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精細動作訓練游戲目的
精細動作訓練游戲目的
精細動作訓練游戲目的。寶寶的身體健康對于父母來說是最重要的,在小寶寶們出生以后,是完全沒有行動能力的,而且因為頸部骨骼和肌肉比較最弱,以下看看精細動作訓練游戲目的。
精細動作訓練游戲目的1訓練幼兒手指精細動作,視知覺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
一、如何培養幼兒精細動作能力
精細運動也就是小肌肉運動,主要是指對孩子雙手和手指的靈活性的訓練。前面己經說過,鍛煉孩子的手指就是為了促進孩了大腦及神經系統的發育,因為精細運動更需要大腦、神經系統和動作系統的良好配合與協調,對培養孩子思維的靈敬度和思維的敏捷性有更好的效果。
而且一般情況下,孩子在用手進行精細運動的時候往往不需要劇烈的體力付出,這種運動要求的是小動作的協調面非力且,往往部是處在比較安全,情緒比較平和的狀態中進行的,這對培養孩子神經系統的德定性。
思維的續密性,注意力的穩定性,孩子情緒的良性發展以及個性的健康成長都有很大的好處。對4-6歲的孩子來說,安排他們的活動也應該作到動靜接合,每周都應該安排一定的精細運動活動時間,以促進孩子神經系統穩定性的.發展。
訓練手指的方式、方法和途徑很多,可以通過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等來訓練。比如系鞋帶、洗手、扣紐扣、用小勺子或筷子吃飯、旋轉門把手等。
也可以通過有意識有目的進行相關的活動進行,如繪畫、剪紙、拼圖,編織、壘積木、制作小手工、玩泥巴或橡皮泥等等,都能夠起到訓練孩子雙手和手指的作用。心靈手巧,孩子的小手越靈巧,大腦就越聰明,這已經是被大最的實踐所證明了的。
二、孩子精細動作能力培養方法
1、投物進瓶口
先找一個小口徑的玻璃瓶以及幾十個彈球或者黃豆,讓寶寶把這些小物品一個一個地快速投放到瓶口中,可以給寶寶計時,看他一分鐘能投放多少個。這種游戲能培養寶寶的注意力和手指的靈活性。
2、開關小盒子
找一些用各種方法能打開蓋子的小盒子,在里面裝一些小物品,蓋好盒子,然后用手搖動盒子,讓寶寶聽里面發出的聲音,告訴寶寶里面有許多好東西,要盡量讓寶寶自己想辦法打開盒子。這種游戲能訓練寶寶手指的靈活性,培養寶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粘貼動物
給寶寶準備一些彩色圖案碎片,在一張大白紙上畫上一個動物輪廓,指導寶寶將碎片背面上涂上膠水貼在動物輪廓內。寶寶有可能將膠水弄得到處都是,媽媽不用擔心,玩過之后給寶寶洗掉就行了。這種游戲能鍛煉寶寶手眼協調能力,提高手的技巧。
4、學用剪刀
給寶寶準備一把兒童專用的鈍頭剪刀或塑料剪刀,讓寶寶學習使用。初學時媽媽可以替寶寶將紙剪開個小口,讓他繼續剪開。在使用過程中,媽媽要在旁邊作好監護。學習使用剪刀能鍛煉手的技巧,學會用工具。
精細動作訓練游戲目的2精細動作如何練習
1、橡皮泥
橡皮泥是非常適合孩子玩的一款游戲,柔軟的橡皮泥物美價廉,能夠帶給孩子很多的樂趣。玩橡皮泥能夠促進寶寶手的靈活協調能力,幫助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2、倒水、倒米
材料是兩個小碗,在一個碗里面裝上半碗米,然后讓孩子把這些米倒到另外一個碗里面,剛開始可能會撒出來,但是進行了多次之后,孩子會越來越熟練的,直到不撒為止。
3、學習用筷子
