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化危機cg電影有幾部(全系列電影介紹)
第一部:生化危機:啟示錄
生化危機CG電影的第一部作品是2008年上映的《生化危機:啟示錄》。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發生在生化危機系列游戲的第一部作品之前,主要講述了UmbrellaCorporation的研究人員在一個神秘的實驗室中進行病毒研究的故事。這部電影與游戲系列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是生化危機CG電影系列的一個重要開端。
第二部:生化危機:復仇
2009年,生化危機CG電影的第二部作品《生化危機:復仇》上映。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發生在《啟示錄》之后,講述了一支由LeonS.Kennedy領導的特別行動組織對UmbrellaCorporation進行報復的故事。這部電影的特點是動作場面非常精彩,讓觀眾感受到了生化危機系列的緊張刺激。
第三部:生化危機:滅絕
2012年,生化危機CG電影的第三部作品《生化危機:滅絕》上映。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發生在《復仇》之后,講述了一個由BSAA組織組成的小隊在一個神秘的島上進行調查的故事。這部電影的特點是畫面非常精美,場景設計非常細膩。
第四部:生化危機:終章
2017年,生化危機CG電影的第四部作品《生化危機:終章》上映。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發生在《滅絕》之后,講述了Alice和她的盟友們對UmbrellaCorporation總部進行最后的決戰的故事。這部電影的特點是動作場面非常精彩,同時也是生化危機CG電影系列的一個完美結局。
二、生化危機的起源是怎么樣的
生化危機的起源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人們在埃及發現一種特殊的病毒,由美國派特殊部門研究,后來分裂出了安布雷拉這個地下研究部門,后來為了實驗,進行了測式,最終未能控制,爆發生化危機。
《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是生化危機系列電影的第一部,也是保羅·安德森執導的一部驚悚科幻電影,由米拉·喬沃維奇、米歇爾·羅德里格茲、艾里克·馬比烏斯主演,講述了超級計算機“紅后”失控成為人類的巨大威脅,科學家感染病毒死而復生變為僵尸后,一個特別任務小組展開拯救行動的故事,該片于2002年3月15日在美國上映。
在安布雷拉公司的老巢,蜂巢的巨大地下遺傳研究中心時暗藏著某種可怕的事情,在這里聚集著神秘的生物工程學家。一種致命的病毒爆發了,并快速地傳播著。紅后一臺控制和監視著整個蜂巢的超級巨型計算機把整個中心都封閉了起來,甚至包括很小的漏洞,殺死了所有被困在里邊的工作人員。
暫時失憶的艾麗斯在自己的浴室中醒來,先后遇到了埃里克·馬比斯與雷恩等人組成的特遣隊。特遣隊逮捕了埃里克·馬比斯,帶著他和愛麗絲進入蜂巢并關閉紅后。隊員們很快發現這些工作人員們并不是真正地死去了。他們已成為徘徊在“蜂巢”內貪婪的像僵尸一樣的活死人。人們一旦被他們咬一口或被他們抓傷就會受到感染,甚至立即變成他們一類的人。
艾麗斯和她的特遣隊有3個小時來完成他們的任務,否則這些僵尸們將泛濫成災,對整個地球構成威脅。其間,愛麗絲的記憶不斷閃回,事實的真相也不斷揭開。為了接近紅后,小隊成員必須在這個象蜂巢一樣的迷宮里,穿過一連串一個比一個恐怖的障礙。其中包括致命的激光、異型犬爪和一個巨大的樣品屋,在這個樣品屋里艾麗斯見識到了安布雷拉公司導致這場危機的邪惡研究成果。艾麗斯也很快發現了這些僵尸是該公司的一項最新的研究方案,變種T-病毒造成的結果。
