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幼兒園七個基本動作
幼兒園七個基本動作
幼兒園七個基本動作,孩子對于父母來說是很重要的,作為一個初學者的家長,父母對于孩子的一切都是很關心的,而且照顧孩子不是簡單的事情,下面看看幼兒園七個基本動作。
幼兒園七個基本動作1有走、跑、跳、鉆爬、投擲、平衡、攀登和翻滾。
基本動作練習是人體走、跑、跳、投擲、攀登動作和發展平衡能力的練習。幼兒園體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基本動作的發展能使肌肉得到鍛煉,提高機體的活力,促進幼兒身體發育和身體健康。
培養幼兒對空間和時間的定位能力,使幼兒動作準確、協調和具有表現力,形成優美、正確的姿勢。基本動作的發展還與發展幼兒各種心理過程有密切聯系。
幼兒走步的動作要求
幼兒走步動作應逐步做到:上體正直,自然挺胸,肩部肌肉放松,眼看前方;兩臂前后自然、輕松擺動,向前擺動時,肘關節稍彎曲;向前邁步方向正,兩腳落地要輕,步幅大小適宜、均勻;精神飽滿,節奏感強;集體走時,學會保持適宜的間隔、距離。
各年齡班幼兒走步動作的要求與游戲
幼兒跑的動作要求
幼兒跑步動作應逐步做到:上體正直稍向前傾;積極向前抬退、用力后蹬,落地輕而穩;兩手半握拳,兩臂屈肘前后自然擺動;眼看前方,用鼻子或口鼻同時呼吸,自然而有節奏。集體跑步時,學會保持適宜的間隔、距離。
各年齡班幼兒跑步動作的要求與游戲
幼兒跳躍的動作要求
幼兒跳躍動作種類很多,無論那種形式跳躍動作,都包括預備、起跳、騰空、落地四個階段。
預備階段包括原地和助跑兩種方式。原地預備動作是屈腿、體前屈、兩臂后擺;助跑動作要求是輕松、自然、不減速。起跳有單腳和雙腳兩種:單腳起跳時,
起跳腿用力蹬直,擺動腿快速向起跳方向擺起;雙腳起跳時,兩腿用力蹬地,擺臂跳起。
騰空階段要保持身體平衡、完成規定任務。
落地也有兩種形式:單腳落地要繼續向前跑幾步緩沖;要屈膝緩沖,保持平衡。
幼兒園七個基本動作2適合兒童的運動項目如下:
一、3~6歲孩子,適合坐位體前屈、跳舞、跳遠、攀爬等運動,如果走、跑比較穩,可以練習單腳跳、跳繩、踢毽子,或用手接球、投籃、踢足球。
3~6歲孩子處于平衡性、柔韌性發展的靈敏期,這個期間可進行平衡和協調性、柔韌性訓練。
二、7-12歲應以游泳、跑步等有氧運動為主,外加一些簡單的對抗項目,比如跆拳道、擊劍練習等,還可以做一些小的負重力量訓練,如仰臥起坐、啞鈴操等。
有條件的話,可以嘗試一些器械練習,比如輪滑,或參與集體運動,如打乒乓球、羽毛球。
三、13~17歲,男孩可以做一些力量、速度、對抗性、爆發性的運動項目,比如跆拳道、擊劍、短跑、足球、籃球、排球;女孩推薦瑜伽、長跑、騎自行車、滑雪等有氧運動。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這個階段都需要進行一定的力量訓練,以促進肌肉體積與力量增長。
對于兒童應根據其年齡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
安全、適度的運動對孩子成長非常有利。只有根據年齡段選擇合適的運動,才能事半功倍。
