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80后游戲廳的經典老游戲 80后學生時代玩的游戲有哪些
80后童年游戲經典回顧?
1、扔沙包
2、跳
3、拍卡片
4、彈玻璃珠
5、老鷹捉小雞
6、跳皮筋
7、跳房子
8、捉迷藏
9、撿石子
10、踢毽子
我作為80后,以上10種游戲,我都玩過,隨便哪個游戲都可以玩到天黑。那時每到天黑的時候,就會聽到父母滿大街喊:XX,回家吃飯了。現在的我們已經為人父,為人母,而自己的父母已經老了,再也不會聽到父母滿大街呼喚我們乳名了
80后游戲廳的經典老游戲?
80后的游戲廳有許多經典的老游戲,比如有拳王979899,還有雪人雄弟第一代第二代,還有合金彈頭有許多嗯,還有很多飛行的游戲,比如彩金1945,橫版過關的有恐龍戰績,鐵鉤船長,到后期最經典的就是三國戰記,還有很多很多經典的游戲,一時間也記不起來,那個時候的游戲廳真的很好玩
80后學生時代玩的游戲有哪些?
打彈珠:在土地上,采用各種姿勢趴在地上,通常是跪在地上,為了彈中別人的彈珠,不知道磨壞了多少條褲子的膝蓋。
2、抓石子:這個游戲主要女生玩,規則很簡單,就是拋起的石子若沒接住,或者桌面上的石子沒抓起或沒抓夠數量,或者抓石子的時候手碰動了桌子上的其他石子,則游戲結束,該對方開始。游戲結束時,誰贏得的石子多誰就贏了。
3、丟沙包:現在很多超市里賣沙包,但玩的孩子貌似不多。這個游戲的規則也很簡單,玩時分成兩組,一組站中間,一組分成兩隊分別站兩邊,朝中間這組人身上扔沙包。中間的人若被沙包打中算死,直到同伴能用手抓住打手扔過來的沙包,一個沙包換一條人命。
4、翻繩:這個游戲現在有個別孩子在玩,但興趣不大了。
5、跳皮筋:現如今很少看到女孩子們跳了,那時翻看女孩子的書包,總能從里面拎出一根長長的皮筋來,而跳皮筋的花樣也是一套套的。
6、挑棍:收集一大把冰棒棍,洗干凈。玩的時候把手中的冰棒棍在一定高度上撒下,然后一根一根取出,抽取的時候只能拿一根,碰到別的棍兒算輸,輪到對方抽。抽出的歸自己,最后看誰的棍多誰就贏。
80后玩過的傳統游戲?
跳皮筋: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繩、跳猴皮筋,是一種適宜于兒童的民間游戲,流行在20世紀50至90年代。皮筋是用橡膠制成的有彈性的細繩,長3米左右,皮筋被牽直固定之后,即可來回踏跳。
跳房子:跳房子,也叫跳飛機,是一種世界性的兒童游戲,也是中國民間傳統的體育游戲之一,趣味性、娛樂性極強,曾深受廣大兒童的喜愛。
80后什么游戲最火?
1、《暴力摩托》,要說最能勾起玩家回憶的一款游戲,那應該就是《暴力摩托》了。在游戲中開著摩托車你追我趕。即便是被撞倒了,拍一拍身上的塵土又繼續競速,這應該就是最早的鬼火少年了吧。
《英雄無敵3》,相信玩家應該都不會陌生,是歐美著名的rpg游戲。玩家可以選擇六個戰役之中的一個來進行情節模式,也可以選擇場景來進行與電腦或其他玩家的對抗。想當初這款游戲一玩就是一天,十分上癮。
3、《紅警2》,著名的即時戰略游戲,與《魔獸爭霸3》一樣,統治著網吧很多年。講述的是愛因斯坦殺死希特勒后,蘇聯與盟軍開戰的故事。雖說是款好游戲,可游戲中存在的很多劇情,有點耗時。
4、《反恐精英》,CS 1.6是學校機房中必備的一款游戲,同時也是最早的一款fps射擊游戲。常常在電腦課的下課時間與同學們組隊打一局,即便只有短短十分鐘,可卻能快樂一天。
5、《魔塔》,作為一款策略型RPG游戲,《魔塔》是很多玩家的最愛。結合了數學思維和市場運營,玩家在游戲中不斷折磨,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失誤,也會導致你在關卡中寸步難行。不知道你們通關了嗎?