商場里有一種專門供寶寶學習的練習筷子,用起來非常簡單,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進行練習。等到孩子四歲時,就可以拿正常的筷子給孩子使用了。
在使用筷子之前,爸爸媽媽要先示范一下,讓寶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來掌握一根筷子,用拇指中指和無名指來控制第二根。一來能夠鍛煉手的靈活性,刺激腦的運動中樞,二來還能夠使孩子的智力得到發展。
4、套疊游戲
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套娃,讓寶寶按照套娃的大小一次放好,然后套成一個。在此過程中,一來能夠訓練手部肌肉的精細動作,二來還能提高孩子分辨大小的能力。
寶寶的精細動作是要通過鍛煉才能夠獲得的,所以爸爸媽媽要讓寶寶勤于練習哦。
18—24個月寶寶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小手指骨都已經發育良好,可以自如的伸縮收放。
1、家長平時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翻書,并不要求孩子要看懂書籍,只是通過翻一頁頁的書籍來達到訓練手指的攝取能力和眼手協調能力。
2、早上寶寶起床時讓他自己嘗試穿衣服扣扣子,即使扣錯扣子家長也不要心急,只要寶寶在動手,就是一種值得鼓勵的進步。
3、帶領寶寶做一些有趣的小制作,比如捏捏橡皮泥等益智的小游戲。
24—36個月寶寶
訓練手的精細動作可以融入到寶寶的日常生活中去,例如筷子架彈珠就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孩子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既能學會使用日常就餐工具,還能同步訓練孩子眼睛與手部的協調能力和運動能力。家長們千萬別怕孩子累著,讓孩子參與些簡單的家務勞動,收拾自己的玩具,幫忙在餐前拿筷子等等都可以。
36個月-48個月寶寶
媽媽們可以事先為孩子準備一些小玩具,讓他挑自己喜歡的去撿,通過這個游戲可以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有利于大腦功能的發展。
為了讓寶寶提高對精細動作的掌握能力,家長們勢必要多次為孩子進行反復的訓練,這可能是一個單調而又枯燥的過程,但是一定要堅持下來,每次時間不必過長,這對孩子也是一種不小的負擔。當孩子取得進步時,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因為你的贊賞正是他們前進的動力,而每一個小小的進步累計起來就會變成讓你驚喜的變化。
隨著寶寶的長大,寶寶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以掌握更多更復雜的手部運動。
寶寶手部的精細動作的發展遵循了從混濁到分化,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發展規律,對孩子的培養要和他的月齡相符,當寶貝掌握了捏的本領后就會自己尋找自己嘗試剛學會的本領。
精細動作訓練游戲目的3如何培養幼兒精細動作能力
1個月的寶寶精細動作能力訓練
手的運動:解開寶寶袋,平放在床上,讓他自由揮動拳頭,看自己的手玩,吸吮手。
4個月的寶寶精細動作能力訓
(1)夠、取懸掛的玩具:夠、取眼前用繩子系著的晃動的.玩具,要經過許多步驟。先用手摸,玩具被推得更遠。寶寶再伸手,玩具又晃動起來。經過多次努力,寶寶終于用兩只手一前一后將它抱住,“啊,我抓住了,真開心”,寶寶興奮得咯咯大笑。大概要到5個月時寶寶才能用單手準確夠到。
