感覺到,他對撿起地上的小東西特別感興趣,而這樣的行為將持續到1歲左右。
利用雙手共同完成任務
在1歲以前,寶寶雖然能夠兩只手一起作業,但比較傾向于進行左右手各拿一個物品進行對敲等簡單的對稱性動作。
而1歲以后,寶寶則逐漸利用一只手固定物品,另一只手進行主要操作,如把東西打開、把吸管插進果汁盒里等。差不多在1~1.5歲之間,寶寶開始逐漸意識到雙手不但可一起作業,還能共同完成一件事情。
釋放能力
精細動作發展和寶寶的認知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1~2歲階段,大部分寶寶對物品有一些高度及深度變化充滿了興趣,將物品放進或拿出容器,成了他最喜歡的活動,并從中逐步形成空間概念。
幼兒大動作和精細動作有哪些3 1個月的大動作:俯臥時能夠抬頭片刻
測評方法:
讓寶寶趴在床上臉向下,雙臂彎曲放在胸前,媽媽們在寶寶前面用搖鈴引逗寶寶抬頭。如果寶寶能夠下頜離開床面,自行抬頭2秒,就算通過。
2個月的大動作:俯臥抬頭離床面45度
測評方法:
讓寶寶俯臥在床上,然后雙臂彎曲放在胸前,同樣是媽媽在前面用玩具引逗寶寶。如果寶寶可自行抬頭,且面部與床呈45°角度,就算通過。
3個月的大動作:
俯臥抬頭離床面90度。測評方法同前面,只是與床呈90°的角度。
頭能豎直且平穩。測評方法:抱直寶寶,觀察寶寶的頭豎直情況,如果超過10秒就算通過。
仰臥轉側臥、俯臥前臂撐起。測評方法:寶寶仰臥在平板床上,媽媽用玩具引逗寶寶,不能主動幫助寶寶,讓寶寶自己側翻;然后讓寶寶俯臥,兩臂放在胸前,看寶寶是否用張開的雙手或者前臂支撐身體,臉是否看向正前方。
4個月的大動作:大人扶著寶寶的腋下和髖部時,孩子能夠坐著。
測評方法:
將寶寶抱著坐在大人腿上,兩手扶住寶寶的腋下或者髖部,寶寶能平穩坐5秒,就算通過。
5個月的大動作:扶住寶寶的腋下能夠站立。
測評方法:
家長用雙手扶住寶寶的腋下,站立在床上或者大人腿上時,寶寶能夠站立2秒以上,就算通過。
6個月的大動作:獨坐片刻和扶著站立。
測評方法:
媽媽們讓寶寶坐在床上,不用扶著,然后給玩具讓寶寶玩耍,他們能夠獨立坐30秒以上就算通過;扶著寶寶的雙臂讓他們站立,能夠直站5秒左右也算通過。
7個月的大動作:獨坐自如和扶著站立。
測評方法:
讓寶寶獨自坐在床上,家長不要用手去支撐寶寶的身體,如果能夠坐十分鐘左右,算通過;扶著寶寶的雙手手腕腕讓他站立,寶寶若是能夠站立10秒以上就算通過。
8個月的大動作:會自己坐起、躺下和會自己匍匐前進。
測評方法:
讓寶寶自己躺在床上玩耍,能夠從仰臥變成俯臥再變成坐位,并且自己能夠躺下。寶寶俯臥的時候,媽媽在前面用玩具去引逗寶寶,鼓勵寶寶向前活動,在寶寶爬行的時候,寶寶會以手、腹部為支點向前匍行,能完成就算通過
9個月的大動作:扶雙手走路和雙手扶墻站起。
測評方法:
家長將寶寶立于地面扶住寶寶的雙手,并鼓勵寶寶邁開步伐,一般來說這個月齡的寶寶能邁出三步以上;同時讓寶寶坐在床上玩,鼓勵寶寶用手扶著墻壁自己站起來,一般來說寶寶可以扶墻站立30秒,若是都能做到,就算通過。
10個月的大動作:扶物體能夠走幾步。
測評方法:
家長可以讓寶寶扶著椅子、床沿或者小推車,鼓勵寶寶向前邁步,一般來說這么大月齡的寶寶能邁3步以上,能做到的寶寶就算通過。