20xx年,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等部門共同發布兒童青少年家庭運動倡議:科學運動是給孩子最好的呵護,家長在為孩子安排運動時,要根據不同年齡特點重點培養。
幼兒園七個基本動作3兒童運動項目
一、攀爬運動
一個優秀的幼兒園內都有會設有攀爬裝置,包括滑梯,繩網,過吊橋等練習身體的平衡能力。攀爬活動需要孩子調動全身的各個部分協調運作,需耍手、腳、眼及身體的綜合配合。
孩子攀握攀爬運動的技巧,可以促進孩子身體的協調性,使他們身千更靈活,反應更敏捷。每當孩子攀爬到一個新地方,由于距離高度的變化,給孩子的視覺帶來新的感覺和體臉,既有助于培養孩子的空間概念,又有助于孩子從新的角度去觀察環境。
二、戶外奔跑
戶外奔跑,注意不是長跑,兒童不適合進行長跑訓練,有的家長讓孩子跟自己進行慢跑練習,其實是錯誤的。
兒童只適合自由的嬉鬧式的奔跑,比如抓人游戲就比較好,時間也需要控制。
三、球類運動
不管是踢球、運球、排球,投擲球、躲避球......都對兒童全身發育是非常好的。但注意幼兒不適合練習網球等球拍類的運動,對肌肉生長不好。
孩子5歲后,身體運動機能才真正開始向成熟發育,這種發育有人快有人慢,所以一般我們認為6歲后,才是進行某些運動的合適時機,有的孩子則可能需要到7、8歲才準備好。
四、障礙游戲
障礙游戲,或者是一些“探險”類游戲,是一類綜合項目,包括在樹林里奔跑,躲避樹木(當然是比較稀疏的樹林),還有比如走獨木橋、翻滾、躲閃等等。
五、精細動作
孩子手部的精細動作的.發展遵循了從混濁到分化,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發展規律。操作積木、抓取小球等,有利于孩子雙手協調能力的發展。
六、有氧健身操及舞蹈
適當的舞蹈類訓練有助于正處于快速生長發育時期的孩子的形體發展,舞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配合。通過音樂與舞蹈動作的和諧達成動作協調性的'訓練,還有助于鍛煉肢體的靈活性、柔韌性,培養審美情感,提高身體素質。
七、團體規則游戲
通過玩耍,兒童了解自己的周圍世界,在玩耍中培養與其他人積極相處的能力,能有效的培養孩子的秩序感。
通過玩耍,兒童學會以適當的方式關注別人,在玩耍中發展兒童天生的好奇心,鍛煉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自主性。
8、幼兒游泳
早期幼兒接觸游泳能有效地刺激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及肌肉和骨骼系統的發育,促進幼兒大腦、骨骼和肌肉的發育,激發幼兒的早期潛能。
九、皮劃艇運動
在劃行運動世界里成長,是所有兒童最美好的時光之一!休閑皮劃艇不會游泳也可參加,但專業皮劃艇訓練想要快速成功幾乎是不存在的。
兒童通過堅持皮劃艇練習、敞開心扉傾聽教練的教導等,會成長為一個健康又快樂的小槳手。
十、帆船運動
OP級帆船是帆船級別中最小的帆船,xx47年由知名設計師Clark Mills先生設計,是一種小型單人操作的帆船,最初設計目地就是給孩子們學習帆船用的。