(2)準確地抓、握:把寶寶抱到桌前,桌上放幾個不同的玩具,讓其練習抓、握。每次可放3~5分鐘,經常變換,可以從大到小,反復練習,并記錄能準確地抓、握的次數。
(3)見物伸手并朝物體接近:一人抱著寶寶,另一人在離寶寶一米處用玩具逗引他,觀察他是否注意。與玩具接近,漸漸縮短距離,讓寶寶一伸手即可觸到玩具。如果寶寶不會主動伸手朝玩具接近,可以引導寶寶用手去抓、握玩具,去觸摸、擺弄玩具。
5個月的寶寶精細動作能力訓練
(1)伸手抓、握:將寶寶抱成坐位,面前放一些彩色小氣球等物品,物品可從大到小。開始訓練時,物品放置于寶寶一伸手即可抓到的地方,慢慢移至遠一點的地方,讓他伸手抓、握,再給第二個讓他抓、握,觀察寶寶是否會把物品傳給另一只手。
(2)手指的運動:把一些帶響的玩具(易于寶寶抓、握)放在寶寶面前,首先讓他發現,再引導他的手去抓、握玩具,并在手中擺弄,然后除繼續訓練寶寶敲、搖的動作之外,再訓練寶寶的推動、撿拾等動作,觀察拇指和其他四指是否在相對的方向。
6個月的寶寶精細動作能力訓練
(1)夠、取物體:繼續讓寶寶練習夠、取較小的物體,物體要從大逐漸到小,從近逐漸到遠,讓寶寶練習,由從用整個手抓取,到拇、食指抓取。
(2)扔掉、再拿:讓寶寶坐著,給他一些能抓住的小玩具,如小積木、小塑料玩具等,先讓寶寶兩手都抓住玩具(一件一件地給),然后再給他玩具,看到他會扔下手中的一個,再拿起另外的一個,猶如“狗熊掰棒子”。
(3)選擇物體:可以同時給寶寶2~3件種類相同,但形狀或顏色不同的玩具,讓寶寶進行選擇,以此建立“比較”、“分類”的數概念。
(4)玩具倒手:在和寶寶玩玩具時有意識地連續向一只手遞玩具或食物,大人要先示范著做一遍,然后讓寶寶將手中的東西從一只手轉傳到另一只手。反復練習,寶寶就會飛躍到“玩具倒手”。
7個月的寶寶精細動作能力訓練
(1)抓、握:讓寶寶練習用手抓起小積木。把寶寶熟悉的積木塊放在他面前(放在手能抓到的地方),訓練他能用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抓起小積木,每日練習數次。
(2)對擊玩具:繼續訓練寶寶雙手玩玩具,并且能夠雙手對擊以后發出各種聲音。例如:讓寶寶手中拿一只帶柄的塑料玩具,對擊另一只手中拿的積木,敲擊出聲時,爸爸媽媽鼓掌獎勵。選擇各種質地的玩具,讓寶寶對擊以后發出各種聲音,促進手、眼、耳、腦感知覺能力的發展。
8個月的寶寶精細動作能力訓練
(1)捏取:讓寶寶練習用手捏、取的物品,如小糖豆、大米花等,開始寶寶用拇指、食指扒取,以后逐漸發展到用拇指和食指相對捏起,每日可以訓練數次。
媽媽要陪同寶寶玩,以免他將小物品塞進口、鼻子被嗆、噎而發生危險,離開時要將小物品收拾好。會使用拇指、食指捏到小物品,這是人類才具有的高難度動作,標志著大腦的發展水平。
(2)食指的技巧:寶寶會用食指伸到洞里提取物品,如果棉被或睡袋有破爛的地方,寶寶就會取出棉花塞入嘴里。用指撥玩具,可以讓寶寶的食指發揮最大的功能,可用食指撥轉盤、撥球向左右滾動、按鍵等。藥瓶也有用,但是瓶口要大于2厘米,防止手指伸入之后拔不出來。
9個月的寶寶精細動作能力訓練
(1)放手:和寶寶玩多種玩具,訓練他有意識地將手中玩具或其他物品放在指定地方,爸爸媽媽可給予示范,讓其模仿,并反復地用語言示意他“把xx放下,放在XX上”,由握緊到放手,使手的動作受意志控制,手、眼、腦協調又進了一步。
(2)投入:在寶寶能有意識將手中的物品放下的基礎上,訓練寶寶玩一些大小不同的玩具,并且教寶寶將一小的物體投入到大的容器中,如將積木放入盒子內,反復練習。