6、《帝國時代》,同樣是一款經典的戰略游戲,《帝國時代》的玩家也十分眾多,不過現在的年紀可能會稍微偏大一點。多資源的搭配與戰術的結合,讓人煥然一新,誰都想有一個統治全球的霸王夢想,現在這款游戲的玩家估計孩子都會打醬油了。
7、《極品飛車9》,《極品飛車》系列最經典的一款游戲,那應該就是《極品飛車9》了,也是我最愛的一款游戲。在游戲中開著跑車,與警車追逐,破壞,超速。甚至入迷那會,自己渴望著有一輛車,去大街上漂移。
8、《大富翁》,經典的棋牌游戲,無論是在線下,還是《大富翁》這款游戲總能讓玩家在一起其樂融融。隨機性的篩子再加上蛙跳,成為了這款游戲獨有的特色。雖說只是一款簡單的棋牌游戲,可背后卻藏有很深的故事。
9、《魔獸爭霸3》,聽說《魔獸爭霸3》要打算重置了,想想曾經的《魔獸爭霸3》真的算是游戲史上的里程碑。從種族到英雄,都有著自己的故事,讓玩家深愛不已。即便是依然還活躍在一些玩家的眼球。
10、《金庸群俠傳》是由河洛工作室開發的一款中國武俠RPG游戲,于1996年發行。根據金庸筆下的十四部武俠小說所改編,玩家可以與部份金庸小說人物共同冒險。正是由于這種高自由度的武俠世界,讓很多玩家都想躍躍欲試。
80后fc單機游戲排行榜?
1、《魂斗羅》
《魂斗羅》(Contra)是由Konami于1987年推出的一系列卷軸射擊類單機游戲。魂斗羅誕生在名為Jamma的街機上。游戲名稱的含義是具有優秀戰斗能力和素質的人,它是賦予最強戰士的稱呼。FC上的兩部魂斗羅影響了整整一代游戲玩家,在當時與《超級馬里奧》齊名,幾乎成為FC時代電子游戲的代名詞。此外KONAMI于1989年還在日式計算機MSX2上推出了大型游戲機的同名移植版。魂斗羅的含義是具有優秀戰斗能力和素質的人,它是賦予最強戰士的稱呼。
2、《赤色要塞》
《赤色要塞(Jackal)》是由日本KONAMI公司研發的一款動作射擊游戲,于1988年9月在中國大陸發售。赤色要塞與魂斗羅、綠色兵團、沙羅曼蛇并譽為四強,風靡整個八十年代。該游戲發行時分為日版和美版兩個版本。美版總計六關,流程長,難度較大。日版磁碟機版僅有五關,即沒有美版的第一關,五關的流程也相對美版短小很多,關底卻是一樣。
3、《重裝機兵》
《重裝機兵》,簡稱MM1,是由宮岡寬及其游戲開發公司Crea-Tech出品的一款角色扮演游戲系列,于1991年在日本FC游戲機平臺發行。為《重裝機兵4月光的歌姬》和《重裝機兵~荒野的方舟~》的初代產品。重裝機兵,作為重裝機兵系列的始作,在DQ式RPG當道的年代,以其末世科幻+西部據的風格、人與戰車雙系統、超高的自由度、獨特的世界觀和開放式的結尾,開創了RPG游戲顛覆性的革新。獲1991年度FAMI通系統制作賞,1991年度FC部原創作品第一位。
80后的端游游戲有哪些?
