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13個月寶寶大動作有哪些
13個月寶寶大動作有哪些
13個月寶寶大動作有哪些,寶寶的身體健康對于父母來說是最重要的,在小寶寶們出生以后,是完全沒有行動能力的,而且因為頸部骨骼和肌肉比較最弱,以下看看13個月寶寶大動作有哪些。
13個月寶寶大動作有哪些1 1、獨立邁步
大部分寶寶在一歲一個月時能自己走了,不過還不穩當,一般來說在14個月或者15個月時,寶寶就會走的很好了。如果寶寶學步比較晚,媽媽也不用擔心,很多正常的孩子到16個月或者17個月才會完全學會走路,媽媽平時要科學的引導,讓寶寶勇敢的邁出自己的第一步。
2、小手越來越靈活
13個月的寶寶雙手已經變得非常靈活,能夠在大腦的支配下做各種動作,手指的靈巧程度也進一步提高,可以把盒蓋打開,也可以把蓋子蓋上。
3、理解一部分詞匯的意思
媽媽或許或許對寶寶說話還有一大半聽不懂,但是寶寶卻開始理解家人在她身旁說的大部分詞匯了,這個年齡的寶寶基本掌握了50—100個詞,大多數寶寶都會說,媽媽、爸爸、再見等詞語。
4、學會用勺子
13個月的寶寶可以自己拿著食物吃,也能夠自己拿著奶瓶喝水或者喝水。
但是讓寶寶學會自己拿著勺子吃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幾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父母要有耐心。
剛開始寶寶拿著勺子來回揮動、敲打東西,把勺子丟在地上,或者放到嘴里都不必太在意。
13個月寶寶大動作有哪些2 1、穩穩的走幾步了
按照嬰幼兒大動作發展順序,“學走路”這一項技能,85%的寶寶具備這樣的規律:
13.3個月,開始走1-2步,就會倒入大人的懷里;
14.8個月時,會比較穩當地獨自走幾步;
15個月時,會獨自走路。
13個月的寶寶,有些寶寶已經能走幾步了,但是可能他們喜歡在水平的地上走著,會扶著窗臺或沙發來回的走,也喜歡在臺階上爬,下臺階的時候還懂得保護自己,會用一只手扶著障礙物慢慢的“倒退”著下。
建議:
①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鍛煉。
在寶寶學走路階段,很多家長看到寶寶爬臺階覺得比較危險,就會去阻止寶寶,這樣反而容易驚嚇到寶寶而摔倒、破皮流血等。
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寶寶獨立走路的這個過程不僅鍛煉了寶寶的身體也促進了智力的發育,使得寶寶手、腳更協調的運動,遇到對自己不利的障礙物寶寶也懂得要避開。
家長們要做的就是做好防護措施,而不是直接去阻止寶寶前進的步伐。
②家長心態要平衡,不要太過焦慮。
由于每個寶寶的發育水平不一樣,有的寶寶會走路早,有的寶寶會走路晚,就像我朋友家孩子,和我兒子一樣大,她家娃11個月就能自己走兩步了,我兒子是在一歲多才開始能撒開手走兩步的。
家長要平衡好心態,不要焦慮,這基本的技能,寶寶遲早都會學會的,家長只是正確的多幫助寶寶練習就好了。
2、小動作不斷
13個月的寶寶,手指的協調能力已經比12個月之前強很多,所以每天會上演各種小動作:
寶寶會自己拿著小水杯喝水了,雖然拿的不是很穩,常常把杯子里的水灑的到處都是,但是他們覺得“自己喝水”會非常有成就感;
吃飯的時候也有“想要自己吃飯”的沖動,可能會拿走喂他吃飯的勺子,或者握著媽媽的手一起喂飯給自己吃;
有的寶寶在媽媽包餃子或制作面食時,他們就要面團跟著學著玩,會特別開心;
還有的寶寶看到媽媽喝飲料,他們也會伸手想要擰開瓶蓋喝幾口。
建議:鼓勵寶寶自己去做一些事情!
家人在照顧寶寶時,可能會覺得寶寶的這些“小動作”很耽誤事、很浪費時間,所以總是會主動幫寶寶完成;就像吃飯,很多家長直接給寶寶喂飯吃,有時候寶寶表現出想要抓飯吃的欲望會被家長制止,有的家長雖然也偶爾給寶寶“自己吃”的機會,但會嫌棄寶寶弄的到處都是,并沒有正面的鼓勵和肯定寶寶“自己吃飯”。
但其實,這是寶寶健康發育的一個體現,只有通過這些小動作讓寶寶不斷的得到嘗試和鍛煉,寶寶的智力和協調能力才能更好的發展。
3、搶玩具
寶寶在這個階段已經和外面的`小朋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會有自己喜歡的“小玩伴”,他們一起玩的機會比較多,所以也經常會為搶玩具而哭鬧。
家長要清楚的是:這么大的寶寶,對“搶”的概念還比較模糊,他們只是單純的想得到這個玩具,想玩一玩;或者他們把“搶玩具”會當成一個讓自己開心的游戲;亦或者是他們覺得這是和小朋友們“友好相處”的一種方式。
建議:正確引導是關鍵!
