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適合鍛煉寶寶延長注意力的運動游戲
適合鍛煉寶寶延長注意力的運動游戲
適合鍛煉寶寶延長注意力的運動游戲,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多給孩子創設一些游戲的生活情景,在游戲中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快能夠得到進步的。下面是適合鍛煉寶寶延長注意力的運動游戲!
適合鍛煉寶寶延長注意力的運動游戲1注意力決定了人信息采集、信息處理、信息加工的能力。
根據寶寶注意力發展的規律,嬰兒期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關鍵時期,媽媽與寶寶做延長注意力的運動游戲,對改善寶寶發脾氣或任性是有益的措施,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增強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孩子今后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而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又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延長注意力的運動游戲是將身體運動與動手動腦聯合起來,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開始(建議用鬧鐘提示),媽媽與孩子一起專心進行。
如媽媽設計的運動內容為爬行或蹦跳等去找目標物品,事先應設計好目標物品,種類不定(可以用實物或畫),安全和輕便即可,最后將目標物合起來,讓小兒自由編故事內容,并且講出來,比如釣魚目標物品:
小朋友(男、女、大、小多個)、各種不同的魚、山、樹(多棵)、釣魚桿、水、荷葉(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撐桿(1把)等。(第1、2天)
全家人、各種不同的魚、山、樹(多棵)、釣魚桿、水、荷葉(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撐桿(1把)等。(第3、4天)
貓、各種不同的魚、山、樹(多棵)、釣魚桿、水、荷葉(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撐桿(1把)等。(第5、6天)
雞、各種不同的魚、山、樹(多棵)、釣魚桿、水、荷葉(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撐桿(1把)等。(第7、8天)
鴨、各種不同的魚、山、樹(多棵)、釣魚桿、水、荷葉(多片)、水、泥、浮萍、水草、支撐桿(1把)等。(第9、10天)
運動開始,媽媽引導寶寶到不同的地方找目標物品,并且不斷鼓勵寶寶找更多的目標物品。如果寶寶一直興趣很高,就繼續進行:如果寶寶沒有繼續尋找目標物品的欲望,就停止,媽媽記錄寶寶實施運動的時間。
休息一會,媽媽引導寶寶觀察所拿到的目標物品,根據不同的種類,組合成一個畫面。
2歲內的寶寶,媽媽幫助寶寶做,邊做邊講故事:2歲以上的寶寶,媽媽引導寶寶針對畫面中的內容編故事,開始媽媽可以起個頭,讓寶寶盡情發揮,媽媽記錄下寶寶講述的故事內容。
同時引導寶寶回憶,每天的內容有什么不同。媽媽再記錄下寶寶組合目標物品所用的時間。
媽媽可以根據寶寶喜歡的玩具內容來設計各種情景的目標物品,這樣寶寶就能在媽媽的引導下愉快地玩耍,任性或脾氣逐漸小了。
適合鍛煉寶寶延長注意力的運動游戲2一個人的注意能力包括視覺注意、聽覺注意、觸覺注意等,其中聽覺注意能力是指對有意義的聲音刺激的選擇與集中的能力,也叫聽覺專注力,實際上就是傾聽的技能。
聽覺注意能力弱常見表現
1、充耳不聞,家長說的話通常跟“耳邊風”似的;
2、平時和別人講話很少有目光交流,嚴重的甚至眼神“發飄”,不敢與人正視;
3、不等別人把話說完就打斷別人;
4、聽他人講解時常顯出不耐煩的樣子或東張西望;
5、上課時聽不了幾句話就開始走神兒、做小動作,常因外界的細微干擾而分心(如偶爾飛進教室的蒼蠅等),所以聽課常是聽一點,漏一片;
6、老師提問時,常常答非所問,甚至連老師問的是什么問題也沒搞清楚;
7、對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常常聽漏聽錯;
8、在寫作業時,一聽到咳漱、走路等細微的聲音便轉移注意力;