80后正是網絡游戲逐漸起步的時候,有眾多經典的端游游戲,比如盛大公司的傳奇,傳奇世界,網易公司的大話西游,夢幻西游,問道,還有騰訊的穿越火線,QQ炫舞,地下城與勇士,qq幻想,暴雪的魔獸世界,完美國際的完美世界。還有記不清公司的cs,石器時代,龍族等等
二、最古老的八十年代街機游戲
最古老的八十年代街機游戲主要包括以下幾款:
《太空入侵者》(Space Invaders):
發布時間:1978年(盡管是70年代末的游戲,但它在80年代初仍然非常流行,因此常被視為80年代街機游戲的先驅)
游戲類型:射擊游戲
特點:玩家控制一個可以左右移動的炮臺,射擊從上方降落的外星侵略者。游戲具有簡單的規則和直觀的玩法,是街機游戲的經典之作。
《吃豆人》(Pac-Man):
發布時間:1980年
游戲類型:迷宮探險
特點:玩家控制一個名為Pac-Man的黃色圓形生物,在一個迷宮中吃掉所有的豆子,同時躲避四個追逐他的鬼魂。游戲以其獨特的視覺效果和上癮的玩法而聞名。
《大金剛》(Donkey Kong):
發布時間:1981年
游戲類型:平臺跳躍
特點:玩家控制一個名為Jumpman(后來更名為Mario)的工人,試圖拯救被大金剛抓住的女友。游戲引入了跳躍和攀爬元素,為后來的平臺游戲奠定了基礎。
《蛙過河》(Frogger):
發布時間:1981年
游戲類型:橫版過關
特點:玩家控制一只青蛙,試圖穿越繁忙的交通和危險的河流,到達對岸。游戲以其獨特的關卡設計和挑戰性而聞名。
這些游戲不僅在當時風靡一時,而且對后來的電子游戲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們奠定了街機游戲的基本玩法和規則,為后來的游戲開發者提供了靈感和借鑒。這些經典之作至今仍然受到許多玩家的喜愛和追捧。
三、紅白機時代有哪些經典的游戲一共有多少部游戲
出自游戲:《拳無虛發(Punch-Out!!!)》 Mike Tyson是8比特的偶像級大反派。他標志性地擁有八位機角色所有的特征--極度難纏,過度的情節玩法設置,以及極其可笑的視覺效果。但Mike Tyson的Punch-Out!!!卻也是革新性的,特別是在人物設計方面。 Tyson那張丑陋的,牙齒稀疏的臉孔仍然在網絡上的“時代最佳”名單和復古潮流中頻頻露面。他在八位機黨中算是出現的比較晚的,但作為最終BOSS,他成為了一個傳奇。出自游戲:《洛克人(Mega Man)》 Mega Man的壽命之長是前所未有的,考慮到自他在那個偉大的游戲中閃亮登場以來,已經有幾十年了--當馬里奧正火,游戲機室游戲慢慢退隱,有深度的值得紀念的角色才剛剛出現時-- Mega Man是非常特別的存在。他的肩負著多種使命,而游戲難度可供選擇讓游戲有樂多種可能性。但是Mega Man本身的內在美卻美在他和其他配角之間的關系。那是一個革新,而這革新是延續的。除此之外,他對于流行文化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電視節目,電影……所有的一切。出自游戲:《惡魔城(Castlevania)》 Simon Belmont成為了動作類游戲的代表,當他首次出現在紅白機上的《惡魔城》中。他是一個英俊瀟灑的吸血鬼獵人,游蕩在Dracula’s古堡的大廳內。而他橫向卷軸的游戲方式也被動作游戲狂熱者們長久地懷念在心。他甚至涉足進了紅白機RPG游戲《惡魔城2:西蒙的旅程》隨著它的許多再版和再再版,《惡魔城》已經有點兒過時。但是它直至今日仍位列最有深度,最具可玩性,最優感染力的動作類游戲和RPG游戲之中。而Belmont,一個并不精致的2D角色,將會永遠被人們記住。出自游戲:《大金剛(Donkey Kong)》 Donkey Kong在游戲機室時代長久以來都是讓人無法抵擋的偶像之一。他的投擲標槍,與Mario(嗯哼,當時還叫Jumpman)的斗爭,傾斜的道路都已經成為歷史中最值得懷念的部分。