(3)滾筒:將圓柱體的滾筒(飲料瓶代替也可)放在地上,讓寶寶用兩只手推動它向前滾動,待他熟練以后,再讓他用一只手推動滾筒,并把它滾到指定的地點。做對了,給予鼓勵。他在玩耍中逐漸建立起圓柱體物體能滾動的概念。
11個月的寶寶精細動作能力訓練
(1)亂涂亂畫:可以給寶寶筆和紙,筆以彩色蠟筆為宜,先訓練扶著他的手學習拿筆,再在魚眼睛處點上小點,他看到“自己會畫魚眼睛了”,十分興奮,以后他會經常練習“作畫”,實際上是胡亂涂畫。
(2)將書打開又合上:聽過用書講故事的寶寶,懂得將書打開又合上。未聽過用書講故事的寶寶,不懂得翻開書頁,只會雙手拿書調來調去,不會掀開。無論是否聽過故事書,或是否會開合,只要寶寶愛玩弄書本,就有教育效果。給寶寶翻的書最好畫面大一些,字大而少,故事有趣。在翻書中培養寶寶的專注、喜歡讀書、愛學習的性格。
13個月的寶寶精細動作能力訓練
這個時期的寶寶開始有了主動性,應和寶寶開展很多動手游戲,以促進“手、眼、腦”協調能力的快速發展,學會許多操作技能。
(1)蓋蓋:配蓋子,將用過的盒子、瓶子、杯子當玩具。爸爸媽媽先示范打開一個瓶蓋,再蓋上。然后讓寶寶模仿。寶寶打開一個,再蓋上,爸爸媽媽再給他另一個不同的,他又打開,蓋上,練得熟練以后,再練習給不同大小形狀的瓶子配蓋子。寶寶在這種開開、蓋上、配蓋子的簡單游戲中,大大促進了動作智商的發展。
(2)倒豆、撿豆:準備兩個大口瓶子,其中一個放上豆子幾粒,讓寶寶練習把豆子倒出來,從一個瓶子倒到另一個瓶子,開始時,爸爸媽媽扶著瓶子,以免瓶子倒,稍微扶一下往里倒的那只手,對準瓶口朝里面倒,慢慢就不往地上
灑了。準備兩個小盤和兩個瓶子,讓寶寶把盤子里的豆子撿到瓶子里,爸爸媽媽也一同撿,看誰快,寶寶如果都能放到瓶子里,就鼓勵,或發小紅五星以表示獎勵。
(3)搭高樓:搭積木是寶寶空間知覺和手、眼、腦協調水平的重要標志。開始搭積木時,總也搭不上,放不正、或是掉下來,爸爸媽媽在旁稍微扶一下,放一個,要拍手給予表揚,以增強寶寶搭高樓的興趣和成功的滿足。
(4)套塔:爸爸媽媽示范,將一個彩環套在垂直的塑料樁(或木樁)上,然后讓寶寶模仿一個一個往上套,套上一個,鼓勵寶寶,如拍手,或者說“啊,寶寶真棒”,“啊!套上了”,“噢,寶寶成功了”,待寶寶熟練以后,便可讓寶寶按顏色或者大小順序搭成彩色塔。
(5)插片:這種游戲需要更高的協調能力和手部小肌肉關節的協同作用來完成。爸爸媽媽先示范,由簡單到復雜,讓寶寶學著插插片,練習造形。
14個月的寶寶精細動作能力訓練
(1)接龍:用積木接龍,大人先示范,后讓寶寶自己接,同樣也可接火車,接好后,予以鼓勵和贊揚。
(2)穿珠子:爸爸媽媽先做示范,然后扶著讓寶寶穿,如果不會,可練習穿塑料的,穿上后,給予表揚,并且牽著塑料繩兩端和寶寶一起做,以激起寶寶對這種因果關系的專注和思考。
二、求推薦一款動作類單機游戲。
波斯王子4,看過電影的人應該會被內容吸引,這個考驗操作和技巧,游戲的耐玩性很高,當然前提是LZ有耐心。
刺客信條也不錯
另外跟樓主推薦下使命召喚系列,1.4.5.6玩的都不錯,新出的7試玩了下,除了情節改變之外,沒有什么太大的新意。
還有款叛逆聯隊也不錯,軍事迷在里面可以找到現在世界各國的主流槍械
三、讀書筆記9:《游戲力》第1章 游戲力養育方式的價值
重新開始讀這一本書,第1章我花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邊讀邊寫下感受,以及去想與女兒的種種游戲互動。
這里先來第一章的內容,分三個部分:1.什么是游戲力?2.孩子為什么游戲?(也就是游戲力的作用)3.成為擅長游戲的父母。
一、什么是游戲力?