11個月的大動作:會扶物體行走和獨立站穩。
測評方法:
家長把寶寶帶到床邊或者沙發旁邊,用玩具去引逗寶寶,寶寶會扶著東西走5步以上,而且還能夠放開扶著的東西,單獨站立10秒,就算是通過了。
二、13到24個月的早教方案
13到24個月的早教方案
13-24個月的早教方案,對于寶寶的早教,家長們都是比較重視的,因為寶寶的教育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但是寶寶的早教也是有一定的規則的,下面我分享13-24個月的早教方案,一起來看下吧。
13-24個月的早教方案1 13-24個月幼兒的特點:
1-2歲是行走的敏感期。走路使兒童從不自由、需要幫助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是兒童的第二次生命。1歲多的孩子熱衷于走路,即使摔倒了也要爬起來接著走;
從1歲半開始,就進入了手的敏感期,通過操作,兒童可以直接體驗、理解物體的各種特性。
1歲至2、3歲,兒童的語言開始產生,這一階段被稱為語言發生階段。1歲至2歲,兒童說出的句子的結構是不完整的,這種不完整的句子包括單詞句和雙詞句。
諸多研究成果證明早期教育對人的一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兒童的身心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這使我們能更深刻地認識到孩子的真正需要,并采取適宜的方式促進他們在動作、認知、語言、情緒和社會行為等方面全面發展。
13-18個月幼兒的早早教方案
一、認知能力的訓練
觀察能力:
識別大小。選擇大小差別顯著的同類物品來練習,如大蘋果與小蘋果,大皮球與小皮球等。
識別形狀。教小兒識別簡單的幾何形狀,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可用實物形狀來描述,如圓皮球、三角板、方積木等。
識別顏色。從基本的顏色紅、黃、藍、綠進行識別。告訴孩子氣球是紅色的、毛衣是黃色的、葉子是綠色的。
記憶力的訓練:
實物記憶練習。讓小兒根據記憶尋找所需要的玩具,如先讓小兒看一個小球,然后把它收起來再讓孩子在其他的玩具中找這種小球。
強化記憶練習。父母可以選擇一些形象直觀,與小兒本人關系較為密切的東西和他感興趣的事物來訓練他的記憶。可教小兒自己的名字、身體的主要部位,間隔一段時間,情景再重復。
二、動作能力的訓練
繼續訓練小兒獨立行走的能力和行走的穩定性,以促進運動的協調性和軀體的平衡能力。可和小兒一起拖拉玩具車,教小兒拉著小車向前走、側著走、倒退走等。準備一個較大的皮球,成人將球滾到小孩子腳邊,教他抬腳踢球。
發展小兒走、蹲、彎腰動作。將玩具散放在各處,要求小兒收撿玩具交給成人或放在固定的地方。
訓練小兒手的靈活性和準確性。如教小兒學習畫畫、搭積木、用塑料繩將有孔玩具串起來、取物裝物。
三、言語能力的訓練
