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資深游戲玩家必備 8款經典刺激的橫版動作游戲盤點
每一位資深游戲老玩家們可能或多或少的都玩過不少橫向動作類游戲,因為這些游戲以快節奏+反應+操作見長,里面包含的元素可以說是好游戲里都該有的東西,所以說不論是毒奶粉還是貓里奧都能火。下面就看看我介紹的這些游戲吧。
1.了不起的伯納德
游戲的主人公是一個叫Bernie的冒險家,某一天他被困在一個充滿危險的未知大陸,他的任務就是要想盡辦法逃離這個鬼地方。可千萬不要小瞧這位冒險家,他擁有改變周圍環境的能力,比如在騰空的山崖間架起隱形之路,或者在需要跳上高臺時使用彈簧助力板,合理運用這些能力能讓主人公的冒險之旅輕松不少。
2.Cendric
一款橫版的角色扮演游戲,玩家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來解開游戲內存在的問題,有著豐富的探索元素,可以同NPC交談,了解一些當地的情況,而且還有多種對話選擇,準確地為玩家們解答所想要知道的!同時游戲還設置了魔法要素,玩家可以通過完成任務和閱讀卷軸來學習,并且游戲屬于硬核向游戲,具備一定的挑戰難度,敢于挑戰和這類游戲核心向的玩家大可來一試!
3.Mike Dies
一款獨立動作游戲。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快節奏的2D游戲,具有動態的殘酷的死亡和巨大的非線性環境。在駕駛宇宙飛船進入小行星領域后,宇航員邁克發現自己在與敵對的外星人、無情的kingpin和他自己的惡魔戰斗。
4.現金島槍戰
Bobby需要尋找并保護傳說中的金錢樹。但這類荒誕故事中,主人公總要面對很多競爭者的挑戰,這次也不例外。使用槍支、頭盔、手雷和噴氣背包,在島上尋找和收集空瓶子里的地圖碎片。
5.蜜蜂:重裝上陣
一款硬派射擊游戲。該游戲打破傳統,與典型STG游戲有所不同,以有趣的游戲機制避免混淆水平與垂直關卡。每個關卡都與前面有所不同:或同毒蝎作戰,或保衛蜂巢收集花粉,或躲避蜂虎,或攻擊最邪惡的巨蜂黑洞。
6.像素角斗士
遙遠的未來…殘酷的斗士之戰是全宇宙及其受歡迎的高評價節目。你作為節目的其中一位參與者被送到了一個廢棄的星球。你的目標是在數十億觀眾的關注下打敗危險致命的生物并且生存下來。用殺掉敵人賺來的錢購買武器并升級。為了從觀眾那里得到資金,你必須靠殺掉怪物讓自己得到贊賞。
7.20XX
如果你喜歡roguelike風格的游戲或洛克人,那么20XX肯定適合你!20XX是一款你可以和朋友一起玩的roguelike類動作平臺游戲。在不停變化的關卡里跳躍射擊,以超棒新能力,為了拯救全人類,與強大的boss作戰!
8.神奇小子:龍之陷阱
驚艷絕倫的手繪動畫,精心重錄的游戲配樂。這款別出心裁,將探索、動作和冒險要素融為一體的經典老游戲煥發新生,再次歸來!在鐵甲龍的詛咒下變成了蜥蜴人的你,正在努力地尋求解脫之道。回歸人類形態的的唯一方法是找到火蛇十字架,這件魔法物品能夠解除詛咒……
二、ps4pro能玩體感游戲嗎
可以玩,需要單獨的套件才行,分別是:PlayStationmove和PlayStationCamera。
1、PlayStation move
PS MOVE是索尼新一代體感設備,全稱PlayStation Move動態控制器,它和PlayStation3 USB攝影機結合,創造全新游戲模式。PS MOVE不僅會辨識上下左右的動作,還會感應手腕的角度變化。所以無論是運動般的快速活動還是用筆繪畫般纖細的動作也能在PS MOVE一一重現。動態控制器亦能感應空間的深度,令玩者恍如置身感受逼真的游戲體驗。
2、PlayStationCamera
PlayStationCamera是一個可另選購的動態感測配件。其包含兩個1280x800像素的鏡頭,光圈值為f/2.0,焦距為30cm,具備85度的視野范圍。雙鏡頭的設計能依據各種應用來改變操作模式。兩個鏡頭同時使用下可在攝影機視野范圍內對物體進行深度偵測,與Xbox的Kinect系統原理相同。其中之一的鏡頭可進行影像拍攝,而另一個鏡頭則可用來偵測動作。
PlayStationCamera亦內置一組四聲道麥克風,可幫助降低背景噪音,并可接收語音控制命令。攝影機的尺寸為186x27x27厘米,重量為183克。攝影機與主機上的AUX連接端口相連,可錄制RAW和未壓縮的YUV格式影像。
擴展資料:
PS MOVE技術設定——
索尼研發體感控制技術已有10年,在過去嘗試了3D攝像頭、超聲波和電磁感應等各種技術,最后還是認為目前的MOVE所使用的技術最為合適。PSMOVE需要與PSEYE攝像頭配合使用,攝像頭通過手柄頂部的發光圓球確定其在三維空間中的位置。游戲開發者可以根據游戲進行過程中的情況改變球的色彩。
PSEYE可以同時識別電視機前的4個MOVE專用控制器,所以最多可以支持4人同時游戲。但如果是需要同時使用MOVE手柄和副手柄的話,就只能同時兩人玩。
PS MOVE手柄內部有一個三軸陀螺儀,一個三軸加速以及一個地球磁場感應器,再加上PSEYE的空間定位,能夠將MOVE手柄的任何操作細節1:1地還原到游戲中,該手柄也內置了振動功能,使用內置充電電池,通過藍牙與PS3同步。PSMOVE有極高的響應速度,可以將延遲控制在1楨以內,這已經是和標準DS手柄大體相等的速度。所以可以應用于對操作精度與速度有很高要求的核心向游戲。
三、《只狼》在動作游戲里算什么水平《只狼》到底是act還是ar
《只狼》在動作游戲界究竟處于何種水平?《只狼》被視為ACT還是AR?