作為家長,當小朋友出現“不當行為”時,千萬別開心于“寶寶會搶玩具玩了”覺得這是寶寶強勢聰明的表現;而是應該告訴寶寶“這是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只有經過別人同意了才可以拿過來玩”。
也千萬不要覺得寶寶聽不懂,或寶寶尚小還不用管教,甚至是在大人的幫助下幫寶寶拿到玩具,這樣只會讓寶寶覺得哭鬧非常有效果,自己搶玩具的行為是正確的。
4、敲東西玩
1歲左右的寶寶,大多數都喜歡拿著東西敲,而且敲出來的聲音越大他們就越來勁、越開心,邊敲邊咯咯的笑。那有的家長就會覺得這樣太吵了或是擔心寶寶把東西敲壞就會去阻止寶寶,其實這也是錯誤的!
建議:陪著寶寶一起去敲、去感受!
其實,這個年齡的寶寶敲打東西是認知世界的一種探索方式,通過各種物體之間敲打碰撞發出的不同聲音,讓寶寶感知到不同的音效,是有利于刺激寶寶的大腦反應,引起寶寶的好奇心和思考。家長可以讓寶寶適當的敲打不同的東西,發出不同的聲音,讓寶寶來聽、來感受。
寶寶在敲打的時候家長也最好在旁邊注意寶寶的安全,有的東西不能敲,特別容易碎,因而即使玩,家長要協助好寶寶,把握好力度,愉快的玩耍。
寶寶除了前面幾點比較明顯的變化,在13個月以后的每天里都可能出現新的變化,比如寶寶突然就會叫“奶奶”了;寶寶突然就能放開手走臺階了;寶寶聽到自己名字懂得回應了……面對寶寶每一次的進步,媽媽們都要多鼓勵寶寶,這些正面積極的回饋信息都有助刺激寶寶大腦發育,也能讓親子關系更健康、穩固。
13個月寶寶大動作有哪些3大動作能力訓練(14個月)
○動作游戲
和小孩在地上玩多種動作游戲,如與小兒玩球、踢球等,這樣可鍛煉小兒在獨立行走中自如地做各種動作。可讓小兒推著嬰兒車玩,教他推車前進,轉彎等,還可練習側身走,后退走,大人在一旁保護,并不斷表揚他走得好棒。
○拋球
給孩子一個玩的球,教他舉手過肩用力將球拋出,反復練習,直至能向前方拋球。以鍛煉平衡和動作協調能力。
大動作能力訓練(15個月)
○扶欄上下樓梯
大人牽著小兒扶欄上、下樓梯。讓小孩自己扶好樓梯扶手,一步登上,兩足站穩再向上邁步。熟練后放手也先從上樓梯開始。自己上樓梯后,家長再牽著孩子慢慢學習一步往下邁,兩足在臺階站穩之后,再伸足下邁。一面邁步,一面鼓勵“寶寶真勇敢”。
○會跑步
家長拉著小兒一只手教他慢跑步,可與孩子同跑,讓他模仿你跑,逐漸站在孩子前面拍手叫他跑過來。如果大人不幫助,他不會自己停止。
○雙足跳下一級臺階
大人用雙手牽著孩子從最后一級臺階跳下。孩子漸漸學會單手牽著跳下臺階,更喜歡在散步時由父母牽著手雙足往前跳躍。
大動作能力訓練(16個月)
○上臺階(樓梯)
如小兒行走比較自如,可有意識地讓孩子練習自己上臺階或樓梯,從較矮的臺階開始,讓小兒不扶人只扶物自己上,逐漸再訓練自己下樓梯。
○學跳、學倒退走
讓小兒練雙足跳,拖著玩具倒退走,或做“你來我退”的游戲,練習能較穩定及持續地倒退走。
○跑
與小兒玩捉迷藏、找媽媽的游戲。在追逐玩耍中有意識地讓小兒練習跑和停,漸漸地孩子學會在停之前放慢速度,使自己站穩。逐漸使小兒能放心地向前跑,不致于因速度快,頭重腳輕而向前摔倒。
○擲球
與小兒一同擲球,并說:“扔到我這邊。”父母各站一邊,小兒站中間,讓小孩學向兩個方向扔球。
二、適合17-18個月寶寶的游戲
適合17-18個月寶寶的游戲
游戲可以促進兒童的大腦發育。那么適合17-18個月寶寶的游戲有哪些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這塊。
1、畫畫走走(肢體動作)
用粉筆在地上畫一個大圓圈或橢圓。首先讓孩子沿著這條線行走,精確地在畫線上將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直到他可以很好地掌握平衡。然后鼓勵他端著一杯水走,不讓水濺出來,或是身上帶著鈴鐺,不讓鈴鐺發出聲音。
你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操縱著一個帶輪子、可以騎的小玩具跑來跑去,以掌握平衡。
2、傾倒東西(精細動作'智力/邏輯')