利用各種機會豐富孩子的語言詞匯,并簡單說明物體的用途與關系,擴大小兒的認識范圍,促進語言的理解與表達。給小兒看圖片、幼兒書籍、帶小兒到外面玩,教小兒認識物體的名稱,對著圖片或實物,詢問小兒圖片或實物的名稱及用途“這是什么?”、“干什么用的?”引導小兒回答,小兒回答正確時親親他,以示鼓勵。此時,小兒已開始喜歡聽大人講故事了,父母給孩子講故事時,開始要講得慢而簡短,發音清晰,富于表情,可根據故事的情節伴以動作,來增加小兒的注意力和興趣。孩子愛聽講過的故事,成人可多重復幾次,還可將小兒目睹或經歷的事情,編成故事。
四、社交和生活能力的訓練
教育孩子禮貌待人。家里來客人要教小兒打招呼、問好,接受別人的東西要說謝謝,客人走時揮手說再見。鼓勵小兒取糖果、水果招待客人,把玩具分給家里來的小朋友玩等等。
睡眠。除夜間睡眠外,白天可睡眠2次,每次1~2小時。不要用威脅、恐嚇等手段,逼小兒睡眠,也不要給小兒講述恐怖的故事,以免小兒害怕而拒絕一個人入睡。臨睡前清洗臉、手、腳、臀部,排好尿,換上寬松保暖的睡衣,會使小兒感到舒適,易于入睡,這不但有助于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也便于孩子建立睡眠條件放射。
飲食。斷奶后,每日喂養的次數約4~5次,可安排在早、中、晚餐時間和白天睡眠醒來的時間。養成定時進食,定位進餐的習慣,鼓勵小兒自己動手吃東西。培養飯前便后洗手習慣。
訓練小兒在日常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培養小兒獨立的生活能力。教導小兒試著脫鞋、脫襪子,排完大小便試著提褲子,外出時自己戴帽、脫帽,爸爸媽媽下班進門可讓孩子幫助拿拖鞋給爸媽換鞋,給孩子洗手時,教小兒主動將手伸到水里,玩完玩具后幫忙收拾起來等等。
19-24個月早早教方案
一、小兒認知能力的訓練
觀察能力的訓練:
訓練:上下、里外、前后方位意識。如游戲時說:“球在椅子上、椅子下”、“球在箱子里、在箱子外面”等等。
辨別多少。如分糖果給家人,看看分的是否一樣多,放桌上比比看誰多誰少。也可以用專門的圖畫,訓練孩子認識多少。
記憶力的訓練:
詞匯記憶。成人在講述孩子較熟悉的故事,或教小兒念他熟悉的兒歌,或唱他熟悉的歌時,有意識地停頓下來讓孩子補充,由簡到難,開始讓孩子續上單字,以后可逐漸讓孩子續上一個詞、一句話這既可促進記憶力的提高,還可發展小兒的語言能力。
實物記憶。讓小兒回憶起不在眼前的實物,可給孩子一件玩具,讓他注視您將玩具放到盒中,蓋上蓋子,讓他說出盒中玩具的名稱。
二、動作能力的訓練
扶欄上、下樓梯。訓練小兒學習上、下樓梯。訓練上下樓梯時,開始選擇的樓梯不要太多層,以便于孩子能夠較順利地上完樓梯,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跑步練習。父母可通過游戲來訓練小兒跑步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如靈活的向前跑,轉彎跑。
通過游戲、手工、鼓勵小兒做力所能及的事,促進手動作的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適合的游戲有玩積木、模仿畫畫、穿珠子等。
三、言語能力的訓練
四、社會交往能力的訓練
與人交往。此時期的小兒已有了語言,可以較多的和人交往,要教育小兒初步懂得與人交往中一些簡單的是非概念。