聽覺注意發展不力的孩子上學沒多久家長就有可能被老師“召見”,“罪名”通常是“老走神兒”、“注意力不集中”、“不會聽講”、“多動”、“不遵守紀律”等。
家長有時會據理力爭:“我們家孩子可以很長時間地坐在一個地方專心致志地看書、畫畫?!比缓缶褪情_始懷疑老師、懷疑學校教學、懷疑教育制度……
其實,家長可以通過“漏數”的方法來判斷孩子的聽覺注意能力發展水平。家長以1秒說1個數字的速度,從1數到30,中間隨意漏數十個數,孩子聽到漏數的數,就拍手一次。
如果孩子能聽出8個漏數的數,說明孩子的聽覺注意能力較強;如果孩子能聽出6個,說明孩子的聽覺注意能力一般;如果孩子聽出6個以下,就說明他的聽覺注意能力較差了。
聽覺注意發展不力的危害很大。學生在學校中,傾聽是一項做得最多的事情。一般的學生在一天當中,有大約50%的時間用于傾聽,所以如果一個孩子聽覺注意能力發展不力的話,聽課效率必定低下,學業必定不良。
根據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我們的思維運轉速度比我們聽到的任何言語的速度都要快。按照這個原理,說話也就常常不可能滿足思維節律的需要,因此人們常常會在聽別人說話的分心去想其他問題。
有的兒童上課時聽不了幾句話就開始走神兒、做小動作;有的兒童看似在認真聽講,可是眼神呆滯,一邊聽講一邊想別的事情,這些表現就是由聽覺注意力不足引起的。
由于聽覺有問題的兒童的聽覺注意的選擇性差、廣度窄,缺乏持久性,所以需要通過一些有效的學習和訓練來提高聽覺注意能力。
訓練注意事項
1、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盡量減少無關刺激和干擾;
2、在提出訓練任務時語言要明確、具體,確保孩子真的理解所要進行的學習或訓練任務;
3、任務設計應遵循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
4、最好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活動,以游戲的方式進行。
聽覺注意力游戲訓練推薦
1、你聽到了什么
玩法1:家長和孩子在家里一起閉上眼睛,安靜地聆聽各種聲音,這些聲音包括家里的流水聲、街上的嘈雜聲、樓道里的走路聲、鄰居說話的聲音等。鼓勵孩子既能傾聽房間內的聲音,又要傾聽房間外更遠一些的聲音。
玩法2:家長帶孩子到戶外,閉上眼睛傾聽各種車輛的聲音,如摩托車、小汽車、公共汽車、大卡車、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等。還可帶孩子到動物園傾聽各種動物的叫聲。
2、看誰聽得多
方法同上,看誰聽到的聲音多且準確。
3、看誰模仿得像
這個游戲主要訓練孩子對聲音模式的注意。
要求孩子要閉上眼睛或背對大人,大人做拍手、擊鼓、敲擊的動作,并向孩子提問:”你聽到了幾下聲音?能不能把剛才聽到的聲音拍下來?”大人逐漸用不同節奏、不同音量等形式拍奏,要求孩子模仿剛才的聲音。
如“重一輕一重一輕一重一輕一輕”的音量模仿、“慢一漸快一很快一漸慢一慢”的節奏模仿、用筷子有節奏地敲碗和桌子“碗一桌一碗一桌一碗碗碗一桌”。
4、看誰聽得準
給孩子讀一組詞,規定某一標準讓他認真聽(如聽出類別、用途、生活習性等),當聽到屬于這一標準的詞時,就拍手。
年齡小的孩子,所讀詞語數量不宜過多,詞意要簡單。
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增加詞的數量,標準難度提高,拍手的方式變換(如由拍一次變為拍兩次),這樣讓孩子在掌握詞的分類基礎上做出正確反應。正確率越高,說明孩子聽覺注意力越好。如:
聽到動物就拍手:貓、桌子、錢包、狗、老虎、蘋果、大象、臺燈、茶杯、蝗螂、麻雀……
聽到能裝水的詞就拍手:盆、電燈、桶、棍子、碗、壺、桌子、盤子、鉛筆、書、瓦罐……
聽到水里的動物就拍手:鯉魚、老虎、青蛙、雞、鴨、長頸鹿、鯨魚、鑿魚、海豹……
聽到可以寫字的東西就拍手:鋼筆、尺子、橡皮、鉛筆、球、毛筆、錢包、手表、硬幣、電筆、三角板、蠟筆……
聽到食物拍一下手,聽到動物拍兩下手:巧克力、鉛筆、蛋糕、企鵝、電燈泡、連環畫、馬、駱駝、冰棍兒、汽車、玩具手槍、蘋果、兔子、花生、雞、眼睛、碗、盤子、米飯、孔雀、藥品、手表……
5、看誰做得對
玩法一:家長和孩子面對面坐著。家長告訴孩子,現在有4種小動物,“汪汪”、“貓貓”、“嘰嘰”、“嘎嘎”,分別有4種相應的動作。
如“汪汪”是將兩手舉起至耳邊,手像狗耳朵一樣上下扇動;“瞄貓”是兩手舉至嘴邊,做小貓持胡須狀,分別向兩邊張開;“嘰嘰”是兩手相握,食指伸出指向前方;