OP帆船可以鍛煉孩子的獨立動手能力,提升孩子平衡力、協調性,提高判斷力和應急處理能力,以及對環境的適應和駕馭能力;還能培養孩子一種新的生活運動方式,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培養良好的樂觀積極的態度。
適合的教學形式,是小孩堅持運動鍛煉的最大動力。課程設置、內容組成和老師(教練)教學形式,從小孩對運動項目的情緒反饋上可以做考評。家長的正確認識也極為關鍵。
不少家長舍棄了興趣第一的原則,等同于舍棄了體育鍛煉的捷徑。在運動項目調整時,也需要優先考慮興趣優先這一原則。而在身體波動期(比如身高變化的時期:10-16歲),可以適當的避免高強度或有碰撞的運動項目(籃球、足球等),減少骨骼損傷的概率。
二、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寶寶的身體健康對于父母來說是最重要的,在小寶寶們出生以后,是完全沒有行動能力的,而且因為頸部骨骼和肌肉比較最弱,以下看看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1踢出第一步:四肢被動操
游戲目的:這個游戲可以強健寶寶的上肢與下肢的肌肉,并開發寶寶的節奏感。尤其是通過下肢被動游戲來鍛煉寶寶的下肢肌肉,促成寶寶踢出第一步。
準備工作:柔軟的地板墊、較硬且整潔的床、干凈的床單或者浴巾。
游戲方法:
1、寶寶清醒時,讓寶寶仰面躺著,將寶寶置于鋪好墊子的硬板床上,為寶寶唱兒歌或者播放樂曲。播放音樂的時間不要過長,一般3-5分鐘即可,防止寶寶疲勞。
2、按照歌謠的節拍輕輕移動寶寶的胳膊和腿,使寶寶感到舒適、愉快。如果寶寶緊張、煩躁,可暫緩做操,改為皮膚按摩,使之適應。
3、接著做上肢運動,媽媽握住寶寶的雙手,做“上、下、內、外、屈肘、伸肘”,就好像讓寶寶劃槳一樣。媽媽邊唱兒歌邊做動作,配合的兒歌是“我是個小小劃槳手”:劃呀劃,劃呀劃,我是個小小劃槳手,帶著媽媽去游玩。劃呀劃,劃呀劃,我是個小小劃槳手,小小船兒被我劃得飛快。
4、媽媽再握住寶寶的雙腳做一前一后地幫他做“上、下、內、外展、合攏、屈膝、伸直”,就好像讓寶寶踩自行車一樣。同時配合的兒歌是“我來踩自行車”:踩呀踩,踩呀踩,我是個小小的賽車手,帶著媽媽去比賽。踩呀踩,踩呀踩,我是個小小的賽車手,自行車被我踩得飛快。
5、然后用手掌在寶寶身體兩側上推拿一下,再讓寶寶俯臥,在背部再上推拿一下。做完這套游戲再給寶寶洗澡。在給寶寶換尿布、洗澡后穿衣服時,都可以玩一會兒以上的四肢被動游戲。
青蛙望天
抬起小小的頭:青蛙望天
游戲目的:訓練頸部肌肉,使之能支撐頭部抬起時的重量,開闊視野。
生后30天時寶寶的下巴可支在床上向上看,60天時下巴可離床3—5厘米抬頭向上看。
準備工作:較硬的床,或者地板墊子。小紅球。
游戲方法:
1、讓寶寶趴著斜躺在媽媽的胸腹部,雙手放在胸前,媽媽雙手放在寶寶頭側,唱著兒歌,吸引寶寶抬頭。
2、兒歌是:一只小蝌蚪呀,變成了小青蛙,哇哇,哇哇,對著天空望一望,對著媽媽笑不停。一只小蝌蚪呀,變成了小青蛙,哇哇,哇哇,對著天空望一望,對著爸爸笑不停。
3、如果寶寶經過努力看到了媽媽的臉,媽媽就將臉碰碰寶寶的臉,獎勵下寶寶。
4、接著還可以試著使用道具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如使用紅色小球,在他眼前的高處晃動,還可以配兒歌:小青蛙,望呀望,天上有什么?寶寶使勁兒抬——頭!加油!加油!加一—油!看看這是什——么?這是一個紅球球、