保證讓寶寶整年都可玩上“沙子”。你可以在室內做一個沙箱,裝上玉米、麥子或大米。用來做沙盒的可以是:小的帶蓋的塑料盆、桶或舊澡盆、舊衣箱等(注意要密封好)。給他幾件便宜的漏勺、篩子、煙筒、盆碗和鏟子,讓他玩上一兩個小時。
3、形狀知覺(視覺;智力/邏輯)
用相同的彩色積木塊組成不同的形狀'讓孩子用相同的色塊照著原樣拼出來。
4、讀書(聽覺/語言'視覺)
每天給你的寶寶讀30分鐘書,從無字的圖書逐漸發展到簡單的讀物。適合這個年齡段幼兒的`圖書通常應清楚、實用,而且配有簡單的說明或圖片。寶寶也喜歡那些有特殊形狀的書,喜歡具有各種不同織物手感的書。這些做法有助于增強寶寶感覺的敏感性,并增加不同的閱讀體驗。
5、家庭音樂(聽覺/語言'肢體動作)
播放一些可以伴有身體姿勢的歌曲。通過相應的動作表現出語言的意義,更有助于讓寶寶記住詞語的意思。
;
三、適合元旦晚會玩的小游戲
1、脖子接氣球
要求:參加人數8人,兩隊,每隊4人,兩男兩女(岔開)。
游戲規則:第一個人用脖子夾著氣球,然后傳遞給下一個,下一個也只能用脖子來接,依此類推,看哪個隊傳遞的又快又不會丟氣球,勝利的隊伍給獎品。
2、智力體力大考驗
要求:參加人數8-10人,一男一女組,也可兩男,兩女一組但在游戲中不利于。
缺點:比較消耗體力。
游戲規則:選好兩人一組之后,站成一排,主持人在他們的對面10米遠處,在主持人前面放一把椅子,主持人先說出要答的問題,然后吹哨其中一人要背另一個人跑到主持人面前,只要其中一對觸到椅子上便是第一個到達者。可直接答主持人的問題,回答錯誤,再重新開始,只有回答正確的一對才可以去休息,答錯者繼續游戲。最后評出智力最差的一對演節目。游戲期間問題太難的主持人可以提示。
3、瞎子穿拖鞋
概要:蒙眼前進5步或6步穿拖鞋的游戲。
方法:
1、各隊輪流派出1人;
2、把拖鞋放在起點前方5步的地方;
3、回到起點蒙眼旋轉三次以后出發;
4、能夠準確前進5步,第6步穿到拖鞋教多的一組獲勝。
參考:進行中對方可以用錯誤的指示來擾亂。
4、誰是臥底
在場8人中7人拿到同一詞語,剩下1人拿到與之相關的另一詞語。
每人每輪用一句話描述自己拿到的詞語,既不能讓臥底察覺,也要給同伴以暗示。
每輪描述完畢,所有在場的人投票選出懷疑誰是臥底,得票最多的人出局。若沒有人的得票超過半數(50%),則沒有人出局。若臥底出局,則游戲結束。若臥底未出局,游戲繼續。
反復2-3流程。若臥底撐到最后一輪(場上剩3人時),則臥底獲勝,則大部隊勝利。
如果玩的人大于8個,建議有兩個臥底或一臥底一幫兇。(幫兇見下)
其他規則:“幫兇”,在游戲中加入角色“幫兇”,隸屬于臥底一方。幫兇不知道身份詞,但是知道臥底是誰。勝利條件同臥底。(注:幫兇不能第一個說話)
5、成語接龍
用四個字成語的最后一個字與下一句成語的第一個相同的字【音同就可以】,首尾相接不斷延伸,形成長龍。
在成語接龍中,第一句成語稱為龍頭句,該成語的第一個字則稱為龍頭字。同時把首尾相接的這個字,稱為關節字。
若數龍組合,則每個龍頭字組成一個主題詞。
擴展資料
游戲是所有哺乳類動物,特別是靈長類動物學習生存的第一步。它是一種基于物質需求滿足之上的,在一種特定時間、空間范圍內遵循某種特定規則的,追求精神需求滿足的社會行為方式。
合理適度的游戲允許人類在模擬環境下挑戰和克服障礙,可以幫助人類開發智力、鍛煉思維和反應能力、訓練技能、培養規則意識等,大型網絡游戲還可以培養戰略戰術意識和團隊精神。
但凡事過猶不及,過度游戲也會對人的身心健康產生危害。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版《國際疾病分類》,“游戲障礙”,被列為疾病。但是游戲障礙與人們口中說的游戲成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容易混淆
游戲成癮和游戲障礙有明顯的程度區別
游戲有智力游戲和活動性游戲之分,又翻譯為Play,Pastime,Playgame,Sport,Spore,Squail,Games,Gamest,Hopscotch,Jeu,Toy。現在的游戲多指各種平臺上的電子游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