但是事實上直到競爭和一樁訴訟出現,這個8比特形式才成為他最具決定性的特征。當然我們在討論King of Kong:A Fistful of Quarters《游戲之王》。自從那個紀實片之后,游戲機室游戲已經成為了一種競賽,榮譽,以及平衡正邪勢力的關鍵。出自游戲:《星之卡比》這位粉紅色的主人公在紅白機時代的末尾的出現平淡無奇。盡管他很快就一躍變成16比特,但他對于八位機世界的影響力是非常引人注目的,特別是他的第二款游戲,《星之卡比·夢之泉的物語》(Kirby’s Adventure)。Kirby,作為一個游戲人物,因他獨具特色的外貌廣為人知。出自游戲:《塞爾達傳說(Legend of Zelda)》直到16比特時代才火起來,但是當它1986年發售之后,這次冒險就在游戲世界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了。游戲玩家們喜歡這種充滿可能的游戲世界,非線性的故事情節和早期的RPG游戲元素。但是,他們更喜歡的是主人公Link。他很簡單--一個純粹的小男孩,為了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拯救貴族王國和心愛女孩的任務而踏上旅程。但是他成為了游戲真正的“英雄”。出自游戲:《實境獵鴨(Duck Hunt)》《實境獵鴨》中的狗是在電玩游戲的歷史有爭議地最大的混蛋,而這也是成為偶像的充分條件。對于整整一代人來說,他們用哆哆嗦嗦的笨拙的手對著圓形的屏幕開槍,嘗試去殺死實境上的鴨子。而當那些不走運的游戲者不能做到時,他們的惱羞成怒地用在更加笨拙的手去射擊嘲笑他們的狗。然而,對于許多人來說,這只狗是最早被人們熟知的家庭電玩游戲的角色。在電子游戲機室外,在起居室里種,成千上百個狗狗在玩家們惱怒的子彈和咒罵中,嬉笑怒罵。出自游戲:《太空入侵者(Space Invaders)》直至今日,這些彩色的,多肢體的8比特外星生物們是最古老的和最被人們熟悉的電玩游戲角色。太空入侵者是流行文化下的偶像--他們標志著游戲的重新流行,并且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革新了一種主要游戲風格。直到Pac-Man(吃豆人)的出現,這些外星生物一直是電玩游戲的代表人物。而現在,將近三十年后,他們仍然粗現在每一代的游戲玩家們的帽子,T-shirt,運動衫上。出自游戲:《超級瑪麗(Super Mario)》許多粉絲可能會驚訝地看到這個德高望重的Mario竟然不在名單的第一位,但是事出有因。沒有其他電玩游戲人物能夠像Mario一樣概括電玩游戲的本質,也沒有其他任何一個電玩游戲角色為把電玩游戲帶進主流做出像他一樣大的貢獻。除了Mario,別無他人。毫無疑問,在電玩游戲的歷史中,他是唯一一個最偶像級的電玩游戲人物。在游戲領域之外,他和Mickey Mouse一樣被人們熟知。而在游戲領域內,他是最暢銷和最著名的人物。但是這都是經過三十年的名譽積累,他不像我們排名第一的人物那樣完全代表了8特時代。Mario很接近,但不完全是。出自游戲:吃豆人(Pac-Man) Pac-Man幾乎是“電玩游戲”的代名詞,也是最廣為人知的8比特人物。他是流行文化的一個旗艦式的符號,幾乎完全代表了整個八十年代。在他之后出現了成千上萬種派生品--從改編版,到電視派生作品,到續集,到風靡的歌曲。Pac-Man是第一個真正成為電玩游戲產業巨頭的人物。而盡管Pac-Man僅僅局限在游戲機室和早期的游戲平臺上,他占領了整個八位機時代。我們在商品的畫像上看到他,他的游戲也標志了這個游戲機室時代。沒有另外一個人物能夠像Pac-Man一樣代表了整整一代人。而或許,也不會再有這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