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育嬰員考試實操流程
育嬰員考試實操流程如下:
一、制作泥糊狀食品:蛋黃泥。
準備雞蛋、鍋、小勺、水,操作要點:將雞蛋放入冷水里煮,水開后煮5分鐘,取出蛋黃用少量水搗成泥狀,用小勺喂食,也可添加米湯或者熟牛奶。
二、培養嬰兒良好的二便習慣的方法。
1、嬰兒在1歲半到兩歲之間,生理和心理器官發育逐漸成熟,具備了訓練二便的基礎。運用嬰兒喜歡模仿的特點,由成人給作出示范動作或憑經驗抓準嬰兒二便的間隔時間,提前幾分鐘進行提醒。
2、試用專為嬰兒設計的比較安全的便盆,并將便盆放在離游戲較近的位置,培養嬰兒二便的衛生習慣要循序漸進,一步步地引導嬰兒自己完成。
三、為幼兒測體溫
準備工作體溫計、酒精、棉簽,檢查體溫計是否有破損,用棉簽沾取酒精對體溫計進行消毒,試表前,將水銀柱甩至35度以下,將體溫計夾在嬰兒腋下,提醒幼兒夾住體溫計,不能亂動,5分鐘后取出,轉動體溫計,看到白色不透明的水銀柱時,即情系的顯示所指數字。
育嬰員工作內容:
1、指導作用。
指導母乳喂養,合理進行人工喂養,按月齡進行輔食添加、合理營養配餐,培養嬰兒良好的飲食習慣。為嬰兒營造適宜睡眠條件,正確包裹嬰兒;正確給嬰兒穿脫衣服、更換尿布或紙尿褲,并給予皮膚清潔護理;適時對嬰兒進行二便控制訓練、三浴鍛煉。
2、陪伴。
通過陪寶寶玩耍培養寶寶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逐漸鍛煉寶寶的各項社會行為,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和表達能力,早期的各項飛躍的變化,包括動作和語言能力。逐漸鍛煉寶寶的大腦,開始智力開發等等。
3、照顧孩子。
負責嬰兒居室衛生清潔、環境布局;嬰兒被褥;正確進行四具消毒(臥具、餐具、玩具、家具)為嬰兒洗澡、撫觸,做主、被動操,模仿操,訓練嬰兒抬頭、坐、爬、站、走、跑、跳等。
二、2014年五月份育嬰師考試實操題答案
2014年五月份育嬰師考試實操題答案
1、《兒童權利公約》中規定尊重兒童的四大原則是什么?兒童享有的四大權利是什么?
答:兒童最大利益原則、無歧視原則、尊重兒童生存發展權利原則以及尊重兒童的想法。兒童享有的四大權利是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
2、嬰幼兒生長發育的一般規律是什么?
答:生長發育的一般規律是: 1、頭尾發展:頭部的發育先于四肢
2、由近到遠:先抬肩,后手指活動。
3、由粗到細:先出現粗大動作,后出現粗細動作。 4、由低級到高級:先感知,后分析判斷。
5、由簡單到復雜:先會發單音,后會詞組、句子。
3、嬰幼兒生長發育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答: 1、年齡越小,生長速度越快。嬰幼兒期的生長速度是最快的,但生長速度不是直線上升,而是有階段性的。
2、嬰幼兒生長發育有一定的順序和方向,不會越級發展。如嬰幼兒運動機能的發展遵循從頭到足的發展規律。
3、嬰幼兒時期要完成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從一個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自然人,轉變為初步能適應社會生活的社會人。
4、嬰幼兒生長發育測量有哪些指標?測量的時間如何安排?
答:嬰幼兒生長發育的測量
以體重、身高(長)、頭圍、胸圍和上臂圍為主要指標。測量時間:按月齡定期進行,1歲以內嬰幼兒每3個月一次;1-3歲每年2次(每6個月一次),一般每半年為嬰幼兒測量一次身高,每隔1-3個月測一次體重。做好記錄,并進行分析比較。對生長發育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圍的嬰幼兒,應注意觀察,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
5、1個月的嬰兒,出生時體重3000克,純母乳喂養,每天排尿6次左右,尿液是黃色,今到醫院做滿月體檢,經測量,體重為3500克,請問,該孩子體重增長正常嗎?請分析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
答:不正常。原因:每周增長150克以上,四周增長450克,應該正常是500克,比正常值輕了點。2、每日排尿少了些,是無色無味的,母親母乳不足造成的。
改正方法:母乳充沛,保證飲食睡眠充足,幫助母親產奶好。
6、18個月的嬰幼兒有哪些正常發育情況(包括運動、語言和社會適應行為等)?答:正常發育的18個月嬰幼兒運動方面:粗大動作能夠扶欄上樓梯,有目標地拋球,拖拉玩具前進及后退。精細動作能夠搭積木3-4塊,用筆在紙上亂畫,將小丸從瓶中倒出;語言方面能夠認識和指出身體部分,聽懂50個詞左右,會講10個左右有意義的詞;社會適應方面能夠表示大、小便要求,理解成人
簡單指令,開始學著自己用勺吃東西。
如未達到上述情況,需要高度警惕,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及診治。
7、如何理解嬰幼兒心理發展的過程是連續的,又是可以劃分年齡階段的過程?答:發展的連續性是指嬰幼兒心理發展是一個不可中斷的過程,而且這一過程有其自身的邏輯發展順序。年齡階段性是指在嬰幼兒心理發展的全過程中,表現出一些在質量上不同的年齡階段特點,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其最一般、最典型的特征,以區別于其他階段。
8、未加輔食的母乳喂養兒的大便特點?
