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lol手游怎么開啟90幀小米10
小米10需要玩家進入設置頁面,選擇畫面,將畫面設置為自定義90幀就可以了。點擊設置進入設置頁面,在設置頁面選擇畫面設置選項,將圖形設置選擇為自定義,如果機型支持高幀率就可以在下方幀率選項中改為90幀或是120幀。
英雄聯盟fps多少正常
只要FPS大于等于60就算正常,畫面會很流暢的。延遲越低越好,跟網速有關,一般在30-60之間為佳。游戲中ping值正常,FPS高達300左右,但是畫面卻很卡。顯卡性能非常好,可以一秒鐘輸出300幀左右的圖像,但是普通顯示器刷新率比較低,一般為60Hz。
簡單的說FPS就是指顯示器畫面在一秒鐘內輸出的幀數,每一幀代表一幅靜態的畫面,它們快速連續地顯示便形成了運動的假象,每秒鐘幀數越多,所顯示的動作就會愈流暢,FPS如圖低于30就會明顯感覺卡頓。
二、榮耀和小米筆記本電腦哪個好
綜合使用效果來說,榮耀筆記本稍好一點。而且榮耀比一本稍微便宜一點,兩個筆記本的設計都不錯,質量都好。
我們這次找來了小米和榮耀兩款新發布的筆記本電腦,希望可以通過我們的對比內容讓大家對這兩款產品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其實手機企業進軍筆記本行業已經是大趨勢了,就連錘子科技也剛剛發布了自己家的工作站。相較傳統PC行業而言,手機廠商對用戶的需求更加了解,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創新能力非常強,絕非那些懶惰的傳統企業可比,對消費者來說,手機廠商發布的PC產品會更人性化,用起來更舒服一點。對比機型:小米筆記本Air 13.3(i5四核增強版)榮耀MagicBook(i5版)買筆記本電腦和買手機不同,除了要看參數之外,它的做工和細節都很重要,甚至出風口的位置、揚聲器的位置、轉軸角度等等,今天我們就來全面的分析一下,這兩款產品到底哪一個更靠譜一些?!就庥^和做工】包裝外觀基本都差不多,沒什么可比的,榮耀MagicBook的包裝大一點,不過產品雖然是14英寸的,實際大小卻和13.3英寸的小米筆記本差不多。兩款產品的外觀都非常簡潔,唯一不同的是榮耀MagicBook的右上角有自家的LOGO,小米則是什么也沒有。其實對于這個設計一直都是好壞參半,甚至有的人在上面貼上蘋果手機盒里的LOGO貼紙裝蘋果電腦用。背部榮耀MagicBook兩側有兩條長長的揚聲器,同時也做散熱使用,而小米的揚聲器孔比較小,在聲音效果這方面我們會在后面環節說到。兩臺電腦的厚度是差不多的,榮耀MagicBook稍微比小米大了一個小邊,畢竟14英寸的屏幕放進了13英寸的機身里面,這已經很厲害了。左小米右榮耀屏幕邊框是榮耀MagicBook能把機身做小的主要原因,窄邊框會像手機一樣成為未來的趨勢,從圖上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榮耀的邊框更窄一點。換個角度來看看,其實兩款產品在體積上并沒有太明顯的差異,從便攜性角度來講,都做的不錯,值得推薦。有一個地方我比較在意,榮耀MagicBook采用的是集成了指紋識別的二合一電源鍵,不僅使用方便,而且還照顧了機器的美觀度。小米則是采用了獨立的電源按鍵,然后在觸控板的地方開了一個孔,把指紋識別放在這上面了。雖然小米不是第一個這么做的品牌,但這樣破壞了觸控板的一體性,這種設計真不能算好看的,而且間接增加了觸控板區域的維修成本。我們從正面看,不管是辦公或是娛樂,14英寸的屏幕都要比13.3英寸好一些,重要的是前者的機身尺寸并沒有明顯的增加,在這個環節榮耀MagicBook是有優勢的。榮耀MagicBook屏幕的展開角度要好一些,當然有沒有必要還要看你怎么用了,我們的任務就是