5、念這首兒歌的時候應注意節奏;寶寶感覺語言的節奏美。每個寶寶的動作發展差異較大,媽媽應仔細觀察,等寶寶有了相應的能力再開展這個游戲,且游戲時間不宜過長。
6、如果寶寶看到這個紅球了,很興奮,就將球拿回來,輕輕的放在寶寶的手里,讓他玩會兒,就算是他視覺捕捉到的獎勵。
烙燒餅
翻動肉肉的身軀:烙燒餅
游戲目的:練翻身90度,熟練地向兩側翻身是為下月作180度翻身做準備。
要讓寶寶自如地向兩側翻身,才有可能順利地作雙側180度翻身。
準備工作:柔軟的床、能發出響聲的彩色小玩具
游戲方法:
1、媽媽和寶寶一同仰臥在床上,媽媽翻身,示范給寶寶看,引導寶寶和自己一起翻身。
2、如果寶寶不會翻,媽媽就把雙手放在寶寶臀部和頸部的邊說兒歌邊給寶寶翻身,翻身的速度不要太快。兒歌的內容是:烙、烙、烙燒餅,烙出一個大燒餅,翻、翻、翻燒餅,翻了一下又一下,喲!燒餅烙熟了,燒餅香噴噴。
3、給寶寶翻身的時候,親親寶寶,逗寶寶笑、
4、接著讓寶寶仰面躺著,媽媽坐在寶寶頭頂的前面,把一個能發出響聲的彩色小玩具舉到寶寶的面前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然后把玩具移到一側。動作要慢并鼓勵寶寶伸手抓取玩具。
5、如果寶寶自己翻過身來了,就把玩具給寶寶玩。在做幫助寶寶翻身這些動作時,媽媽可以邊幫助翻身邊唱:翻身、翻身、小家伙,從肚子到后背。翻身,翻身,小家伙翻過去后,還得翻過來。
6、在寶寶頭部的另一側重復同樣的動作,如果寶寶自己已經翻過部分身體,還需要一點點幫助的話,那就輕輕地推一下。
拉一拉,坐起來
成功的學會坐:拉一拉,坐起來
游戲目的:練坐,也可以鍛煉寶寶全身的肌肉,對他日后練爬行和學走路都有幫助。
準備工作:柔軟的床
游戲方法:
1、寶寶仰臥在床上,你用雙手緊握住寶寶的雙手,感到寶寶在用力時,慢慢地將他拎起來,使他從躺的姿勢變成坐的姿勢。每天可以玩三四次。
2、媽媽抱著寶寶,爸爸拉住寶寶的肘部和前臂,邊唱兒歌邊扶寶寶坐起。兒歌內容是:“拉大鋸,扯大鋸,外婆家,唱大戲,媽媽去,爸爸去,小寶寶,也要去。”根據兒歌的節奏,把寶寶輕輕地拉起再放下。
3、慢慢的寶寶能半坐起來時,媽媽半躺在床上,讓寶寶面對面坐在媽媽的大腿上。
4、媽媽拉住寶寶的雙手,媽媽的雙腿前后搖擺,讓寶寶有騎在馬上的感覺。寶寶自然的前后坐起。來回拽動,唱以下的歌謠。“騎大與,騎大馬,上高山,跨過河,咔噔咔噔,跨過河!”。
八爪魚爬行法
爬出精彩世界:八爪魚爬行法
游戲目的:練爬
準備工作:寬敞的空間
游戲方法:
1、在臥室里騰出一塊地方鋪上毯子或泡沫塑料板讓寶寶學爬。將床架、桌子腿及硬的能碰傷寶寶的地方用舊布纏裹,把床底下打掃干凈,因為寶寶會爬進去夠取東西。
2、讓寶寶做出爬的姿勢,腹部離地,媽媽疊在寶寶上方,跟寶寶姿勢一樣。
3、媽媽兩手握住寶寶兩手,并用膝蓋頂住寶寶的腳底板,手把手教寶寶爬。
4、注意寶寶練習爬行的順序,爬行時先出右手和左膝,再出左手和右膝,在出右手時身體扭向左而出左膝,在出左手時身體扭向右而出右膝。有條不紊才能保證身體平衡、