回想當初,被葉佬推薦的 BALDR SKY系列游戲,我實在不解,他怎么給我推薦起視覺小說來。我只玩過兩三個視覺小說,分別是FSN與FHA,再加上半部的月姬。后來,通過觀看相關視頻,我被徹底折服。我從未想過,居然能在視覺小說中玩ACT。
自此以后,我開始不再糾結于“游戲分類”這一概念,因為游戲是一個內容的載體,而分類則旨在展示游戲的特色。就像之前關于《只狼》是ARPG還是AAVG的爭論,我覺得爭論意義不大。
因為現代游戲類型愈發復雜,界限模糊。如在RPG與AVG中,判定標準出現重疊,要達成共識進行深入討論,就陷入了話語權主導標準的困境。最終目的若是為了爭奪話語權,討論就難以理性進行。
我們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來定義這些概念。比如評價游戲的華麗度,有人認為《鬼泣》的華麗度高于《只狼》,這又是因為何?他們說《鬼泣》戰斗系統優秀,連招豐富;而《鬼泣》是否算格斗游戲?他們說打擊感出色,視聽享受頂級,那么那些視頻中的打擊感也很強,是否也有華麗度可言?
單獨比較某一方面,所有文化產品都可套用。甚至模糊了各類文化產品的邊界。僅從一個特征評判游戲類型的方式過于片面,尤其是在要素復雜的現代游戲。游戲分類難以精確概括,游戲類型愈發“不純正”。
游戲類型可以重疊,那么不同游戲類型之間判斷標準的相似性也存在問題,因為做游戲不是解題,沒有標準答案。我曾質疑《只狼》的華麗度,靈魂一問:你是喜歡鏡頭語言,還是玩家的操作技巧?
華麗度的標準視角不同,一個針對游戲內容本身,一個針對玩家操作。之前《只狼》風靡時,很多人喜歡看《只狼》視頻,因為它像“劍戟片”。許多《只狼》玩家喜歡反復打Boss,更多是將與Boss的戰斗視為“演繹”,一種“我與Boss共演一出好戲”的樂趣。
不止一次強調,做游戲不是解題,那么“偏科”游戲的樂趣僅限于“某一領域”,如何衡量這種樂趣超過其他“平均”的樂趣?“樂趣”難以量化,甚至“玩游戲的目的”也無法絕對一致。
有人認為《只狼》作為RPG與ACT的結合,RPG部分得80分,ACT部分50分,與單純ACT部分得100分相比,哪個多?答案無解。
評分標準眾多,每個評分數都有個人偏好和對游戲樂趣的理解。有人認為ACT部分應得更高,有人則認為RPG部分應得更高。做游戲的人不會只盯著最高分或最低分的人。
就像有些評分媒體機構,我們信與不信,全憑主觀。還有人說“核心向游戲”更像是營銷噱頭,如同我們玩家自吹“XXX天下第一”、“XXX不如XXX”。對于真正的核心游戲,我認為應該是教育類應用游戲,如飛行模擬器。
但這類游戲的“新手關”可能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體驗,你覺得好玩嗎?《仙劍一》中的戰斗是回合制,延伸到非“A”類RPG,傳統RPG游戲是否必須遵循回合制?如果RPG游戲控制角色解謎,這是否屬于AVG?
如果游戲內包含多種衍生小游戲,如音游、戰棋、卡牌,甚至肉鴿和迷宮,這又是什么類型?
游戲是一個不斷添加內容、融合不同元素的載體。依據游戲某一要素劃分類型,還需考慮許多因素。這個問題對我來說難以解答。
只能說,《只狼》被歸類為ARPG,就當作是ARPG吧。至于其在動作游戲界的地位,等待我的游戲知識超過30年后,我才有資格回答,也就是再等我20多年,或者就無需糾結了,因為自我定義也無用,不服的人依然會不服,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