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以跳躍為主的體育游戲
以跳躍為主的體育游戲如下:
1、跳移動繩方法:兩人搖繩,兩人或多人同時跳長繩,在跳長繩時,搖繩同學邊搖邊向前、向后、向左、向右任一方向移動,跳繩的同學也隨長繩的移動而移動。
2、貓抓老鼠方法:兩人搖繩,兩人跳長繩,一人扮貓,另一人扮老鼠,兩人成一路縱隊老鼠在前貓在后在一個搖繩者的體側站立。練習開始后,兩人搖繩,扮做老鼠的同學先進入長繩,跳一下后馬上跑出,扮貓的緊跟在后面追兩人在長繩中繞8字形跑,貓爭取碰到老鼠,如果碰到,兩人角色互換。
3、跳繩猜拳接力賽:兩人搖長繩,把其他學生平均分成兩組,分別在兩個搖繩者的體側成一路縱隊站立。練習開始后,各組的排頭同學進入長繩,兩人邊跳邊猜拳,贏的同學跑出第二名同學緊跟著進入長繩回到隊尾本隊,輸的繼續跳在同對方第二名同學猜拳,其他同學輸贏同前面同學一樣,依次進行,最后看哪組先失誤。
4、跳房子:跳房子也是一項非常傳統而且經久不衰的游戲。這個年齡段做的跳房子游戲有別于學齡期兒童常玩的那種:丟一個石頭在一個格子里,然后單腳蹦過去彎腰撿起來。
5、跳臺階:孩子能夠跳起一定高度后,可以讓孩子練習跳上臺階。這里所說的臺階最好是單階臺階,而不要在樓梯的臺階上練習,因為孩子初練時動作不熟練,容易磕碰在樓梯上面的臺階上或從樓梯上滾落。父母示范給孩子看,然后牽著孩子手鼓勵他跳上去,臺階的高度一定要比孩子能跳到的高度低一些。
二、平臺跳躍和卷軸動作的區別
基本的動作游戲,再細分可以分為平臺動作(Platform Game)和卷軸動作(Side-scrolling Game)。
平臺動作(Platform Action Game),是一種古老的動作游戲類型。玩家需要在一個高度不同的平臺(地面)上上下跳動,并且攻擊敵人。注意:不要單純的將這種游戲類型歸結為2D渲染的游戲,《刺客信條》也是平臺動作的一種,這正是3D渲染的平臺動作游戲。
卷軸動作(Side-scrolling Action Game),即清版過關型動作游戲。在這種游戲中,一個或多個玩家控制自己選定的角色,組成隊伍,以不同的招式去和電腦控制的敵人戰斗,攻克一個個關卡。戰斗的舞臺就像是一個滾動的卷軸,通常到了關底就會出現一個強大的敵人頭目(BOSS)。早期的游戲只允許角色在直線上運動和跳躍,而大多數卷軸式格斗游戲中,玩家不僅能夠左右移動,還能夠作靠近和遠離屏幕的運動。
多數卷軸動作類游戲都是橫版的,而大多數著重射擊的卷軸動作游戲是豎版的。
在歐美,卷軸動作游戲也被稱為“快打游戲”(Beat-'em-ups)主詞條:射擊游戲
射擊游戲(Shooting Game,簡稱為STG)。帶有很明顯的動作游戲特點,因為要控制的角色和物體基本處于運動狀態。而且“射擊”本身也是動作的一種。概括下來,沒有純然的射擊游戲,因為射擊必須要經過一種動作方式來呈現它的“射擊”。
所里不論是用槍械、飛機,只要是進行射擊動作的游戲都可以稱之為射擊游戲。射擊游戲曾經歷過單獨列為大類的時期,但隨著游戲的發展,射擊游戲中的動作戲份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方便分類,射擊游戲重新回到了動作游戲的分類下。
另參見:
第一人稱射擊游戲(First Person Shooting,簡稱為FPS)
第三人稱射擊游戲(Third Person Shooting,簡稱為TPS)主詞條:格斗游戲
格斗游戲(Fighting Game,簡稱為FTG)。這類的游戲具有明顯的動作游戲特征,并且很好分辨。畫面通常是玩家兩邊面對站立并相互作戰,使用格斗技巧使擊敗對手來獲取勝利。
這類游戲通常會被強烈要求的精巧的人物與招式設定,以達到公平競爭的原則。有些同類型的游戲注重拳腳的比試,而有些就使用兵器。
格斗游戲尚有2D、混合渲染(2.5D)以及全3D的區別,但這就不是按游戲方式分類的范疇了。不過幾乎所有的格斗游戲的游戲方式都相同。除了一點小差異,那就是3D格斗游戲由于視角會轉換,不能再使用往后的按鍵作為防守,所以大多設有專用的防守鍵。以下是并不以“動作”作為主體的游戲,但都含有較多的“動作”元素。
動作冒險游戲(Action Adventure Game,簡稱為AAG),冒險游戲的分支之一。
動作角色扮演游戲(Action Role-Playing Game,簡稱為ARPG),角色扮演游戲的分支之一。
模擬格斗游戲(Simulation Fighting Game,簡稱為SFTG),以精確到和現實一樣的招式為主的格斗游戲,模擬游戲的分支之一。