【使用體驗】從手感上來講兩款電腦都差不太多,誰也沒有明顯的槽點,不過小米筆記本的鍵盤區域不是很給力,按上去松垮垮的,下按的力度和回饋都不是很舒服,略顯廉價。榮耀的鍵盤體驗要比小米好一些,鍵程和回饋都很扎實,不會拖泥帶水。屏幕轉軸的阻尼感兩款產品剛好相反,榮耀偏硬,需要輕微給一個力度,不過每一個角度都非常穩;小米則是偏軟,不用給多少力就可以輕松展開,加上它可以完全展開的角度并不大,所以也不會影響什么。由于兩款產品都是新的,所以轉軸的耐用度和阻尼感會不會因為時間長而發生變化,這個暫時沒法下結論。小米有一個很明顯的槽點,可能是散熱不太好的原因,風扇在大多時候就像瘋了一樣,一直在響,而且聲音還挺大的,它的主出風口在屏幕轉軸處,這時候噪音會變得更明顯。榮耀則在這方面表現的更好一些,一是它的出風口更多,二是風扇的靜音效果做的也不錯,即使在玩游戲的時候,風扇也絕對不可能達到小米的那個噪音度。觸控板對筆記本電腦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兩款產品的觸控板都比較大,操作起來會比較舒服。不過小米的觸控板在使用的時候,偶爾會出現“不跟手”的情況,暫時還不知道是什么影響了操作。我們都知道,筆記本的觸控板雖然在很多操作上都可以直接使用,但想要完全代替鼠標是不可能的,而且系統的優化程度和版本對整個體驗都會有影響。
【音效】在音效方面,兩款電腦有著不小的差異。榮耀有四個喇叭,分別在鍵盤兩側和機身背部兩側。大家注意看上圖,榮耀的兩個喇叭口非常的大,而且還可以輔助散熱。而小米則是兩個非常小的喇叭孔,背部中間是散熱口,我試聽了很多次,確定它沒有聲音傳出來。而機身正面榮耀同樣有兩個喇叭,小米則沒有,它們的聲音體驗就是從這里拉開差距的。當你在玩游戲或是看電景的時候,在榮耀上面可以感覺到類似立體聲的音效。而沒有前喇叭的小米則比較吃虧,不僅聲音偏小,而且喇叭被壓在只靠腳墊支起來的那點縫隙出聲,使得聲音發悶,聽著很不舒服。
【游戲性能】對于游戲性能其實不管是小米還是榮耀,一般的PC游戲全都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想玩大型游戲的話,我建議你們還是買專門的游戲本吧,畢竟這種輕薄本主打的是續航和便攜,游戲不是強項。在我們的游戲測試環節兩款電腦的運行情況幾乎是一樣的,只不過在游戲的過程中小米發熱比較明顯,尤其是長時間游戲之后,小米鍵盤右上部分發熱非常明顯。榮耀也有發熱情況,但相對小米來說要好一些。
三、小米12評測:有當年小米6那個味道!MIUI 13還卡嗎
小米12系列已經上市開售好幾天了,我本來是打算買12PRO的,畢竟爆料那么狠是吧,結果開完發布會反而覺得小米12更香,小屏大電池,快充功率也不錯,除了屏幕不支持l te po,硬件配置也算是應有盡有,所以還是充了一臺首發綠色素皮版的小米12。
安卓頂配大屏旗艦并不稀奇,安卓小屏旗艦才是真正的稀缺。元旦期間我認真地用了下小米12,我感覺到回來了,小米幾年前做小米6的感覺回來了,能不能沖擊高端這種事情先不說,那至少這才是小米數字系列期間應有的硬件水平。面對去年被米UI12拖垮的口碑,小米12和mi ui13能否重新靠實力贏回來呢?近幾年小米旗艦的設計師老是被米粉們抓去祭天,我看這回小米12的設計師應該挺安全,ID設計和后蓋材質都沒什么特別的,強就強在干凈規整那一看沒有廉價的配色,沒有多余的點綴和設計,看起來就很干凈很舒服。
小米12的原野綠是酥皮后蓋,這個綠色調得很克制,在室內光線下更像是灰綠色,挺低調的。上下邊框,各種開孔和文字標識很整齊,我這臺做工很好,按鍵手感都挺棒。后置鏡頭模組,這幾條切線是點睛之筆,整個模組看起來不那么雜亂,三顆鏡頭都有黑色鍍膜。素皮版179克,8.6毫米厚,玻璃版比素皮版重一克薄0.5毫米,一手掌握的6.28寸小屏手機,這個手感讓我想起了魅族18。安卓小屏機本來就少,小屏旗艦更稀缺,我相信沒有人會拒絕這樣的手感吧。不知道大家覺得小米12的外觀怎么樣呢?我是挺滿意的,你們說有沒有可能不是小米設計師不行,而是最終拍板設計方案的人不行呢?小米12系列發布之前,我并沒有太期待硬件,更期待mi ui13的表現。小米13好不好用,直接決定了2022年小米手機的互聯網口碑。