T-病毒最初的設計方案是抗衰老、治療神經方面的疾病,它具有激活死亡細胞的能力。艾麗斯意識到這肯定是一個神秘的破壞者偷走了這個病毒,并把它釋放到蜂巢的空氣中。這就是危機的爆發經過。
面對這個巨型計算機,雷恩假意請紅后幫助他們。紅后同意了,但是堅持那些被感染的人一個也不允許逃走。除非他們能首先找到克制這個病毒的反病毒。他們的有效辦法就是利用遺傳上的變種試驗,也就是利用能摧毀所有僵尸的著名邪惡生物舔食者。舔食者每殺死一個人,他的力量就會增加,也使特遣隊的工作更加危險。
主要演員:
愛麗絲(米拉·喬沃維奇飾)
女主角,以前是安布雷拉的高級管理部門人員,因為一場生化危機中幸存后,聯手安布雷拉部隊和一位名叫馬特的冒牌警察進入蜂巢關閉紅后女王。
米拉·喬沃維奇
蕾恩·歐坎波蕾恩·歐坎波(米歇爾·羅德里格茲飾)
突擊小隊女隊員,在列車上因身上的傷口而變成喪尸。
米歇爾·羅德里格茲
史賓斯·帕克斯史賓斯·帕克斯(詹姆斯·普爾弗伊飾)
在蜂巢內被“突變體”攻擊變成喪尸,被艾莉絲親手砍死。
詹姆斯·普爾弗伊
麥特·艾迪森麥特·艾迪森(艾里克·馬比烏斯飾)
麗莎的親哥哥,最后僅她與艾莉絲從蜂巢逃了出來。
艾里克·馬比烏斯
紅后紅后(梅根·查彭提爾飾)
原來她是蜂巢內部的頂尖人工智能系統,后來T病毒使紅皇后的程序發生了錯誤,變得殘暴嗜血的她想要殺死最后的人類毀滅地球。唯一能夠阻止紅皇后的只有愛麗絲一人。
導演:
保羅.安德森
保羅•安德森(Paul W. S. Anderson)是1965年出生于紐卡斯爾的英國導演,曾執導過《魔宮帝國》、《驚爆地平線》和《兵人》等片,有趣的是《兵人》后來被改編成了電腦游戲,2002年,保羅-安德森認識了因拍《第五元素》與名導演呂克-貝松結婚又因拍《圣女貞德》而分手的米拉-喬沃維奇,為了表達自己對米拉·喬沃維奇的愛意,為她專門打造了電影《生化危機》,兩個人在電影拍攝過程中互生情愫,并于2003年訂婚,2007年11月初,米拉為保羅·安德森生下一名女兒,兩人也于2009年8月23日結婚。
三、電影生化危機2好看嗎
如果單看預告片,《生化危機2》很可能是一部有趣、驚險、刺激的科幻動作片。不過很可惜,和絕大多數爛片一樣,預告片欺騙了觀眾的眼睛,電影本身恰恰在每一個方面都和人們的預期完全相反:它無聊、機械、平庸,甚至電影里只會東倒西歪、哼哼唧唧的僵尸們都比電影本身可愛。
兩年前的第一集就挺令人失望的,相對于游戲的驚險萬分,電影只能稱得上是視覺糖果,完全不能令人腎上腺素飆升。如今的續集更不長進,簡直連視覺糖果都稱不上。其實,從劇本來看,編劇就沒想讓觀眾緊緊抓住座椅扶手,故事橋段設計之輕率,很難不令人懷疑劇本是從小學生扔掉的作業本中摘抄出來的。
續集的開頭倒是和上一集連得非常緊密,前“保護傘”公司高級保安艾麗絲女士一聲驚叫醒來,僅披兩塊破布就開始在荒涼的街道暴走。記得當初筆者還是很喜歡這個場景的,因為感覺很有恐怖的氛圍。一大堆僵尸在觀眾看來其實并不可怕,甚至還有些熱鬧,真正可怕的是那種四顧茫然的孤獨感。
《生化危機2》顯然不是為了照顧這種孤獨感的。相反,這部電影簡直象趕集一樣熱鬧,僵尸們在趕集,子彈在趕集,動作場景在趕集,視覺特效在趕集,最后全都堵在一塊了,自己相互抵消,觀眾走出影院時,幾乎沒有一點可回想的鏡頭,也許他們根本就沒有回想的欲望。用《亞里桑拉共和報》的口吻說,就是“本片成就了這樣一種古怪的技藝:它讓事情發生得更熱鬧,卻一點也不讓人激動。”
造成這種效果的根源,還在于影片的編導根本就不想什么氣氛營造、場景控制、鏡頭角度等,他們就像一位貪婪的世界摔跤聯合會的經濟人,迫不及待地把兩位魔鬼肌肉人拉到一塊相互狠揍就交差了,至于那兩個家伙以怎樣的方式出場、打得怎么樣,都是可以不在乎的。當影片開始“保護傘”公司在明知地下研究機構還有N多僵尸的情況下就決定再次進入的時候,觀眾就應該放棄對一個嚴密劇情的希望。編導是如此興致勃勃要讓人類與僵尸開打,以至于他們根本沒有意識要給觀眾一個驚嚇。