白天睡眠的次數逐漸減為1~2次,可根據作息制度,將小兒白天的睡眠安排在午飯后,睡眠時間為1.5~2小時。孩子改用新的作息制度需要有一個過程,父母可根據自己孩子的身心特點,逐漸使小兒的作息時間向新的制度過渡。
可安排孩子每日早、中、晚三餐主食,在早中餐及中晚餐之間各排一次點心。訓練:孩子進餐的正確姿勢,教會幼兒正確使用餐具,不要邊玩邊吃,不要在飯桌上引逗孩子大笑,以防嗆咳窒息,飯后不要讓孩子做劇烈活動,可讓孩子輕微安靜地活動半小時,避免嘔吐。
13-24個月的早教方案2 11個月的寶寶如何早教
一、大動作訓練
1、踢球
寶寶已經能夠扶著床欄、凳子、沙發等由蹲著到站穩,可在距寶寶的腳3—5厘米處放個球讓他踢。在踢來踢去的過程中,寶寶會十分開心,鍛煉了大腦的平衡能力,促進了眼—足—腦的協調發展,還建立了“球形物體”能滾動的形象思維。嬰兒7—8個月就會用腳踢球了。
2、爬越障礙
11個月的寶寶具有熟練的爬行技能和極強的攀高欲望,一刻不停地“攀上爬下”是這階段寶寶的特點,這是寶寶自我探索、自尋其樂、增強才干的動力。應創造條件和寶寶開展“爬大山”、“越障礙”的游戲。
二、精細動作訓練
1、亂涂亂畫
筆以彩色蠟筆為宜,先訓練扶著他的手學握筆,再在魚眼睛處點上小點,他看到自己“會畫魚眼睛了”,十分興奮,以后他會經常練習“作畫”,實際上是胡亂涂畫。
2、將書打開又合上
無論是否聽過故事書,或是否會開合,只要小兒愛玩弄書本,就有教育效果。給寶寶翻的書最好畫面大一些,字大而少,故事有趣。在翻書中培養寶寶的專注、喜歡讀書、愛學習的性格。
三、語言能力訓練
用一個音表示要求
寶寶經常是用一個音表示他的各種意思和要求。“走”可以代表“媽媽”、“媽媽走啦”、“去上街”、“自己走”等意思,要鼓勵孩子說出來,并做好翻譯員。還要誘導孩子聯想、比較,比如寶寶說“球”時,你可把各種顏色大小的球一個一個拿出來,告訴孩子這是“紅球”、那是“綠球”等,或這是“大球”、那是“小球”等。
四、認知能力訓練
1、聽聲辨圖
將印有動物、用品、食物等圖片的`認知卡放在桌上,媽媽說出名稱,讓寶寶找出相應的圖片,重復學習多次。這一階段的嬰兒,認圖的興趣增高,比較容易學會撿出新的圖片。這個游戲使寶寶手腦并用,學會聽聲辨圖,還能動手去撿出來。通過視、聽、手的協作,增強寶寶記憶力。寶寶學的新圖要經常復習,并及時鼓勵,培養鍛煉學習興趣。
2、辨認顏色
媽媽拿起一個紅色的積木,對寶寶說“紅色”,寶寶能很快記住。但寶寶往往只將一種顏色與一種物體聯系起來。為避免寶寶混淆,媽媽最好把一堆紅色的物體放在一起,告訴寶寶“這些都是紅色”,讓寶寶接受:許多東西都可以是紅色的。從而將紅色變成一個共性概念。這個改變可以延遲到1歲時才能真正懂得。
讓寶寶接受第一個共性概念,即一個詞不單指一物,而是指許多顏色相同的物品。學習辨認顏色,要在寶寶已經知道許多的用品詞匯之后才比較有效。如果寶寶認識的詞匯不多,顏色認識就應該1歲后才開始學習。
3、感知圓形
讓寶寶自己蓋上喝水用的塑料杯蓋,這是寶寶喜歡做的事。但蓋要準確放在圓口上,不是隨便歪著放。然后告訴寶寶,這是圓形。在硬紙板上畫圓形、方形和三角形,把中間的形狀剪去,留出平整的洞穴。用另一張硬紙板再剪出與洞穴相配的圓形、方形和三角形。讓寶寶試著將圓的形狀放入圓洞穴中。在放的過程中寶寶認識圓形。
五、數理邏輯訓練
寶寶幾歲?