5、媽媽與寶寶疊一起,就像一只八爪魚,反復地爬。還可以唱兒歌:爬呀爬,爬呀爬,我是一只小小的八爪魚;爬呀爬,爬呀爬,媽媽是一只大大的八爪魚;媽媽帶著我一起爬呀爬。
懷抱學步法
勇敢邁出第一步:懷抱學步法
游戲目的':學走路,訓練身體的協調性與靈活性。
同時給寶寶很好的保護,讓親子之間的感情充分交流,爸爸媽媽別忘了鼓勵寶寶,用愛的懷抱鼓勵努力行走的寶寶。
準備工作:平滑的地板
游戲方法:
1、爸爸與媽媽各蹲一邊,相距幾步遠,伸開雙手迎接寶寶。讓寶寶能在爸爸媽媽的懷抱間行走。
2、寶寶先從媽媽這邊走出,爸爸在另一邊呼喚寶寶的名字。讓寶寶獨自向爸爸走幾步,撲向爸爸的懷抱,寶寶撲向爸爸的時候,爸爸給寶寶一個親吻和擁抱。
3、寶寶再從爸爸這邊走,媽媽在另一邊唱著兒歌,吸引著寶寶。“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開開左門,開開右門。媽媽回來了。快來迎接媽媽,快來抱抱媽媽。寶寶真乖”。寶寶又轉身走幾步,撲向媽媽的懷抱。
4、這樣往返,讓寶寶成功脫離手牽手的學步方式,勇敢邁出第一步。
5、也可以這樣做,爸爸蹲下,與寶寶面對面,扶著寶寶雙臂站著,爸爸拉著寶寶的雙手,雙臂按節奏打開、合上,然后帶著寶寶分別往左、右走,再向前向后走,拉著寶寶的小手對拍手。整個游戲是有節奏的,爸爸嘴里唱著兒歌,讓寶寶的動作也隨節奏。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2踢毽子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游戲準備:毽子、硬紙板
玩法要領:
1、爸爸媽媽將扎有繩子的毽子拎高,讓寶寶用腳踢懸吊著的毽子,一邊踢一邊數,數數可以踢幾個。也可以讓寶寶自己拿著毽子,一只腳著地,另一只腳踢。
2、鼓勵寶寶手拿硬紙板,向上拍打毽子,并試著接住,同樣可以一邊接一邊數,看看能夠接住幾次。
游戲價值:
可以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身體平衡能力,練習抬腿動作。
小提示:
寶寶剛開始可能很難接住毽子,家長可以幫助寶寶多玩幾次。
跳房子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游戲準備:沙包、在地上畫好格子
玩法要領:
爸爸媽媽讓寶寶將沙包(或鑰匙串、紙團等)扔到相應的數字格子里,可以雙腳跳、單腳跳或其它任何難度動作,跳到該數字格子里。依數字從小到大,跳到屋頂。2歲寶寶可以跨步,3歲寶寶可以雙腳跳,4歲以上寶寶可以嘗試單腳跳。
游戲價值:
可以鍛煉寶寶的跳躍能力,練習拾取動作等。
小提示:
沙包可以用家中其它常見物品代替,如鑰匙、紗巾、紙團等。
運動骰子能量大
適合年齡:3歲左右
游戲準備:標有不同動作的骰子和數量骰子
玩法要領:
和寶寶一起投擲骰子,爸爸媽媽擲出運動方式,寶寶擲出數字,看好顯示的動作和數字,寶寶和家長一起做相應次數的相同動作。如:爸媽和寶寶擲出“開合跳”“數字3”,就要和寶寶一起做開合跳3次。
游戲價值:
增加運動的趣味性,促進大動作的發展。
小提示:
家長可以和寶寶一起用廢舊紙箱制作骰子,還能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3寶寶的大動作是指什么?
