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u3d怎么制作動作游戲的打擊感
這個問題我有興趣很久了,因為我在工作中經常會聽到“請提升/改善打擊感”的需求,事實上這樣一個名詞顯然和“請提升游戲性”“把娛樂性做得更好”“高端大氣上檔次”一樣,屬于缺乏目的性的,過于含糊的概念。
因此我覺得需要對這個詞進行拆解并逐步分析和定義,才能不籠統地給出一個靠譜答案:
所謂打擊感,我想這里肯定是指在游戲之中,表現移動/打擊/破壞一系列動作時玩家的直觀感受。
雖然通常這個名詞多用于形容動作游戲,例如橫版過關,格斗游戲等;但我個人認為其外延也可以擴大至部分第一人稱射擊和第三人稱射擊游戲。
(既然是直觀感受,所以實際上我認為從程序啊底層啊角度去分析就失之偏頗了。)
那么這個感受的構成,細分起來顯然是通過游戲本身在視覺效果,聽覺效果,特效效果等等方面的表現而得到的,但是從具體的感受角度講,我認為包含以下幾個基礎,并在其表現的側重上劃分成如下幾個維度:
A,合理的物理表現,這個是所有所謂打擊感的基礎中的基礎,也就是所有的打擊和被打擊的表現必須遵循實際的物理定律,包括力和反作用力,重力模型,質感和量感的體現,拆解成具體的要素就是
a,Hit back,被打擊方在遭到攻擊后會有適當幅度的后退,表現的是作用力,某些時候打擊方也會后退,表現的是反作用力,
b.Hit stop,打擊命中時的整體動作表現會放慢甚至停止,表現的是被打擊方的量感,如果被打擊方是復數個,往往還會疊加Hit stop以增加量感體現
c.浮空,吹飛,擊飛,擊倒,追打,扣落,投技,都是Hit Back的特定表現,被打飛的物體和角色會下落而且是有加速的下落,被擊飛的對象則呈拋物線飛出,同理于投擲出的角色,武器或道具,表現的是符合重力規則的運動方式
d.適當的移動速度,跳躍高度和范圍,同上,表現符合重力規則的體現,在空中飄浮或者莫名墜落都是不好的重力表現
e.物理細節,被打碎的場景物品,飛射的鮮血方向,甚至于四散炸裂的尸塊,也都必須遵循統一合理的物理規則,
B,簡明的打擊標示,這個是用于確定攻擊判定和被攻擊判定的標尺,同時也是體現不同打擊類型效果區別的標志,合理的打擊表現為打擊一方接觸到被打擊方就會出現命中/防御/特定受創的標志,通過火花,閃光甚至飛舞的血液表現出來,拆解如下:
a,判定標志,游戲中其實多少都會出現動畫和實際判定略微偏差的效果,即出現看似打中空氣實際命中,或者看起來打中實際揮空的情形,打擊標志有助于玩家確認判定和減輕上述差異帶來的不和諧感
b,打擊效果,空手打擊和武器打擊不同,武器打擊中利器和鈍器又不同,武器的質量也不同,打中的目標是人體/機械/其他又不同,在音效,畫面表現上也要有區別
c,音效效果,同上,利刃切割的嘶嘶聲和重錘命中的乒乓聲自然應該有所差異,表現輕重不同的攻擊效果也應該有不同音量和質感的音效區別
d,特效效果,也同上,不再贅述,微小的火花,四射的粒子效果,傷口飛濺的鮮血,地面飛揚的塵土,夸張的閃光,全屏的震動,都要有所區別并運用合理才理想,很多游戲中有”大招“類的設定,這個時候盡可放開手腳來一些特殊的夸張的效果表現
C,流暢的動作展現,在2D時代,動畫是拆解成逐幅畫面的(不是幀,請注意),用大量的幅數表現出的動作則更加流暢,例如一個揮拳動作只有預備,攻擊,收回三幅組合的話必然顯得僵硬,而拆解成退步,弓背,拉肩,傾身,轉體,踏步,抬肘,揮臂,擊出,命中,反彈,撤步,收肩,并肘十數幅連貫的畫面的話,那么自然就流暢和諧,當然這意味著數倍的美術工作量。
3D時代,坦率說我就外行多了,此處不妄言。
a.幅數:上面已說,不再贅述,具體而言SFIII3rd中的確就有17個幅數表現一個動作的例子,同樣我最近觀察到的兩個游戲,一個游戲角色站立不動時約9幅,跑動約7幅,另一個游戲大概是5幅和4幅,高下立判。
二、U3D-ARPG是什么類型游戲
就是由U3D引擎制作的的ARPG游戲ARPG全稱叫動作角色扮演游戲,例如“伊蘇”系列,“王國之心”系列。
動作角色扮演游戲(action role-playing game)是電子游戲類型的其中一種。意指將動作游戲、角色扮演游戲(RPG)和冒險游戲的要素合并的作品。簡寫為Action RPG或A-RPG。
從游戲發展來看,ARPG是從RPG發展出來的分支。ARPG起源于RPG。RPG是電子游戲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種,也是數量最為龐大的一種,因為RPG相對于其他類型的游戲,技術要求最低,因此開發起來相對容易很多。
相關簡介:
在ARPG游戲中玩家扮演的角色相比純種的RPG游戲要做出更多的動作(貌似有些廢話?)這里的動作包括但不僅限于打斗、跑酷、飛行、騎馬等等。
這些動作要素使得游戲對于玩家的操作要求更高,難度更高,同時給與玩家更高的代入感和完成時的成就感。當下普遍的游戲大作大都采用了ARPG的類型,如《古墓麗影》系列,《巫師》系列,《黑暗之魂》系列等。
三、游戲開發需要學什么
學習游戲開發需要熟練掌握游戲編輯軟件,熟練掌握好這些基礎的游戲軟件功能就可以了。
常用的編輯軟件有以下6種。
1、3dsMAX:大多數游戲開發公司美工使用,效率較高,可以獨立制作游戲中所有美術相關資源。
2、MAYA:跟3dsMAX差不多的軟件,因個人喜好而定,MAYA在制作動作的方面較MAX稍差,不過在很多方面這兩款軟件都是可以兼容的。
3、Deeppaint3D:可以直接打開3維模型文件,在上面繪制貼圖。
4、C++:程序使用,用來實現游戲中的各種功能,調試BUG等。
5、Photoshop與Panter:配合MAX或MAYA來繪制各種模型需要用的貼圖。
6、ZBrush:美工制作超高模用的,然后可以生成法線貼圖,在MAYA或MAX中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