是的,書在一開頭就讓我們做父母的找到知音的感覺,是啊,隨著孩子的長大,幸福的時光越來越少。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和天生的好奇心,很容易就演變成“無理取鬧、惹是生非”。我們要么懲罰孩子,要么嘮嘮叨叨,要么逃避現實,撒手不管。我們之所以會沖孩子吼叫,是因為無計可施,或者這已變成了一種習慣。讀到這里,想必很多父母都會跟我一樣,低下了頭,感到羞愧。是呀,就算在別人看來,我很溫柔,是個好媽媽。可是,當女兒在公眾場合表現出不聽話,不配合時,我也嘮叨,甚至吼叫過。她無力哭鬧的時候,我也不想去抱她,弄得雙方心情都糟糕。是的,她現在還只有兩歲半呢!未來呢?難道我要一直做個無計可施的嘮叨媽媽或者愛發脾氣只會大呼小叫?我們需要學習的真的還有很多!那游戲力是什么呢?
游戲力不單是游戲,而是基于玩耍式游戲的養育方式。這種養育方式還可能是重建親子間深情聯結的橋梁。游戲當中所激發的活力、所產生的親密感,可以緩解父母的壓力。游戲不僅能幫助我們進入孩子的世界,而且幫助我們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親情。
作者列舉的第一個游戲事例就讓我感嘆游戲力的神奇!講的是一個六七歲的男孩因為緊張不敢跳舞,而媽媽的數落讓他更加害怕而退縮。此刻作者一句——咦,你發明了新式舞步吧!接下來他學著小男孩的樣子抱起雙手。當小男孩放松了點,大家都笑了。然后情況發生了逆轉。不禁感嘆啊,“游戲力”對于成年人來說是需要學習的。
是的,就像作者所言,游戲力的方式并不只限于傳統的游戲時間。它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
但是對于作為成年人的父母,很多人因為壓力、責任和工作讓我們很難再去發現游戲的樂趣,一旦孩子不能按照我們預想的那樣去行動,我們就會感到非常氣惱。今天的圖書館故事會上,女兒看著別人吃零食,不能專心聽故事,并一再要求她也想吃。我覺得我當時沒有運用好游戲力,雖然后來有補償,可是當下一次再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越發覺得游戲力是體現父母智慧的一個養育方式啊!
作者接著舉了一個特別能抓住讀者心的例子,想必一定有很多父母都苦惱早晨這個猶如打仗的時間吧!可是作者的女兒已經很有智慧了,通過玩假裝游戲來緩解早晨的緊張,而作者這個令人羨慕的爸爸,也能配合女兒,是呀!做一個游戲就可以讓孩子的上學準備進行得更快!
二、孩子為什么游戲?