粗大運動簡稱大運動或大肌肉運動,是運用個體功能,配合大肌肉運動,以有計劃、有系統的肢體運動來改善個體的運動機能,促進身心發展。簡單地說嬰幼兒的大動作通常包括翻身、坐立、爬行、走、跑、跳、鉆、投、拋、攀等,粗大動作發展是嬰幼兒大腦成熟的一項重要指標。
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大運動,孩子上幼兒園后,將學會拍球、跳繩、跳彈簧床,使個體在生活空間中的動作更為精密與敏捷,通過這些訓練,兒童能在手、眼、腳的配合與協調方面大為加強,在動作的速度、方向、力量與變化等方面,也會更加成熟。
02嬰幼兒大動作發展有什么規律?
嬰幼兒的大動作發展是遵循一定的規律發展的,具體的規律是按以下幾點進行:
①全身性再細化
嬰兒的最初動作是全身性的,籠統的,散漫的,然后慢慢逐漸分化為局部的、準確的、專門化的。例如:剛出生的寶寶,他哭鬧的時候,會全身扭動,手腳并動,但這些動作都是籠統的,并不準確。
②從上部到下部
嬰兒的大動作發展是從身體上部動作到下部動作,最早的動作是在頭部,其次在軀干,下肢。就是沿著這樣方向發展:抬頭、翻身、坐、爬、站、行走等。
③大肌肉到小肌肉
寶寶的大動作是按照先大肌肉動作再到小肌肉動作這樣的發展的方向。
03嬰幼兒大動作發展有什么特點?
不同的年齡階段,嬰幼兒的大動作發展特點不同,父母要根據寶寶的大動作發展特點,進行相應的運動訓練。下面我們來看看每個階段的特點,對照一下自己寶寶,看看是否達標?
0~1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0~1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以移動運動為主,比如:躺、爬、站等。
1~2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到了1~2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由移動活動向基本運動技能過渡,如:爬(障礙爬)、走、滾、踢、扔、接等。
2~3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到了2~3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以基本運動技能為主,向各種動作均衡發展,如:走(向不同方向走、曲線走、側身走或倒著走)、跑(追逐跑、障礙跑)、跳(原地跳、向前跳)、投擲運動器具、蕩秋千、蹬童車等。
04不同年齡寶寶,如何進行大動作訓練呢?
嬰幼兒動作發展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肢體動作發展要求,爸爸媽媽應該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來選擇適宜的運動游戲進行訓練。下面我們針對四個不同時期,如何選擇合適的大動作訓練游戲?
(1)寶寶的原始反射支配時期
0~6個月的嬰兒應選擇與仰臥、側臥、俯臥、翻身、蠕動、抱坐、扶坐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翻身游戲。
具體玩法:
①拉手翻身
寶寶仰臥的時候,家長拉起其一只手,帶動其身軀翻轉過來變成俯臥,也可以由俯臥再拉手變成仰臥。
②被單翻身
將寶寶放在被單上,家長抓住被單的兩個角,輪流拉高或放低,讓寶寶在被單里滾來滾去,體驗翻身的要領。
③翻身過物
待寶寶能夠隨心所欲地翻動身體時,家長可以在床上擺放一些障礙物,如枕頭、棉被等,讓嬰兒從上面翻過去。
溫馨提示:不同的翻身游戲,適合4~6個月寶寶,每次玩的時間不宜太長,控制在1~2分鐘,每天次數可以根據寶寶的情緒和狀態而定,情緒和狀態好的情況下,可以多玩幾次。在玩翻身游戲時,最好選擇在喝完奶半小時以后。