答:未加輔食的母乳喂養兒的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稍有酸氣味,但不臭,是黏糊狀,有時會出現稀薄,微帶綠色,每天排便3-6次。加輔食后大便次數可減少。1周歲后大便次數即可減至一天一次。
9、為什么嬰幼兒需要充足的睡眠?嬰幼兒睡眠充足的標準是什么?
答:睡眠是使嬰幼兒全身組織器官,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得到休息、恢復體力、精力最有效的生理措施。高質量睡眠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深度,全身器官在睡眠中得到充分休息,為覺醒時積蓄力量,才能在醒來后進行各種活動。嬰幼兒睡眠充足的標準主要有:1、清晨自動醒來,精神狀態良好。2、精力充沛,活潑好運,食欲正常。
3、體重、身高能夠按正常的生長速率增長。
10、簡述嬰幼兒語言發展的觀察評價內容。
答:1、嬰幼兒語言發展的觀察和相關的練習方法。(1)新生兒(2)1-3個月(3)4-6個月(4)7-12個月(5)13-18個月(6)19-24個月(7)25-36個月。2、語言發展的觀察與記錄,(1)佚事記錄法(2)表格記錄法3、實施有差異性的語言教育。
11、常見清潔、消毒方法有哪4種,適用于何種物品?答:煮沸消毒法適用范圍為餐具、服裝、被單等物品的消毒。日光暴曬法的適用范圍:被褥、床墊、毛毯等物品。擦拭消毒法的適用范圍:家具表面的消毒。噴霧消毒法的適用范圍:室內空氣、居室表面和家具表面的消毒。
12、清潔、消毒和滅菌的區別是什么?
答:清潔、消毒和滅菌是不同的。
清潔是消除物品或手上表面的一切污物。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如擦洗家具、洗手等。
消毒是清除或殺滅外環境中除細菌性芽孢外的各種病原微生物,達到無害化的處理過程。根據有無已知的傳染源,消毒可分預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日常生活中也有較大應用,如給玩具消毒、發熱時的注射前皮膚消毒等。
滅菌是消除或殺滅外環境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細菌的處理過程。主要在特殊情況下使用,如發生傳染病時。消毒多用于衛生防疫方面,滅菌則主要用于醫療護理。育嬰師的工作以家庭中的預防性消毒為主。
13、冬季幼兒園組織稱體重,某班保育員為了讓自己班幼兒盡早測完體重,以便趕上按時開飯,在上完課后,未讓孩子排空大小便,就領孩子們到保健室,一個一個排隊等候測量,保健醫生讓孩子站在彈簧稱上,看了稱面上的斤數,便記錄孩子體重,請問這樣稱重對嗎?如果不對,應該怎樣為幼兒稱體重?答:不對。1、沒排空大小便。2、應用杠桿稱或電子稱。3、冬季稱體重要減去衣服和鞋的重量。4、要以公斤來記錄,而不是以斤來記錄。(小數點以后)
14、一個3歲的男孩子,食欲旺盛,喜歡吃葷菜,吃零食,不喜歡吃蔬菜等,父母上班忙,主要由姥姥、姥爺養育,活動量少;經測量,體重18.5公斤,身高98厘米,請問這個孩子體格發育正常嗎?如果不正常,該如何改進?答:不正常。改進措施:應該增加活動量,多吃蔬菜。1、品種多樣(1)主食(2)蛋白質輔食(3)含無機鹽和維生素的輔食(4)提供熱能的輔食。1歲后能保證每天400-500ML乳類食品最為理想。2、比例適當。如果攝入的熱量過少會使生長速度減慢甚至停止;攝入過多則會引起肥胖。3、飲食定量。各種食物和營養素的攝入量都要有一定的量。因此攝入量應根據嬰幼兒不同的年齡,性別、生理等特點,胃腸消化功能和食欲而定。
15、家庭教養指導的內容和形式有哪些?