“嘎嘎”則是兩手手背向上,一手壓在另一手上,手指尖向前,手腕相觸,兩手掌一開一合,開始時家長說什么,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逐漸增加難度,家長說什么,幼兒不要做出相應的動作,如家長說“瞄瞄”,幼兒可做“汪汪”、“嘰嘰”、“嘎嘎”的任意一個動作。
這個游戲要求孩子把聽到的信息迅速轉換為動作。在反應中既要注意成人發出的聲音,又要注意自己的手部動作,對聽覺注意力是很好的鍛煉。
玩法二:由家長說出一個詞,孩子做相反的動作。起初可以只用一對相反的詞來測查,孩子較大時,就可以用兩對甚至三對相反的詞來測查了。
比如家長說“大圓圈、小圓圈”,孩子聽“大圓圈”用兩只手比成小圓,聽到“小圓圈”,用兩只手比成大圓。家長可隨意排大小順序。
a、“大圓圈,小圓圈,長大了,變小了?!焙⒆勇牭健伴L大了”就蹲下,聽到“變小了”,就舉起雙臂,也可以改變順序來玩兒。
b、“向前跑,向后跑。大圓圈,小圓圈。長大了,變小了?!焙⒆勇牭健跋蚯芭堋本偷雇?,聽到“向后跑”就前進。
c、“刮風了,風停了。向前跑,向后跑。大圓圈,小圓圈。長大了,變小了?!焙⒆勇牭健帮L停了”就跑起來,聽到“刮風了”就原地不動。同樣由家長隨意調整這些詞的順序。
孩子在正確理解反義詞的基礎上正確反應,正確率越高,說明聽覺注意力越好。
6、“打電話”
家長用一根長約3米的線穿過兩個紙杯底部的中心(兩個紙杯的口向外作為聽筒),在線的兩端系上一根小竹簽,使線不會從小孔中滑走。
家長和孩子各拿一個紙杯,當線拉緊的時候,就模仿打電話,家長對著紙杯輕輕講話,孩子把紙杯罩在耳朵上仔細聽。
7、聽一聽,辨一辨
例如:家長對孩子說:“小羊在籬笆旁捉蟲,小雞在樹上唱歌,小鴨在樹下吃草,小鳥在水里游泳。”請孩子聽到后根據生活經驗改正句子:“小羊在樹下吃草,小雞在籬笆旁捉蟲,小鴨在水里游泳,小鳥在樹上唱歌。”
8、聽得清,找得準
請孩子在家長提供的語句中,找出相同語音的字。如:
——河邊有十個小石頭;
——小麗和小明一起吃栗子;
——長頸鹿在路旁吃樹葉;
——叔叔在辦公室看書;
——老奶奶在喝牛奶。
9、聽指令,畫畫兒
家長提出要求,讓孩子按要求畫一幅畫。
例如:請在紙的中間畫一所小房子,請在紙的每個角上畫一個氣球,每個氣球的顏色不一樣等等。
10、趣味聽故事
請孩子聽下面的故事,聽第一遍時,要求孩子聽故事里出現了幾個“紅”字;聽第二遍時,要求孩子注意故事里出現了幾個“三”字。故事如下:
小貓咪咪過生活
星期天,天氣晴朗,太陽紅彤彤的,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這天是小貓咪咪三歲的生日,它穿了一件紅衣服,戴了一頂紅帽子,可漂亮了。
小貓咪咪烤了一個香噴噴的大蛋糕,又拿來三支紅色蠟燭,插在生日蛋糕上。小貓咪咪跪在椅子上,劃亮一根火柴,點燃了紅蠟燭。
正當小貓咪咪準備去點燃第二支蠟燭的時候,窗外傳來了小雞的歌聲:“嘰一嘰一嘰一”,小雞叫了三聲。
小貓咪咪扔掉手里的火柴,跳下椅子,跑出屋門。它向小雞招招手,說:“小雞弟弟,歡迎你!”
小雞說:“今天是你的生日,我送你三條小蟲吧!”小貓咪咪拉著小雞的手,走進屋里。小雞看著小貓咪咪劃亮第二根火柴,點燃了紅蠟燭。
正當小貓咪咪準備去點第三支蠟燭的時候,窗外又傳來了小鴨的歌聲:“嘎一嘎一嘎一”,小鴨叫了三聲。
小貓咪咪又扔掉手里的火柴,跳下椅子,跑出屋門。它向小鴨招招手,說:“小鴨妹妹,歡迎你!”小鴨說:“今天是你的生日,我送你三條魚吧!”小貓咪咪拉著小鴨的手,走進屋里。
小鴨和小雞一起看著小貓咪咪劃亮第三根火柴,點燃了紅蠟燭。三條紅色的小火苗歡快地跳動著,三個好朋友齊心合力,吹滅了三支紅蠟燭。
它們手拉著手,圍著生日蛋糕,一邊跳舞,一邊唱歌:“嘰一嘰一嘰一”“嘎一嘎一嘎一”“喵一喵一喵一”。
11、數數
家長和孩子一起從1數到100。爸爸每次數1,媽媽每次數2個數,孩子每次數3個數。
如爸爸數1,媽媽數2、3,孩子數4、5、6……依次數到100。熟練之后,可以增加游戲的難度,玩倒數的游戲,如爸爸數100,媽媽數99、98,孩子數97、96、95.…依次數到1。
或者家長數“一”、“貳”、“倆”、“貳”、“三”、“肆”……問孩子錯在哪里了。
除了以上的游戲方法,家長應該為孩子營造一個輕松、安靜、和諧的家庭氛圍。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應有意識地用親切、自然的聲音,輕聲、低聲地與孩子交流,從而提高孩子聽覺能力的敏感度。
二、8個月嬰兒的游戲
8個月嬰兒的游戲
8個月嬰兒的游戲,隨著時間的流逝,嬰兒也會在時間里面一天天長大,尤其是針對于8個月嬰兒來說,適當玩一些游戲也是有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那么哪些游戲適合8個月嬰兒玩呢?一起繼續往下看看吧!