《華盛頓郵報》的一篇評論很形象地概括了本片的特點:情節與故事?基本沒有。激烈對抗?沒完沒了。意外驚喜?想都別想。即使同樣將劇情縮減到最簡單,《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和《生化戰士2》相比都成了莎士比亞戲劇了。其實,劇情簡單也就罷了,很多極其簡單情節的影片,也能被拍得劇力萬鈞。即使退一萬步來講,風格呀氛圍呀這些高級標準都不要了,一部純粹的僵尸片至少也可以拍得有趣吧?最少最少,至少也該有個別鏡頭讓人忍俊不禁吧?像不久前那部新版《僵尸的黎明》,盡管在場景處理和影片主旨上被公認為不如原版,但至少其中有不少讓恐怖片迷可以津津樂道的“愚蠢但是有趣”的場景。《生化危機2》連這一點都沒做到。
和導演力圖創造華麗場景的意圖相反,《生化危機2》看起來和那些剛從地底爬出來的僵尸一樣陳腐不堪。作為一部動作片(導演顯然已經放棄了拍一部科幻片的想法),如果沒有一個動作讓人眼前一亮,那它無疑是失敗的;而如果片中所有的動作還讓人聯想到抄襲某某影片,并且已經是被廣大影迷深惡痛絕的設計,那簡直就是失敗中的失敗了。《生化危機2》中動作場面之多,今年的電影幾乎無出其右;但論到動作和場景設計的倒胃口,恐怕今年也沒有一部電影比它更“強”。那些影迷們熟悉到要吐的鏡頭:空中雙手開槍、垂直飛身而下、子彈軌跡等等,被導演當作新發明的寶貝一樣在反復使用,彷佛不知道觀眾已經忍受不了這樣無聊機械主義的折磨了。更何況這些鏡頭的拍攝簡直是濫竽充數興致的,不用說創造性,即使是依樣劃葫蘆也被低劣的鏡頭意識畫成了四不像。且不說女主演那生硬笨拙的拳腳,單說導演在處理動作場景時那細碎凌亂的鏡頭,已經足以讓動作影迷們悔青腸子了。看完電影,觀眾完全可以說,從來沒看見過這么丑的米拉喬維奇。這倒不是說她特愛顯她那比桃源機場還平的胸部,也不是說她作為模特身著漁網裝的品味之差,而是她那做作的造型與神情,都讓人懷疑她是潤滑不足的機器人。
也許這正反映出保羅安德森的小聰明,他放棄了續集的導筒,轉而鼓搗劇本,將風險轉化給了新任導演。對于這樣一部由擁有非常廣大玩家的游戲改編而成的電影,而且是續集,故事怎么編也會顯得老套。第一集之所以比續集優秀那么一點點,就是因為導演沒有拘泥于游戲的原有設定,而是另外補充進了相關情節。而且保羅在處理動作與特效時,雖同樣沒有什么創造性,但至少做得干凈利落,顯得活兒很地道,沒有辛勞也有苦勞。新導演的工作,恐怕連一名吃苦耐勞的“電影工匠”都算不上。又鑒于本片可以說基本上一無是處,著名影評人羅杰艾伯特毫不客氣地批評到:“這是一部毫無趣味可言的電影,它缺乏機智與想象力,甚至娛樂性的暴力與特效都泛善可陳。”
大多數觀眾的反映也和評論一樣持否定態度,筆者看的那一場,當字幕出現時有幾聲明顯的噓聲,還有一位年輕哥們在路過我身邊時,我明顯聽到他嘴里嘟噥著“Rubbish…..(垃圾)”。也有部分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很興奮的,坐在離我不遠的一黑哥們就是每當銀幕上開打時,他就開始又笑又叫,嚷嚷著什么“踢他們屁股”云云,彷佛在銀幕上玩弄僵尸的是他自己。這可能是游戲迷們的一種典型反應,而且是那種訴求比較簡單的游戲迷——進影院只不過為了體會更真實的游戲場景而已。對他們而言,銀幕上講淂什么故事并不重要,關鍵是要有足夠多的僵尸和足夠多的用來對付僵尸的軍火。從這一點來看,《生化危機2》顯然能夠滿足他們,加上續集劇情以及人物設定上更接近游戲一些,所以這部分人不僅是續集的擁泵,更認為續集比第一集好。
其實,更多的游戲迷對續集表示不滿,最主要的就是沒有游戲那種緊張的氛圍。網上的討論也是圍繞這一點,不少網友認為和游戲相比,電影是“天底下最無聊的東西。”游戲的最獨特之處在于參與性,只要身最無聊、機械、平庸的對抗模式,也能讓人緊張、亢奮到抓著鼠標的手心不斷冒汗。可惜電影不是游戲,在缺乏參與感的情況下,如果還照搬游戲的簡單對抗模式,那電影只會蛻化成乏味的白開水。《生化危機2》就是這樣一部僵化到極點的游戲改編電影,堪稱好萊塢無聊電影的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