答:在指導過程中要重視基本知識和方法的介紹,特別是讓嬰幼兒父母認識:為嬰幼兒創設良好心理氛圍、提供必需的物質條件、重視進行運動培養、防治常見病等對嬰幼兒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重要性以及祖輩、保姆與父母親的角色和責任等。在重視觀念轉變的要針對嬰幼兒發展和父母親教養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導。指導時除提供一般內容外,重點加強人工喂養與母乳喂養;抱與爬;夜間哭鬧與睡眠;常見病的家庭護理;母嬰依戀;理解與交流;行為習慣的培養;管教與獨立;戶外活動與同伴交往;學習與游戲;閱讀與語言;嬰幼兒玩具與環境創設等方面的指導。常用的指導形式有個別指導、集體性指導、文字音像資料的介紹、推薦和提供三類。
16、嬰幼兒家庭的指導工作應遵循哪些原則?
答:1、方向性原則:應與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目標相一致,有利于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家長主體原則:應尊重家長,確立為家長服務的觀念,
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發揮家長在指導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指導者應鼓勵家長根據家庭的特點,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提高指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雙向互動原則:家庭教育是家長與孩子互動的過程,家長指導是指導者與孩子、家長與家長互動的過程,是家長和指導者各自自我教育的過程。要努力創設指導者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互相學習、家長與孩子之間雙向溝通的環境與條件。 4、分類分層指導原則:按照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總體目標,確定不同年齡段孩子家長和不同類型家長的指導內容和要求,形成分類指導、分層遞進的指導工作體系。 5、整體性原則:家長指導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作,要堅持家庭、社會合力實施的整體性,堅持素質教育貫穿一生,與創建學習型家庭和推行終身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社區、大眾傳播媒介的資源優勢,形成全社會重視家庭教育的整體氛圍。
17、某患兒18個月,膝關節上下局部有腫脹,壓痛,不發紅,不愿意被人抱,兩腿外展,很像癱瘓。
該患者可能缺乏哪一種營養素?
缺乏這種營養素還可能有哪些臨床表現?
這種營養素具有哪些生理功能?
舉例說明哪些食物中富含該種營養素。
答:可能缺乏維生素C缺乏這種營養素可能出現的
臨床表現:會得壞血病,使毛細血管脆性增加,有出血傾向,全身皮下有出血點或淤斑(青塊)
這種營養素具有的生理功能:
1、促進骨膠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組織創傷口的更快愈合;
2、促進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謝,延長肌體壽命。 3、改善鐵、鈣和葉酸的利用。 4、改善脂肪和類脂特別是膽固醇的代謝,預防心血管病。 5、促進牙齒和骨骼的生長,防止牙床出血。;
6、增強肌體對外界環境的抗應激能力和免疫力。
19、屏氣發作的癥狀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矯正?答:癥狀:屏氣發作為嬰幼兒時期的一種神經癥性發作。6個月前及6歲后者少見,最多見于2一3歲。每當嬰兒受到物理因素(如疼痛)或情緒刺激后(如痛苦、恐懼、發怒或受到挫折)即高聲哭叫過度換氣,接著就屏氣、呼吸暫停、口唇發紫、四肢強直,嚴重者可以短時期意識喪失(昏厥)及四肢肌肉的陣攣性抽動。全過程約一分鐘左右。然后全身肌肉放松,出現呼吸,大部分孩子神志恢復或短暫發呆,亦有立即入睡的。
形成的原因:屏氣發作的原因除與情緒因素有關外,尚與機體缺鐵有關;發病的小兒中有相當一部分的病例同時有缺鐵性貧血。發作次數
不定,嚴重者可以天數次(只要有刺激因素即可誘發)。隨著年齡的增長發作次數逐漸減少。常于5——6歲發作停止,約30%有家族史。矯正措施:
1、矯治的關鍵在于正確教育。家族成員平時對孩子既要和藹可親使他感到家庭的溫暖;又要耐心教育使他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若過分強調不挫傷其情緒而無原則的滿足孩子的欲望,站起來可造成性格上的異常。相反,若不考慮疾病的特點而摸索出提過分嚴格的要求,容易使屏氣發作頻發,對健康不利。若有缺鐵性貧血則應及時補充鐵劑。
2、本病一般不需藥物治療,家長不必驚慌失措,患兒發作可行恢復。若屏氣發作時間過長,會造成腦部缺氧,可以掐人中、印堂、合谷等穴位,使其盡快恢復。對頻繁發作的病兒,可在醫生指導下,用阿托品治療。
20、退縮行為是一些嬰幼兒社會性行為發展中的一種現象,主要表現為不自信,對周圍的環境缺乏安全感,不敢也不主動和周圍同伴一起玩,請你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如何改變?