媽媽問寶寶“幾歲了?”同時伸出一只手指,寶寶會模仿媽媽的動作,馬上也將食指舉起來;寶寶吃餅干、取積木、玩玩具時,都用一只手指告訴他:“這是一塊餅干(一塊積木/一輛車)”,使寶寶對食指表示1漸漸熟悉。讓寶寶通過豎起食指認識“1”,懂得用食指表示1,這可以回答自己的年齡,也可以表示要一個玩具和一個能吃的東西。
六、社交能力訓練
1、不要長時間與寶寶分離
寶寶仍然處在親子依戀的高峰期,還會出現分離焦慮,所以主要看護人不要和寶寶長時間的分開,以免引起寶寶的不安全感。
2、糾正不良行為
寶寶可能有打人、咬人、甚至拉頭發等你不希望他做的行為。此時應保持冷靜,不理他,最好是忽略寶寶的行為;也可以很生氣的看著寶寶,并說他這樣做讓您很不高興。
七、自理能力訓練
1、用勺訓練
從小給小兒一個固定的座位,讓他養成安靜坐著吃飯的好習慣。用一個玩具勺子在玩具碗內學習盛起小球、棗、藥丸、蠟殼等。有了這種練習,孩子漸漸懂得用勺子的凹面將棗或小球盛人,放到另一個小碗內。母親表揚孩子“真能干”,為以后孩子自己吃飯打好基礎。
2、穿衣游戲
配合穿衣的游戲能幫助寶寶學習自理能力,為以后自己穿衣服做準備。能夠聽懂大人的語言,掌握“伸”的動作。當家長為寶寶穿上衣的時候,可以要求寶寶配合把手“伸”到袖子內。如果寶寶還不能完成,家長一邊說:“伸袖子”的時候,一邊幫助寶寶把手臂伸到袖子里。如果寶寶能做到,每次都要及時鼓勵,促進寶寶配合動作的積極性。穿褲子的方法也是一樣的。
三、15個超有趣的早教親子游戲
親愛的寶媽們,孩子的成長過程充滿挑戰和歡樂,同時也需要我們精心的關愛和培育。在家庭教育的家居環境的舒適度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為您精選了一系列優質家紡產品,旨在為您的孩子提供溫馨、舒適的居住環境。您可以訪問我們的家紡官網 ,探索更多適合您家庭的優質家居用品。
父母與孩子之間要多進行溝通交流,才能增進感情,親子游戲便是最能增進父母與孩子的關系,要如何改善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呢?父母要多創造機會一起玩,這樣不僅可以改善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有利于孩子的發育和成長。
歡樂吊床
【適合年齡】0-3歲
【發展能力】平衡能力、節奏感
一定注意輕輕搖!頭的一段可以略高,腳的一段可以略低!無論多大的寶寶,都會非常愛這個搖擺的感覺~更重要的是,讓爸爸一起參與進來!
踢足球
【適合年齡】0-1.5歲
【發展能力】肌肉力量、身體感知、因果關系、大運動能力
半歲內寶寶可以輕輕擺動寶寶的身體,幫他踢到球!稍大點寶寶抱起后,可以讓他自己嘗試踢腿~適合全家一起參與的好玩游戲,圍坐在一起傳球!
“爸爸牌”旋轉的木馬
【適合年齡】只要你舉得動
【發展能力】平衡能力、肌肉力量、前庭功能
爸爸站直了充當木馬原地轉圈,平舉著寶寶,膝蓋一曲一伸,這樣寶寶的身體就可以一上一下了!然后爸爸再原地轉圈,配合音樂就更完美啦!
搖搖樂
【適合年齡】0-3歲
【發展能力】社交能力、感官發育
用大腿做搖籃,邊搖邊唱歌~這時候的眼神交流,會讓你覺得:做媽媽的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飛機抱
【適合年齡】只要你抱得動
【發展技能】前庭功能,平衡能力
讓寶寶胸腹部騎在你堅實的胳膊上!相信我~很少有寶寶不喜歡飛起來的感覺!
瑞士卷
【適合年齡】參考上一條
【發展能力】身體感知能力
既可以健身,又能把娃逗得嘎嘎樂!請忽略我半年前青澀的畫風...
撫觸按摩
【適合年齡】0歲+
【發展能力】神經元發育、身體感知能力、觸覺發育
撫觸的好處非常多,對嬰兒是一種極大的安慰,再配上和寶寶的互動以及眼神交流,特別有助于增加寶寶的安全感!