8個月嬰兒的游戲 1、擺弄敲打:
目的:發展手的動作,促使手眼協調。
玩法:準備各種玩具、教給嬰兒各種玩法。
(1)擺弄:成人先遞給嬰兒右手一塊積木,然后再遞給他右手另一塊積木,教他將原先右手拿的一塊積木遞給左手,再用右手拿你給的另一塊積木。兩手都拿到積木時,成人也雙手各拿一塊積木,做放下拿起的動作,讓嬰兒模仿。然后再教他將兩塊積木靠近,分開,摞起等,任意擺弄著玩。
(2)敲打:成人先示范將兩塊積木對敲發出聲響,讓嬰兒聽后也模仿對敲的動作,再拿木棒敲打小鼓給他看,隨后把住嬰兒兩手,教他學敲打。學會后,讓嬰兒自己敲打小鼓。
(3)擺晃:成人先拿著有聲響的玩具搖晃給嬰兒看,讓他聽聲音,然后讓他模仿著學搖晃。
提示:嬰兒學會了敲打、搖晃的動作后,成人可以把著嬰兒的手,邊做敲打或搖晃的動作,邊伴唱兒歌或簡短的兒童歌曲助興。
2、爬去取球:
目的:發展眼、手、腳協調動作的能力,促進全身肌肉活動及鍛煉意志。
玩法:讓嬰兒俯臥在床上或桌上,在他前面放一個球(或其他玩具)誘引嬰兒向前爬行。在他躍躍欲試移動身體時,鼓勵他說:“小球在前面,爬過去拿小球?!蓖瑫r用兩手掌頂住嬰兒的左右腳掌,用力向前交替推動,使嬰兒的腳借著推力蹬著向前移動身體,爬去取球。經過反復練習,嬰兒就能逐漸獨立爬行。
提示:爬行是比較難學的動作,成人必須耐心地訓練嬰兒方能突破這艱難的一關。嬰兒剛學時,只會后退或以腹部為中心轉圈爬。經訓練后,才會向前爬行。可以在地上鋪席子或地毯,將嬰兒放在中間,四周放玩具誘引他爬去取各種玩具。
3、提腳移步:
目的:訓練將腳提起向前后、左右移步,為學走做準備。
玩法:
(1)成人站在床前,兩手扶嬰兒腋下,讓他站穩,教他將一腳提起向前移步,另一腳隨后跟上,學會向前移步。學會向前移步后再學向左邊或右邊移步。
(2)嬰兒學會了一步并一步的移步后,讓他站在地上,成人彎腰從孩子背后用手扶其腋下,使他站穩,再慢慢引導他向前移步。
(3)嬰兒學會向前移步后,成人可面對嬰兒站立,兩手握住嬰兒前臂或手腕,幫助嬰兒左右腳輪流向前邁步。
提示:嬰兒在媽媽幫助下學習移步時,爸爸可在嬰兒前面搖鈴吸引他向前走。
4、拉繩取物:
目的:發展手、眼協調及用手抓、拉的動作,培養理解語言及思維的能力。
玩法:
(1)成人抱嬰兒坐在桌邊,桌上放一根系有玩具的繩子,繩子另一端放在嬰兒手能觸摸到的地方,然后示意嬰兒伸手去拉繩,教他學習朝自己的方向拉繩,直到拿到玩具為止。反復練習,當嬰兒熟練拉繩后,可在桌上再放一根沒有玩具的繩,讓嬰兒去辨別拉哪一根繩才能得到玩具。
(2)將塑料杯內放一個塑料娃娃,再將一根繩子穿過杯柄并將繩子兩端放在嬰兒面前。游戲開始時,觀察嬰兒是否會用兩手拉繩子。若用以往游戲的經驗拉一根繩的一端,就不能得到玩具。經過失敗后,成人握著嬰兒兩手,同時拉繩的兩端,才能把杯子拉到自己跟前,拿到玩具。然后讓嬰兒反復練習,拿到杯子時將里面的娃娃拿出給他玩,以資鼓勵。
提示:繩子上系的玩具是時常更換的,每次當他拿玩具時要順便教他知道玩具的名稱。
適合嬰兒的游戲一、蹬氣球
玩法:孩子仰臥床上,成人在他腳上方懸、掛一氣球,逗引他用腳來蹬踢,氣球忽高忽低,忽左忽右,讓孩子追著來蹬。
作用:進一步鍛煉手眼協調,眼與動作配合,手抓、腳蹬力量,背肌、腹肌肌力和軀體及四肢的協調動作、靈敏反應和動作的準確性,激發孩子的積極情緒。
二、百寶箱
玩法:在這段“見一個愛一個”的時期,你不妨準備一個容納寶寶全身的大箱子當作玩具箱。把玩具全部都放進去,然后讓他一樣一樣的往出拿。把玩具全部都拿出來以后,寶寶會自己坐進去玩。玩一會后,再帶領寶寶重新把散落各處的玩具一個一個丟回箱子里。在玩游戲的也學回會把玩完的東西收拾好了。當它變成有目的游戲,孩子就會樂不可支。
如果寶寶的力氣夠大到可以抱起整個箱子,他可能會推翻箱子或者把箱子倒過來,讓所有東西都倒出來,他喜歡這種非常具有沖擊力而且痛快的感覺。這時候干脆就讓他玩個痛快吧!