答:原因:1、對嬰幼兒過分照顧、過分愛戀,使嬰幼兒變得脆弱起來。
2、封閉式地教養,總是關在家庭的小天地里。
3、馴服式教育,一貫要求嬰幼兒順從、聽話。
4、與家庭環境有關,如過于沉悶、冷清的環境,容易養成嬰幼兒退縮的性格。
5、與家長的性情有關,這些嬰幼兒的父母有的就是退縮型的,家長過于內向,會影響嬰幼兒的性格。
改變方法:1、實行開放式教育。2、盡快讓嬰幼兒過集體生活,鼓勵嬰幼兒在集體中表現自己。3、為退縮的嬰幼兒創設同伴積極接納的環境氣氛。4、培養嬰幼兒的勇氣,讓嬰幼兒逐漸從“怕”的陰影中走出來。
21、嬰幼兒主要情緒包括快樂、痛苦、興趣、懼怕、憤怒等,請闡述嬰幼兒對快樂和痛苦的表達方式;快樂和痛苦對嬰幼兒發展的意義是什么?
答:快樂表達方式: 0-5周自發的笑,5-3.5個月無選擇的社會性,3.5個月以后有選擇的社會性微笑,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性微笑。痛苦的表達方式:哭,嬰幼兒一出生就會哭,初生的嬰幼兒通過哭來反應飲食、睡眠等生理需求,1-2個月時常因大人離開或拿走玩具等引起啼哭。
快樂對嬰幼兒發展的意義:快樂對嬰幼兒來說意義非常重大。快樂的笑容是最有效、最普遍的社會性刺激,是人際交往的紐帶。嬰幼兒經常體驗到快樂,有助于身體健康和樂觀個性的形成。痛苦對嬰幼兒發展的意義:痛苦雖然是消極情緒,但具有適應價值。它表明嬰幼兒正處于不良狀態,能引起別人的同情和幫助,還能激起嬰幼兒為減輕痛苦而改善自己處境的愿望。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就讓嬰幼兒長時間忍
受因痛苦而哭泣的折磨。
22、感覺統合培養的目標是什么:答:1、提供給孩子感覺信息,幫助開發中樞神經系統。2、幫助孩子調節感覺信息。3、幫助孩子對感覺刺激作出比較有結構的反應,最終達到組織能力,學習能力,集中注意能力的提升。
23、嬰幼兒營養不良時,常表現面色、瞼結膜蒼白、厭食、消瘦、皮下脂肪少,肌肉松弛、頭發干枯、體重不增、智力發育遲緩,請分析造成營養不良的原因,提出預防和治療的辦法。答:原因:1、喂養方法不當。2、疾病因素。3、生長發育過快。
預防和治療:1、飲食平衡。通過飲食的合理搭配實現營養攝取平衡。2、營養補充。可以通過注射等手段。3、營養強化。持續地加強某種營養的補充,如服用藥物等。
18、王洋,一歲兩個月,在某一天進食后出現不良反
可能是花生過敏。因此采取的措施是,在7-10天內不給嬰幼兒吃含花生的食品;以后再吃時,同時觀察有無癥狀出現。
預防食物過敏的方法:1、鼓勵母乳喂養。2、有食物過敏家族史的嬰幼兒適當延緩添加泥狀食品的時間。3、添加泥狀食品首選純米粉,因大米最不容易引起過敏。4、添加任何一種新食物從少量開始并且要一樣一樣添加,必須經過4-5天再添加另一樣。5、記進食日記。
三、育嬰員考實操準備桌子,椅子,毛毯,棉被,睡袋,這應
(三)實操鑒定場地:
(1)建有滿足考試需要的《生活護理實訓室》《演示教學實訓教室》《醫療護理實訓教室》,工位充足。實訓室面積不少于140平方米,環保、勞保、安全、消防、衛生、溫度等符合相關規定及相關職業的安全規程。
(2)實操教學設備配置要求(按30人配置)
A、生活護理實訓室:娃娃模型(長約50cm左右)15個以上;嬰兒澡盆5個以上;毛巾、毛毯(1mX1m)、尿布、嬰兒牙刷、卷尺若干;體重計1臺,若干;電磁爐5個以上,廚具若干;操作臺1個,撫觸操作臺3臺以上;
B、教學實訓教室:感覺統合教具(20款)1套以上;早期教育課程常用教具(20款)1套以上;
C、醫療護理實訓教室設備配置要求:體溫計1根,碘酒1瓶;大小不同的消毒紗布、消毒三角繃帶、一次性手套、安全別針、消毒眼墊和繃帶、2.5厘米寬膠布若干;大小不同的創可貼1盒,一次性口罩若干;酒精1瓶,家庭常備小藥箱(常用西藥、常用中藥)1個;家用安全角若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