藏貓貓
【適合年齡】3個月-3歲
【發展能力】物體恒存概念、空間感、安全感
5、6個月開始,寶寶開始理解什么是物體的恒存性,這個恒存性就是說:即使物體離開她的視線了,也依然存在的!比如媽媽出門了寶寶會哭,是因為她害怕媽媽不見了!而藏貓貓又是建立物體恒存性概念的最好方式!可以讓他意識到,她看不到媽媽的時候,媽媽并沒有消失不見!這個游戲玩到幾歲都樂此不疲哦。
抓住你
【適合年齡】會爬、會走都OK
【發展能力】社交能力、大運動能力、
先讓寶寶在前面慢慢爬,或走,然后在他后面輕聲說,假裝跺腳發出聲音:媽媽來抓你咯!我要抓住你啦!寶寶會特別開心往前快爬或快走,咯咯笑個不停!
演唱會
【適合年齡】會坐著,會手拿東西
【發展能力】精細動作、節奏感、手眼協調、因果關系
家里的盆盆罐罐勺子碗都可以拿來,大人先做示范,手握著寶寶的手帶她嘗試!除了鍛煉手眼協調,敲打發出的乒乒乓乓聲音,能讓他增強對因果關系的認識!即:自己的一個行為,可以導致一個結果!而這個因果關系又是6個月之后寶寶要掌握的的一個很重要技能!
灌籃高手
【適合年齡】會站立會走路
【發展能力】抓我能力、手眼協調、空間意識
大人先示范怎么投球,再把他退到遠處,讓寶寶嘗試扔球,不成功再多試幾次,成功了要給寶寶熱烈的鼓勵,讓她感覺是自己成功了!
超級模仿秀
【適合年齡】1歲+
【發展能力】大腦神經元、語言能力、大動作
過了1歲你會發現小朋友的模仿能力突然變超強!這時候教寶寶一些簡單指令,她會學得很快!說梳頭,就兩只小手摸頭發!說要洗手了,小手就開始擼袖子!說藏貓兒了,就兩只小手自己捂住眼睛,再放開然后對著你笑~
搭帳篷
【適合年齡】6個月+
【發展能力】空間意識、社交能力、大動作
第一種玩法:用紙箱搭建窩!我家里留下了很多買紙尿褲的那種大箱子!然后用膠帶粘在一起,有的粘成了走廊,有的粘成了小房子,讓寶寶來回鉆!當然也嬰兒玩耍的帳篷也可以買到,但是我覺得動手做也是一種樂趣!
還有一種玩法:在床上準備入睡的時候,用被子當帳篷,大人在被窩里用腿和手把被子支撐起來,讓寶寶鉆進來短暫的呆一會,再把被子突然扔開,讓寶寶露出來,這樣反復幾次,可以增加寶寶的空間感,她也會特別開心~我家寶寶現在睡覺之前就必須要玩幾遍這個游戲!
手指游戲
【適合年齡】6個月—2歲
【發展能力】視覺追蹤、語言能力
一邊講故事,一邊用手指去做一些動作,比如講到大老虎,手指可以模仿老虎長大的嘴,然后配合老虎的叫聲:roar~~講到小蛇可以手指扭動,然后模仿蛇:sisisisisiii~~講到什么東西不見了,可以兩個手指對在一起,然后突然張開!總之就是用你的手指給寶寶講故事~
小火車
【適合年齡】6個月+
【發展能力】空間感、建立和媽媽的信任感
把娃放在快遞箱、收納箱、洗衣籃子、拉著走!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也需要一個舒適的家庭環境。為了確保孩子的健康成長,選擇合適的家紡產品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家紡產品旨在為您和您的孩子提供最佳的舒適體驗。歡迎訪問我們的家紡官網 ,挑選最適合您家庭的高品質家居用品。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溫暖、美好的成長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