作用:此年齡段寶寶喜歡把東西都搬出來玩,這也是教寶寶學習收拾東西的好機會。充分滿足寶寶這個時期的好奇心,徹底的滿足寶寶自己內心的.趣味性。
三、撕紙、捏紙
玩法:媽媽坐在寶寶旁邊,給寶寶準備一張白紙。先把紙給寶寶玩,如寶寶主動撕,則不要干涉,可適當時把已撕過的稍大紙片引導寶寶再撕得更小;如寶寶不撕,可待寶寶隨意玩一會兒之后引導寶寶雙手向前后不同方向用力,把紙撕開。之后還可引導寶寶把碎紙片一片片捏起,放到媽媽的手里或小袋、小盒中,完成游戲。
作用:訓練寶寶的小肌肉精細動作的發展,并訓練寶寶的手眼協調。
四、過獨木橋
玩法:爸爸或媽媽躺在床上,采取仰臥式。讓小寶寶俯臥在肚子上,把寶寶的身擺放成適宜爬行的姿勢。用兩只手做成護檔狀放在自己身體的兩側。由于人體的結構和呼吸的不斷運動,寶寶在爬行時就要特別注意維持自己身體的平衡,不讓自己掉下去。
玩的時間不宜過長,在寶寶爬的過程中,爸爸、媽媽應不斷地用語言對寶寶進行鼓勵。
作用:培養寶寶維持身體平衡的能力,訓練寶寶爬行動作的靈活性。
五、倒退三步
玩法:準備材料安全衛生的玩具、軟墊,讓寶寶俯臥在軟墊上,兩肘展開撐身體上半身。爸爸把玩具放在寶寶的前面逗引他努力向前運動身體,夠取玩具。
待寶寶雙臂支撐身體向前爬行,快要夠到玩具時,媽媽向后拉寶寶的雙腿,使他的身體成平趴式后退。游戲中伴以爸爸媽媽輕松的語言既鼓勵。重復進行,寶寶其樂無窮。適宜時間10-15分鐘。
作用:協助寶寶四肢的成熟及手肘支撐力,開拓寬廣的視覺空間,促進身體觸覺和平衡感的發展。注意:倒退時不宜太用力,多制造歡樂氣氛,鼓勵寶寶挑戰困難、克服困難。
六、追小狗
玩法:寶寶、爸爸、媽媽一起趴在床上,媽媽喊著追小狗了,追小狗了,并笑速的向前爬去。當媽媽追到小寶寶時,爸爸在前面拿著一個玩具向前爬,并說:“小狗,來追爸爸,旺,旺?!眿寢屢蚕驅殞氄f:“寶寶快去追?!睂殞毐煌婢呶?,便會急速的追去。
作用:訓練寶寶爬行的速度和靈巧性;訓練寶寶脖頸運動的能力;訓練分辨聲音的方向。
七、誰在叫我
玩法:媽媽豎抱著寶寶,爸爸在媽媽的身后叫寶寶的名字;寶寶會隨著聲音扭動上身轉頭去看;爸爸先在右側叫,等寶寶的頭轉到右側,再在左側叫;爸爸可以對寶寶做個鬼臉,讓寶寶大聲笑起來。
作用:訓練寶寶靈活地扭動上身的能力,尤其是頭部運動能力,增強頸部肌肉的力量。
八、聽聲找物
玩法:將一個金屬玩具扔到地上,看看寶寶是否低頭在地面尋找,或可先讓寶寶看著金屬玩具掉在地面上,并讓他聽到聲音;然后再將許多金屬的東西如勺子、剪刀、刀子等,逐樣扔地上;寶寶便會知道金屬掉地上會發出聲音了,以后再聽見類似的聲音,就會低著頭尋找。
作用:進一步訓練寶寶的聽覺能力的促進了寶寶的頭部運動。
三、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寶寶的身體健康對于父母來說是最重要的,在小寶寶們出生以后,是完全沒有行動能力的,而且因為頸部骨骼和肌肉比較最弱,以下看看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1踢出第一步:四肢被動操
游戲目的:這個游戲可以強健寶寶的上肢與下肢的肌肉,并開發寶寶的節奏感。尤其是通過下肢被動游戲來鍛煉寶寶的下肢肌肉,促成寶寶踢出第一步。
準備工作:柔軟的地板墊、較硬且整潔的床、干凈的床單或者浴巾。
游戲方法:
1、寶寶清醒時,讓寶寶仰面躺著,將寶寶置于鋪好墊子的硬板床上,為寶寶唱兒歌或者播放樂曲。播放音樂的時間不要過長,一般3-5分鐘即可,防止寶寶疲勞。
2、按照歌謠的節拍輕輕移動寶寶的胳膊和腿,使寶寶感到舒適、愉快。如果寶寶緊張、煩躁,可暫緩做操,改為皮膚按摩,使之適應。
3、接著做上肢運動,媽媽握住寶寶的雙手,做“上、下、內、外、屈肘、伸肘”,就好像讓寶寶劃槳一樣。媽媽邊唱兒歌邊做動作,配合的兒歌是“我是個小小劃槳手”:劃呀劃,劃呀劃,我是個小小劃槳手,帶著媽媽去游玩。劃呀劃,劃呀劃,我是個小小劃槳手,小小船兒被我劃得飛快。
4、媽媽再握住寶寶的雙腳做一前一后地幫他做“上、下、內、外展、合攏、屈膝、伸直”,就好像讓寶寶踩自行車一樣。同時配合的兒歌是“我來踩自行車”:踩呀踩,踩呀踩,我是個小小的賽車手,帶著媽媽去比賽。踩呀踩,踩呀踩,我是個小小的賽車手,自行車被我踩得飛快。
5、然后用手掌在寶寶身體兩側上推拿一下,再讓寶寶俯臥,在背部再上推拿一下。做完這套游戲再給寶寶洗澡。在給寶寶換尿布、洗澡后穿衣服時,都可以玩一會兒以上的四肢被動游戲。