音樂動作游戲(Rhythm action games),以強烈的動作感搭配音樂節奏進行的游戲。
三、中班幼兒體育關于跳的游戲有哪些
一、活動目標:
1、利用器械練習助跑跨跳等動作,發展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敏性。
2、引導幼兒積極動腦,積極探索新玩法,提高幼兒克服困難及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3、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遵守活動規則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二、活動準備:
1、與幼兒人數相等的頭飾、球及紙棒(紙棒分為紅、綠兩種)。
2、場地布置:
第一組:輪胎架起竹梯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20厘米)一堆果子
第二組:走木樁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30厘米)一堆果子
第三組:輪胎堆成的小山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40厘米)一堆果子
3、錄音機,磁帶
4、活動前檢查場地上是否安全,幼兒的衣著、鞋襪是否合適。
三、設計思路:中班幼兒,在身體發育上已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動作技能上也有了較大的發展潛能,動作的協調性增強,體力明顯增強,活潑好動,喜歡嘗試一些新奇、富有挑戰性的動作、玩法的活動。與同伴也開始出現一些合作關系,來獲得對身體運動的經驗,也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識。跳躍是中班孩子較喜歡做的動作,助跑跨跳過一定障礙物能使他們獲得對自己身體發展的自信心等。為孩子們制定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的以及本班幼兒實際發展情況的活動內容,通過嘗試、模仿、練習,可以讓他們動作更輕松、自然、協調,從而提高他們的身體綜合素質。
四、活動過程:
(一)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1、“你們看我是誰”,(孫悟空)“對,我是猴王,現在請我的小猴戴上頭飾”。
2、出示紙棒問:“咦!這是什么?”(金箍棒)“它是我們鍛煉身體的好伙伴”。
3、“孩子們跟著猴王一起來做動作”:耍棒、爬山、采果、眺望、撓癢。
(二)提供材料。自由練習。
1、教師引導:“你們能想出玩紙棒的各種方法嗎?比一比誰的辦法最多,本領最大。”
2、小猴分散自由玩紙棒如:雙腳立定跳過紙棒、用手頂紙棒、擊劍、助跑跨跳紙棒等。教師觀察各種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活動狀況
(三)難點練習,重點指導。
1、孩子們把紙棒都擺成小河,跟著猴王一起來學習跨過小河。教師講解動作要領:“兩手半握空拳,屈肘于體的兩側,距小河5—8步,跑到小河前,一只腳用力蹬地,另一條腿跨跳過小河,單腳落地,保持平衡。”
2、幼兒自由練習數次,幫助膽小的幼兒能跳過20厘米的距離,鼓勵敢于嘗試難度大的幼兒。
3、“你們的本領練得怎樣了?”集中魚貫練習,一個跟著一個。(分成三組進行)教師隨機觀察指導。
(四)玩游戲:運果子孩子們對面有許多果子,我們一起把果子運回家吧。(幼兒自由選擇不同難度、內容的路徑運果子)游戲分兩遍(第一遍自由練習,第二遍在第一遍的基礎上調整難度以及強調規則,幼兒在進行第二遍時還可再選擇路徑)第一組:輪胎架起竹梯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20厘米)一堆果子第二組:走木樁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30厘米)一堆果子第三組:輪胎堆成的小山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40厘米)一堆果子
(五)結束活動:放松身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