(2)寶寶的步行前時期
7~12個月的嬰兒應選擇與坐、爬行、扶站、姿勢轉換、扶走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為寶寶推薦玩爬行游戲。
①雙側交互爬行
剛開始學習爬行的時候,給寶寶選擇平整的地面,鋪上爬行墊,把寶寶放在爬行墊上。寶寶爬的時候是右手前進,左腳跟進,然后左手前進,右腳跟進,如同四足動物行進的姿勢。
②上下斜坡爬行
寶寶掌握了一定的爬行技巧后,家長可以把寶寶放在有上下斜坡的地方爬行,每爬一步,身體就會感受到一次地心引力的變化,這種爬行過程可使前庭平衡系統得到充分的訓練。
③爬跪站坐訓練
寶寶已經很熟悉爬行方法后,家長可以給寶寶做一些升級爬行法。在爬行時,讓寶寶停下來改做其他動作,然后再繼續爬行,如把跪立、攀物站起、坐下俯臥等動作與爬行組合在一起,使寶寶能夠在爬行過程中不斷變換動作,刺激大腦細胞的活動,培養其平衡能力。
溫馨提示:爬行游戲適應6~12個月進行,每個寶寶喜歡的爬行的方法不同,家長不要強迫孩子。研究發現爬得好的孩子,平衡感更強,他們在走路的時候更不容易摔跤或磕磕碰碰,會爬行的孩子比不會爬行的自我保護意識要強。
(3)寶寶的步行時期
1歲~1歲半的幼兒應選擇與站立、獨立走、攀登、掌握平衡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在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走的游戲。
①推玩具車
寶寶剛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家長可以為寶寶選擇玩具車、手推車、學步推車等,可以讓幼兒用兩手扶著在地上推著走,借助車的力量學會如何邁步。
②跪著走
寶寶掌握了一定的走路技巧時,家長可以讓孩子跪在床上用膝蓋走路,有助于訓練他的平衡機能。
③跨越障礙物
孩子已經學會了走路時,家長可以在地上擺一些高約20厘米的障礙物,鼓勵寶寶跨過去,可以訓練孩子的單腳站立的能力。
溫馨提示:這個行走訓練游戲,適合10~36個的寶寶。寶寶學會行走,擴大了寶寶的認識范圍和活動范圍,同時也發展了寶寶的全身動作,促進了寶寶的心理發育。
(4)寶寶的基本運動技能時期
1歲半~3歲的幼兒應選擇與穩步行走、跑步、攀登樓梯、跳躍、單腳站立、翻滾、走平衡木、拋物、接物、旋轉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球的游戲。
具體游戲方法:
圍繞丟、拋、踢、拍、投等基本動作,變換有趣味性的方式進行游戲訓練。
拋球:讓寶寶抓著球,反復把球拋到墻上和地上指定的地方,可以幫助訓練孩子的肌肉和關節。
踢球:把球放在地上,讓孩子用腳踢著球走,或對著積木、易拉罐等目標練習踢球。
拍球:把球扔在地上,引導孩子用手去拍1~3次。
投球:用一只手或雙手做向前、向上、向下的投球動作。
溫馨提示:這個游戲適合1~3歲的寶寶,可以每天和寶寶多玩3~4次,每次控制在1~3分鐘,如果寶寶興趣很高,可以延長到5~10分鐘。
三、小學生課前手指互動游戲
百度找到的,只找到這幾個,你看下行不行哈
《我只猴子蹦蹦跳》
五只猴子蹦蹦跳,一只猴子摔一跤,撲通!
四只猴子蹦蹦跳,兩只猴子摔一跤,撲通!
兩只猴子蹦蹦跳,兩只猴子摔一跤,撲通!
沒有猴子蹦蹦跳。
《五根手指》
大拇哥睡了,二拇弟睡了,
高個子睡了,矮個子睡了,小不點睡了,
你睡了,我睡了,我們大家都睡了。
大拇哥醒了,二拇弟醒了,
高個子醒了,矮個子醒了,小不點醒了,
你醒了,我醒了,我們大家都醒了。
《大樹上面有個洞》
大樹上面有個洞,住著五只毛毛蟲,
大蟲出去看一看,二蟲出去招招手,
三蟲出去彎彎腰,四蟲出去扭一扭,
只有小蟲膽子小,就是不敢爬出洞!