青蛙望天
抬起小小的頭:青蛙望天
游戲目的:訓練頸部肌肉,使之能支撐頭部抬起時的重量,開闊視野。
生后30天時寶寶的下巴可支在床上向上看,60天時下巴可離床3—5厘米抬頭向上看。
準備工作:較硬的床,或者地板墊子。小紅球。
游戲方法:
1、讓寶寶趴著斜躺在媽媽的胸腹部,雙手放在胸前,媽媽雙手放在寶寶頭側,唱著兒歌,吸引寶寶抬頭。
2、兒歌是:一只小蝌蚪呀,變成了小青蛙,哇哇,哇哇,對著天空望一望,對著媽媽笑不停。一只小蝌蚪呀,變成了小青蛙,哇哇,哇哇,對著天空望一望,對著爸爸笑不停。
3、如果寶寶經過努力看到了媽媽的臉,媽媽就將臉碰碰寶寶的臉,獎勵下寶寶。
4、接著還可以試著使用道具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如使用紅色小球,在他眼前的高處晃動,還可以配兒歌:小青蛙,望呀望,天上有什么?寶寶使勁兒抬——頭!加油!加油!加一—油!看看這是什——么?這是一個紅球球、
5、念這首兒歌的時候應注意節奏;寶寶感覺語言的節奏美。每個寶寶的動作發展差異較大,媽媽應仔細觀察,等寶寶有了相應的能力再開展這個游戲,且游戲時間不宜過長。
6、如果寶寶看到這個紅球了,很興奮,就將球拿回來,輕輕的放在寶寶的手里,讓他玩會兒,就算是他視覺捕捉到的獎勵。
烙燒餅
翻動肉肉的身軀:烙燒餅
游戲目的:練翻身90度,熟練地向兩側翻身是為下月作180度翻身做準備。
要讓寶寶自如地向兩側翻身,才有可能順利地作雙側180度翻身。
準備工作:柔軟的床、能發出響聲的彩色小玩具
游戲方法:
1、媽媽和寶寶一同仰臥在床上,媽媽翻身,示范給寶寶看,引導寶寶和自己一起翻身。
2、如果寶寶不會翻,媽媽就把雙手放在寶寶臀部和頸部的邊說兒歌邊給寶寶翻身,翻身的速度不要太快。兒歌的內容是:烙、烙、烙燒餅,烙出一個大燒餅,翻、翻、翻燒餅,翻了一下又一下,喲!燒餅烙熟了,燒餅香噴噴。
3、給寶寶翻身的時候,親親寶寶,逗寶寶笑、
4、接著讓寶寶仰面躺著,媽媽坐在寶寶頭頂的前面,把一個能發出響聲的彩色小玩具舉到寶寶的面前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然后把玩具移到一側。動作要慢并鼓勵寶寶伸手抓取玩具。
5、如果寶寶自己翻過身來了,就把玩具給寶寶玩。在做幫助寶寶翻身這些動作時,媽媽可以邊幫助翻身邊唱:翻身、翻身、小家伙,從肚子到后背。翻身,翻身,小家伙翻過去后,還得翻過來。
6、在寶寶頭部的另一側重復同樣的動作,如果寶寶自己已經翻過部分身體,還需要一點點幫助的話,那就輕輕地推一下。
拉一拉,坐起來
成功的學會坐:拉一拉,坐起來
游戲目的:練坐,也可以鍛煉寶寶全身的肌肉,對他日后練爬行和學走路都有幫助。
準備工作:柔軟的床
游戲方法:
1、寶寶仰臥在床上,你用雙手緊握住寶寶的雙手,感到寶寶在用力時,慢慢地將他拎起來,使他從躺的姿勢變成坐的姿勢。每天可以玩三四次。
2、媽媽抱著寶寶,爸爸拉住寶寶的肘部和前臂,邊唱兒歌邊扶寶寶坐起。兒歌內容是:“拉大鋸,扯大鋸,外婆家,唱大戲,媽媽去,爸爸去,小寶寶,也要去?!备鶕焊璧墓澴啵褜殞気p輕地拉起再放下。
3、慢慢的寶寶能半坐起來時,媽媽半躺在床上,讓寶寶面對面坐在媽媽的大腿上。
4、媽媽拉住寶寶的雙手,媽媽的雙腿前后搖擺,讓寶寶有騎在馬上的感覺。寶寶自然的前后坐起。來回拽動,唱以下的歌謠。“騎大與,騎大馬,上高山,跨過河,咔噔咔噔,跨過河!”。
八爪魚爬行法
爬出精彩世界:八爪魚爬行法
游戲目的:練爬
準備工作:寬敞的空間
游戲方法:
1、在臥室里騰出一塊地方鋪上毯子或泡沫塑料板讓寶寶學爬。將床架、桌子腿及硬的能碰傷寶寶的地方用舊布纏裹,把床底下打掃干凈,因為寶寶會爬進去夠取東西。
2、讓寶寶做出爬的姿勢,腹部離地,媽媽疊在寶寶上方,跟寶寶姿勢一樣。
3、媽媽兩手握住寶寶兩手,并用膝蓋頂住寶寶的腳底板,手把手教寶寶爬。
4、注意寶寶練習爬行的順序,爬行時先出右手和左膝,再出左手和右膝,在出右手時身體扭向左而出左膝,在出左手時身體扭向右而出右膝。有條不紊才能保證身體平衡、
5、媽媽與寶寶疊一起,就像一只八爪魚,反復地爬。還可以唱兒歌:爬呀爬,爬呀爬,我是一只小小的八爪魚;爬呀爬,爬呀爬,媽媽是一只大大的八爪魚;媽媽帶著我一起爬呀爬。
懷抱學步法
勇敢邁出第一步:懷抱學步法