所以聊硬件體驗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下米Y13的體驗,這應該也是大多數人最關心的點。我覺得mi ui13才是正式版的mi ui12,mi ui12步子邁得太大,變化有點多,優化跟不上,要MIUI 12.5幫它擦屁股,擦得不干凈,又推了個12.5增強版,到MIUI 13才真正地把系統穩定性拉回到比較正常的水平。到MIUI 13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新加入了一大堆桌面小插件,都挺有趣的。我還下載了內測版的mi ui13,桌面打開了無字模式,連負一屏都沒開,MIUI也能有一種小清新的感覺。
這一代MIUI的核心變化還是更強調設備互聯體驗。金凡說從MIUI 13開始,MIUI就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手機系統,要回歸和強化小米最擅長的設備互聯生態。我覺得這思路也挺對,不過我家也沒多少米家生態產品,也不用小米平板,所以沒法向大家展示MIUI 13的設備互聯體驗怎么樣。
安卓定制系統之間卷來卷去已經很難玩出新花樣了,很多新功能你問用戶想不想要?他們可能都會說想要,但是最想要的東西始終還是那四個字:流暢、穩定。之前用MIUI2.5增強版還遇到幾個莫名其妙影響體驗的bug,MIUI3全修幾天用下來真沒碰到什么明顯的bug。MIUI 13這次在穩定方面確實做得算好了。
至于流暢方面,我只能說它比MIUI 12.5增強版更好一些,還沒達到行業第一梯隊的水平。超級壁紙偶爾還是會明顯卡頓掉幀,我本來也不愛用超級壁紙,所以對我影響不大,解鎖進桌面的動畫也偶爾會掉幀,就是很明顯的頓了一下的感覺。手勢操作和系統動畫進步比較大,吊針出現次數比MIUI 12.5增強版少了!
我用起來最不舒服的還是多任務切換手勢,左右滑動切換應用手勢必須要配合小白條才能用,關了小白條就只能拖拽手勢切換應用。
我自己用安卓手機向來不太喜歡打開小白條,安卓的小白條應用適配性不如ios,那如果應用不兼容這個小白條的話,就會底部出現黑塊,看著不舒服。
我也從來不用安卓系統默認的智能刷新率功能,所有廠商的智能刷新率都是智能的寂寞,各種鎖針、各種卡,120赫茲最流暢。
有一個好消息是MIUI 13刷B站終于不鎖幀啦,第三方APP內滑動流暢度可圈可點,有些信息流APP會經常出現明顯的卡頓,微博、淘寶和閑魚是重災區,我也不知道是MIUI的鍋還是新浪、阿里對新手機衛士配的鍋,暫且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說吧。
大家可以把MIUI 13看作是MIUI 12的終極補丁穩定版,穩定性顯著提高,流暢度也有改善,但還遠算不上最流暢的那一批系統。
作為對比參考,藍廠不久前發布的originOS Ocean擁有著極其順滑流暢的過渡動畫,想抓它幾次明顯的掉幀都不容易,而綠長的ColourOs過去兩年,手勢操作的跟手性和動畫流暢度、第三方APP的流暢度都很穩,里里外外都穩,一加的ColorOs高刷優化更強。
MIUI 13是有進步的,Bug修加強生態設備互聯的大方向也敲定了,可還不夠,國內大廠目前就剩華米OV四家,華為被制裁手機出貨量驟減,米OV3家搶市場份額。OV2家的系統最近幾年肉眼可見的進步神速,MIUI老大哥的寶座開始有點慌了。
我自己對安卓定制系統的看法一直沒變,UI界面的美化和功能的添補充其量只是錦上添花,系統之間的外在差異化一定會被拉得越來越小,最難做好并一直保持的反而是穩定和流暢。我不相信MIUI團隊做不好系統流暢性,還是希望小米能把系統的流暢度優先級排在最前面。
我沒想到,本來最不期待的硬件小米12反而給了我最多的驚喜,6.28寸屏幕的驍龍八旗艦,能塞下4500毫安時電池,還支持67W加50W雙快充,甚至還有對稱式雙揚聲器,小米是真能堆!