對于孩子來說,游戲即學習,即工作。是的,玩就是他們天大的事,因為游戲是孩子交朋友、體驗生活以及探索學習的主要途徑。一個無憂無慮、盡情玩耍的童年對于每個人都尤為重要。
作者談了游戲的“理論層面的意義”,即使最平常的游戲,也蘊藏著層層深意。通常所有的游戲都比我們想象的更要有意義。首先:游戲是孩子嘗試成人角色和技巧的途徑。游戲也是孩子學習如何與人建立親密關系。游戲可以讓孩子從情感創傷中得到康復。
作者一再強調游戲會帶來快樂,并且游戲力不只是游戲而已。我們能夠以游戲的方式,或更感性的方式來互動,不管是做家務、運動、做作業、看電視,還是制定規則。
接下來作者詳細講述了游戲力的三個深層意義:1.培育親密,遠離孤獨感。2.培育自信,遠離無力感。3.培養情緒康復力,不再深陷悲傷。
作者穿插了很多事例,讓讀者在閱讀的可以非常輕而易舉地明白游戲力是如何影響孩子的,如何去幫助父母解決孩子的問題,甚至是修補創傷。游戲力是一把開啟孩子心靈大門的鑰匙,可以幫助孩子重回快樂地世界。
面對分離焦慮的孩子,有多少媽媽能想到將孩子的肚子想象成舒服的枕頭?然后趴在肥嘟嘟的枕頭上呼呼大睡?然后分別變成親密的擁抱再見,接下來沒有媽媽陪伴的時間也是高高興興的。好多媽媽都是在孩子難舍難分的情況下,用零食或者看動畫片的方式悄悄地“消失”,她們以為自己猶如“逃走”一般,孩子當下沒有哭,可當孩子發現媽媽不見了,那種失落,甚至是恐懼正也悄悄地吞噬著他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更有意義的是老年人會采用哄騙的方式,比如媽媽去倒垃圾了,一會兒就回來。這個“一會兒”真的好長好長啊!媽媽可是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的人。
還有用布娃娃演玩偶劇的方式讓五歲不愿意自己換衣服的孩子主動快樂地穿好衣服,不用自己暴跳如雷地催促,女兒還笑得樂不可支。
父母全身心與孩子一起游戲,可以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建立自信。作者舉了好多例子,讓我們看到了游戲力的神奇魅力!
三、成為擅長游戲的父母
懂得游戲力的深層意義后,就是如何成為擅長游戲的父母。擁有一對會玩愛玩的父母,對于孩子來說可謂是天賜的福氣,我想我們做父母的都要去學習!這也是本書最重要的一個內容。所以本書不是教孩子串珠子或者搭積木的活動手冊,它孩子內心世界的揭秘。其次才是提供游戲的方式,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大人的教導。用孩子的語言讓孩子知道我們聽懂了他的心聲,我們贊賞他的努力,我們相信他能合作。從這本書中我們或許能回憶起自己那快樂純凈的童年。
這一部分中提到一個游戲——枕頭大戰!其實關于枕頭,我想它的作用可真大。一天女兒洗完澡后在大床上蹦蹦跳跳,接下來一屁股坐到爸爸的枕頭上,更有彈性的感覺讓她樂不可支。可爸爸不愿意了:你怎么能坐到我的枕頭上來呢!多不禮貌啊!女兒一愣,因為知道她爸爸有點潔癖,我來解圍:對呀!這是枕——頭——,不是枕——屁——啊!女兒馬上領悟到,于是哈哈大笑,學著我說:這是枕頭,不是枕屁。然后我把枕頭抽走,給她換上疊起來的小被子。女兒還喜歡我用枕頭抵著她的小肚子,然后推她。被推得往后踉蹌便大笑不止,每天都樂此不疲地玩這個游戲。我從來沒讓她抵我的肚子,咦,下次可以換她來推我,然后我假裝別推倒。估計她也會很有力量感,從中得到自信吧!
游戲力需要刻意練習!如果我們不玩游戲,錯失的不只是樂趣。我想我們應該有足夠的信心去學習這本書,并把所學運用到自己與孩子的每一天相處中,愿孩子每天能笑夠300次。最后被治愈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我們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