游戲目的':學走路,訓練身體的協調性與靈活性。
同時給寶寶很好的保護,讓親子之間的感情充分交流,爸爸媽媽別忘了鼓勵寶寶,用愛的懷抱鼓勵努力行走的寶寶。
準備工作:平滑的地板
游戲方法:
1、爸爸與媽媽各蹲一邊,相距幾步遠,伸開雙手迎接寶寶。讓寶寶能在爸爸媽媽的懷抱間行走。
2、寶寶先從媽媽這邊走出,爸爸在另一邊呼喚寶寶的名字。讓寶寶獨自向爸爸走幾步,撲向爸爸的懷抱,寶寶撲向爸爸的時候,爸爸給寶寶一個親吻和擁抱。
3、寶寶再從爸爸這邊走,媽媽在另一邊唱著兒歌,吸引著寶寶?!靶⊥米庸怨?,把門開開,開開左門,開開右門。媽媽回來了??靵碛計寢?,快來抱抱媽媽。寶寶真乖”。寶寶又轉身走幾步,撲向媽媽的懷抱。
4、這樣往返,讓寶寶成功脫離手牽手的學步方式,勇敢邁出第一步。
5、也可以這樣做,爸爸蹲下,與寶寶面對面,扶著寶寶雙臂站著,爸爸拉著寶寶的雙手,雙臂按節奏打開、合上,然后帶著寶寶分別往左、右走,再向前向后走,拉著寶寶的小手對拍手。整個游戲是有節奏的,爸爸嘴里唱著兒歌,讓寶寶的動作也隨節奏。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2踢毽子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游戲準備:毽子、硬紙板
玩法要領:
1、爸爸媽媽將扎有繩子的毽子拎高,讓寶寶用腳踢懸吊著的毽子,一邊踢一邊數,數數可以踢幾個。也可以讓寶寶自己拿著毽子,一只腳著地,另一只腳踢。
2、鼓勵寶寶手拿硬紙板,向上拍打毽子,并試著接住,同樣可以一邊接一邊數,看看能夠接住幾次。
游戲價值:
可以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身體平衡能力,練習抬腿動作。
小提示:
寶寶剛開始可能很難接住毽子,家長可以幫助寶寶多玩幾次。
跳房子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游戲準備:沙包、在地上畫好格子
玩法要領:
爸爸媽媽讓寶寶將沙包(或鑰匙串、紙團等)扔到相應的數字格子里,可以雙腳跳、單腳跳或其它任何難度動作,跳到該數字格子里。依數字從小到大,跳到屋頂。2歲寶寶可以跨步,3歲寶寶可以雙腳跳,4歲以上寶寶可以嘗試單腳跳。
游戲價值:
可以鍛煉寶寶的跳躍能力,練習拾取動作等。
小提示:
沙包可以用家中其它常見物品代替,如鑰匙、紗巾、紙團等。
運動骰子能量大
適合年齡:3歲左右
游戲準備:標有不同動作的骰子和數量骰子
玩法要領:
和寶寶一起投擲骰子,爸爸媽媽擲出運動方式,寶寶擲出數字,看好顯示的動作和數字,寶寶和家長一起做相應次數的相同動作。如:爸媽和寶寶擲出“開合跳”“數字3”,就要和寶寶一起做開合跳3次。
游戲價值:
增加運動的趣味性,促進大動作的發展。
小提示:
家長可以和寶寶一起用廢舊紙箱制作骰子,還能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3寶寶的大動作是指什么?
粗大運動簡稱大運動或大肌肉運動,是運用個體功能,配合大肌肉運動,以有計劃、有系統的肢體運動來改善個體的運動機能,促進身心發展。簡單地說嬰幼兒的大動作通常包括翻身、坐立、爬行、走、跑、跳、鉆、投、拋、攀等,粗大動作發展是嬰幼兒大腦成熟的一項重要指標。
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大運動,孩子上幼兒園后,將學會拍球、跳繩、跳彈簧床,使個體在生活空間中的動作更為精密與敏捷,通過這些訓練,兒童能在手、眼、腳的配合與協調方面大為加強,在動作的速度、方向、力量與變化等方面,也會更加成熟。
02嬰幼兒大動作發展有什么規律?
嬰幼兒的大動作發展是遵循一定的規律發展的,具體的規律是按以下幾點進行:
①全身性再細化
嬰兒的最初動作是全身性的,籠統的,散漫的,然后慢慢逐漸分化為局部的、準確的、專門化的。例如:剛出生的寶寶,他哭鬧的時候,會全身扭動,手腳并動,但這些動作都是籠統的,并不準確。
②從上部到下部
嬰兒的大動作發展是從身體上部動作到下部動作,最早的動作是在頭部,其次在軀干,下肢。就是沿著這樣方向發展:抬頭、翻身、坐、爬、站、行走等。
③大肌肉到小肌肉
寶寶的大動作是按照先大肌肉動作再到小肌肉動作這樣的發展的方向。
03嬰幼兒大動作發展有什么特點?