小蟲小蟲你別怕,我們一起爬出洞。
《手指變動物》
一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
變成毛毛蟲呀
兩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
變成小白兔呀
三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
變成小花貓呀
四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
變成花蝴蝶呀
五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
變成打老虎呀
《小貝殼像房子》
小貝殼,像房子,一開一合,嘟嘟嘟
小海馬,揉揉揉,一來一去,游游游
大鯊魚,真危險,大嘴一張,啊嗚,啊嗚,啊嗚
《五只小猴蕩秋千》
五只小猴蕩秋千,嘲笑鱷魚被水淹
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啊嗚,啊嗚,啊嗚
四只小猴蕩秋千,嘲笑鱷魚被水淹
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啊嗚,啊嗚,啊嗚
三只小猴蕩秋千,嘲笑鱷魚被水淹
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啊嗚,啊嗚,啊嗚
兩只小猴蕩秋千,嘲笑鱷魚被水淹
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啊嗚,啊嗚,啊嗚
一只小猴蕩秋千,嘲笑鱷魚被水淹
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啊嗚,啊嗚,啊嗚
石頭剪刀布
石頭剪刀布,石頭剪刀布,做什么做什么,左手是石頭,右手是石頭,碰碰臉呀!碰碰臉;
石頭剪刀布,石頭剪刀布,做什么做什么,左手是剪刀,右手是剪刀,小白兔呀!小白兔;
石頭剪刀布,石頭剪刀布,做什么做什么,左手是布,右手是布,小螃蟹呀!小螃蟹;
石頭剪刀布,石頭剪刀布,做什么做什么,左手是石頭右手是剪刀,小蝸牛小蝸牛。
手指轉轉
一根手指轉轉轉,變成牙刷刷刷刷;兩根手指轉轉轉,成兔子跳跳跳;三根手指轉轉轉,變成叉子叉叉叉;四根手指轉轉轉,變成小貓喵喵喵;五根手指轉轉轉,變成老虎啊嗚;六根手指轉轉轉,變成電話喂喂喂;七根手指轉轉轉,變成老鼠追追追;八根手指轉轉轉,變成手槍啪啪啪;九根手指轉轉轉,變成鉤子鉤鉤鉤;十根手指轉轉轉,轉到身后藏起來。
《會變的小手》
我有一雙小小手,(伸出兩只小手拍兩下)
變成星星閃呀閃,(手握拳頭打開合上兩下)
變成風車轉呀轉。(手指相交在一起手腕轉動從左移到右)
變成蝴蝶飛呀飛,(大拇指重疊四指并攏手背向前做蝴蝶翅膀彎曲兩下)
我有十個手指頭,(雙手手背向前伸開轉向手心向前)
變成小鼓咚咚咚。(伸出食指上下敲擊其余手指彎曲)
變成小雞嘰嘰嘰。(食指拇指相碰呈三角形做小雞啄米狀)
變成小狗汪汪汪,(雙手大拇指放在太陽穴其他四指并攏豎起)
我有一雙小小手,(伸出兩只小手拍兩下)
又靈巧來又能干,(左右手輪流伸出大拇指)
我有十個手指頭,(雙手手背向前伸開轉向手心向前)
相親相愛不分手。(雙手合十相交握拳)
《我們的小手真靈巧》
一只小狗汪汪叫,(豎起大拇指,做小狗的耳朵)
兩只小兔跳跳跳,(豎起食指和中指,做小兔的耳朵)
三只孔雀真驕傲(大拇指和食指做孔雀的嘴)
四只小鳥飛得高(四指做小鳥的翅膀)
五只小貓喵喵喵(五指張開做貓爪)
六只大象在洗澡(手指變成六做大象鼻子)
七只烏鴉吃面包(手指變成七做烏鴉的嘴)
八只小雞啄櫻桃(手指變成八做雞嘴)
九只小蟲在吃草(手指變成九做小蟲爬)
十個小孩哈哈笑。(十指張開做小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