這塊來自華星光電的led屏幕還拿到display mate a+的評級,國產屏幕頭一回。屏幕比較小,1080P分辨率的PPI也夠看,顏色調得很舒服的,低亮度下沒有抹不平現象很干凈,全屏可激發最高亮度接近900nit。單單評價屏幕的觀感,這塊國產屏是真的強,算得上是我見過最干凈最通透的國產OLED屏了。
它的缺點有三個,第一,不支持LTPO可變刷新率。
第二,屏幕傾斜一定角度就會明顯的偏色和亮度衰減。
第三,DC調光和120赫茲刷新率不兼容!
屏幕傾斜偏色,這個問題之前小米10U的華星光電屏幕也存在,大概傾斜30度以上就會察覺到屏幕偏色和亮度下降。有的人可能比較在意,因為平時就在電腦前工作,手機平放在桌面,手機一有消息亮屏,你一看過去就是偏色的。
DC調光不兼容120赫茲,這個問題就真的沒轍啦!有的人對OLED的屏幕的屏閃很敏感,看久了會眼睛疼/流眼淚,開了DC調光就只能忍受60赫茲的卡頓。
這塊屏幕的素質我是很認可的,以上缺點你都可以接受的話,它就是一塊好屏幕,不接受的話只能選三星屏的12Pro了。
電池續航的情況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早上11點充滿電出門,全程4G移動網絡,不連WiFi,斷斷續續亮屏用了接近三小時,待機四小時,剩余44%的電量,這個續航成績比同電池容量支持LTPO的888機型略遜一丟丟,算是預期之內!
小米12的雙揚聲器本來我是想好好夸一夸的,這么小的機器還弄了對稱式雙揚聲器,音質還挺強的,可惜位置有點尷尬,都在左側!橫屏看視頻打游戲,非常容易被手擋住。小米11好不容易改了這個毛病,小米12又給改回來了。
小米12的后置三攝尤其中一顆是戰術微距鏡頭,我一開始還以為小米12也有兩倍人像鏡頭。
相機里的這個兩倍變焦按鈕其實就是主攝的數碼變焦裁切,并不是真正的光學變焦。
超廣角鏡頭規格普普通通,最能打的還是主設,X766加光學防抖,這顆傳感器大家一定要記住它,2022年各大廠商的旗艦甚至終端機都會對他反復打磨。
小米12的相機算法給了我挺大的驚喜,直出樣張的色彩進步明顯,不會像前幾代旗艦那樣化身飽和度戰士,過于鮮艷,也沒有發現祖傳偏綠的情況。白天即便是主攝數碼變焦兩倍,拍出來的照片也擁有不錯的清晰度。
超廣角和主色的色彩風格白平衡都算比較接近,偏差不會很大,沒有光學防抖拍夜景畫質會有些吃虧。夜景拍攝合成速度極快,有時候按下快門只轉了半圈就出片了。夜梟2.0算法也使得小米12可以用更短的曝光時間,拍出比較亮的夜景照片,多數情況下只需要等一秒鐘。
這次小米算是很好地利用了驍龍八的特性,大幅提高了拍照成像速度,解決了一部分人容易手抖弧片的困惑,體驗極好。
驍龍八的發熱情況想必大家都很關心,尤其是小米12,這么小的機器,它能壓得住驍龍8嗎?不玩游戲的情況下就日常看看視頻,真沒覺得熱。打王者LOL,反而能感受到金屬中框比較明顯的發熱,攝像頭下方的這個區域也會明顯發熱!
但是小米12的均衡模式打游戲非常慫,慫得離譜!90幀的王者,時不時給你突然跳到60幀一下子變卡的感覺,只有60幀的英雄聯盟也會卡!大型游戲我沒測試,因為我連新手任務都沒做完,我對這類游戲實在是不感興趣,就交給其他專業測試游戲性能數據的up主吧。
小米12是一臺非常難得的小屏旗艦,有當年小米6的感覺了,手感很棒,配置齊全,這樣的配置也就只有小米能堆出來的感覺。不過小米12的售價還是比我預期貴了300塊錢左右,再等等看其他驍龍八旗艦的價格再說吧,指不定小米又被迫性價比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