不同的年齡階段,嬰幼兒的大動作發展特點不同,父母要根據寶寶的大動作發展特點,進行相應的運動訓練。下面我們來看看每個階段的特點,對照一下自己寶寶,看看是否達標?
0~1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0~1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以移動運動為主,比如:躺、爬、站等。
1~2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到了1~2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由移動活動向基本運動技能過渡,如:爬(障礙爬)、走、滾、踢、扔、接等。
2~3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到了2~3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以基本運動技能為主,向各種動作均衡發展,如:走(向不同方向走、曲線走、側身走或倒著走)、跑(追逐跑、障礙跑)、跳(原地跳、向前跳)、投擲運動器具、蕩秋千、蹬童車等。
04不同年齡寶寶,如何進行大動作訓練呢?
嬰幼兒動作發展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肢體動作發展要求,爸爸媽媽應該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來選擇適宜的運動游戲進行訓練。下面我們針對四個不同時期,如何選擇合適的大動作訓練游戲?
(1)寶寶的原始反射支配時期
0~6個月的嬰兒應選擇與仰臥、側臥、俯臥、翻身、蠕動、抱坐、扶坐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翻身游戲。
具體玩法:
①拉手翻身
寶寶仰臥的時候,家長拉起其一只手,帶動其身軀翻轉過來變成俯臥,也可以由俯臥再拉手變成仰臥。
②被單翻身
將寶寶放在被單上,家長抓住被單的兩個角,輪流拉高或放低,讓寶寶在被單里滾來滾去,體驗翻身的要領。
③翻身過物
待寶寶能夠隨心所欲地翻動身體時,家長可以在床上擺放一些障礙物,如枕頭、棉被等,讓嬰兒從上面翻過去。
溫馨提示:不同的翻身游戲,適合4~6個月寶寶,每次玩的時間不宜太長,控制在1~2分鐘,每天次數可以根據寶寶的情緒和狀態而定,情緒和狀態好的情況下,可以多玩幾次。在玩翻身游戲時,最好選擇在喝完奶半小時以后。
(2)寶寶的步行前時期
7~12個月的嬰兒應選擇與坐、爬行、扶站、姿勢轉換、扶走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為寶寶推薦玩爬行游戲。
①雙側交互爬行
剛開始學習爬行的時候,給寶寶選擇平整的地面,鋪上爬行墊,把寶寶放在爬行墊上。寶寶爬的時候是右手前進,左腳跟進,然后左手前進,右腳跟進,如同四足動物行進的姿勢。
②上下斜坡爬行
寶寶掌握了一定的爬行技巧后,家長可以把寶寶放在有上下斜坡的地方爬行,每爬一步,身體就會感受到一次地心引力的變化,這種爬行過程可使前庭平衡系統得到充分的訓練。
③爬跪站坐訓練
寶寶已經很熟悉爬行方法后,家長可以給寶寶做一些升級爬行法。在爬行時,讓寶寶停下來改做其他動作,然后再繼續爬行,如把跪立、攀物站起、坐下俯臥等動作與爬行組合在一起,使寶寶能夠在爬行過程中不斷變換動作,刺激大腦細胞的活動,培養其平衡能力。
溫馨提示:爬行游戲適應6~12個月進行,每個寶寶喜歡的爬行的方法不同,家長不要強迫孩子。研究發現爬得好的孩子,平衡感更強,他們在走路的時候更不容易摔跤或磕磕碰碰,會爬行的孩子比不會爬行的自我保護意識要強。
(3)寶寶的步行時期
1歲~1歲半的幼兒應選擇與站立、獨立走、攀登、掌握平衡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在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走的游戲。
①推玩具車
寶寶剛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家長可以為寶寶選擇玩具車、手推車、學步推車等,可以讓幼兒用兩手扶著在地上推著走,借助車的力量學會如何邁步。
②跪著走
寶寶掌握了一定的走路技巧時,家長可以讓孩子跪在床上用膝蓋走路,有助于訓練他的平衡機能。
③跨越障礙物
孩子已經學會了走路時,家長可以在地上擺一些高約20厘米的障礙物,鼓勵寶寶跨過去,可以訓練孩子的單腳站立的能力。
溫馨提示:這個行走訓練游戲,適合10~36個的寶寶。寶寶學會行走,擴大了寶寶的認識范圍和活動范圍,同時也發展了寶寶的全身動作,促進了寶寶的心理發育。
(4)寶寶的基本運動技能時期
1歲半~3歲的幼兒應選擇與穩步行走、跑步、攀登樓梯、跳躍、單腳站立、翻滾、走平衡木、拋物、接物、旋轉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球的游戲。
具體游戲方法:
圍繞丟、拋、踢、拍、投等基本動作,變換有趣味性的方式進行游戲訓練。
拋球:讓寶寶抓著球,反復把球拋到墻上和地上指定的地方,可以幫助訓練孩子的肌肉和關節。
踢球:把球放在地上,讓孩子用腳踢著球走,或對著積木、易拉罐等目標練習踢球。
拍球:把球扔在地上,引導孩子用手去拍1~3次。
投球:用一只手或雙手做向前、向上、向下的投球動作。
溫馨提示:這個游戲適合1~3歲的寶寶,可以每天和寶寶多玩3~4次,每次控制在1~3分鐘,如果寶寶興趣很高,可以延長到5~10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