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10歲的孩子不愛運動怎么辦
經常「宅」在家里,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不利,特別是小孩正處于身體發育增長最快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多多活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3年全球有 4 200萬 5歲以下的兒童超重或肥胖。怎樣讓你的孩子避免成為其中一員呢?讓孩子愛上運動吧。
1、運動有很多種,選擇孩子喜歡的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足球、籃球。運動有那么多,可以試試其它的選擇,作為家長要有耐心,幫孩子找到一種適合他的運動可能要經歷些波折。
當孩子對一種運動不再感興趣時,可能就需要換另一種運動了。不斷嘗試不同的項目,直到找到合適的。最重要的是讓不愛運動的孩子找到動力,這樣才能養成熱愛運動的終身習慣。
2、限制「屏幕時間」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孩子每天的「屏幕時間」,即電視、上網、玩視頻游戲等的時間,不應超過 1~2個小時。但生活中很多孩子每天在這些事情上花費的時間在 4個小時以上。
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將這些被動的娛樂換成其他主動參與的活動,比如在附近操場投籃、遛狗或做些小游戲等。
幫助孩子遠離誘惑,可以試試把電視機從臥室搬出,把電腦放在家長可以監督的公共空間等。對于青少年,要設置家庭條例,限制打電話或短信聊天等其他久坐不動的活動。
3、樹立好榜樣
如果家長每天晚上都躺在電視機前,一手拿遙控,一手拿薯條,這位規則制定者完全沒有起到榜樣的作用。言行不一的家長不太可能讓孩子遵守規則。
所以家長要在孩子面前樹立熱愛運動的的榜樣。能走路就不開車,能爬樓梯就不坐電梯。家長要定期運動,讓孩子在熱愛運動的氛圍中長大。
孩子們也喜歡和父母一起玩耍,所以一些全家一起參與的活動、游戲都是不錯的選擇,比如全家一起郊游、爬山、騎行等。
4、多給孩子積極反饋
在孩子學會倒立或明白如何蕩很高的秋千時,家長要及時表揚。比如走路、騎車時,可以比上次堅持更遠的距離,家長都要及時鼓勵。
要承認孩子為取得進步而做出的努力,而不要太在乎結果,才能幫助他建立自信。
孩子并非天生就是運動員,他可能會對自己身體的運動技能很在意,因而害怕在眾人面前失敗、尷尬、被嘲笑。孩子可能只是身體上很拘謹,這時就需要家長的支持和鼓勵。嘮叨或負面評論不僅沒用,還有可能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5、找個靠譜的玩伴
孩子喜歡和同齡人在一起,如果孩子周圍有合適的小玩伴,家長可以幫忙邀請下,一起騎車、滑冰或結伴去打籃球。
年幼的孩子都喜歡和小伙伴在操場上追逐打鬧、到處爬、蕩秋千、滑梯、奔跑。
游玩的重點在于讓運動變得有趣,能讓孩子在運動中學習到新技能,而非競爭和獲勝,否則會降低孩子對運動的熱情。
6、將鍛煉作為獎勵
強迫孩子出去玩可能會適得其反,增加其怨恨和阻力。
運動不應該是一種懲罰,別把跑圈或俯臥撐當作一種懲罰方式。相反,試著用運動作為獎勵。
如果做作業時有休息的機會,孩子會很樂意打 20分鐘的球。
7、進行規律的安排
要確保將孩子的運動計劃提上每日行程,像上學、工作、購物、做家務、家庭聚會、生日聚會和電影等活動一樣,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鍛煉計劃基于日常生活,家長和孩子會更有可能堅持下去。
家庭成員們都會開始期待并接受這樣一種生活,如周六早上騎騎自行車,一周有幾個晚上屬于家人一起的飯后散步時間等。
8、讓運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是否刷牙、系好安全帶、上學等問題會在家里存在爭議嗎?
不會,因為這些活動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安全和幸福。同樣的情況適用于兒童運動。
讓運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不要讓孩子覺得打球和玩電子游戲是一類的,這兩件事沒有可比性。
9、告訴孩子「運動很酷」
有些孩子熱衷于做他們認為很酷的事情?;蛟S他們想象 Tony Hawke一樣劃滑板,像李小龍一樣練空手道,學最新的嘻哈旋律,或者掌握卡波耶拉舞的動作。尤其是大一點的孩子,可能對嘻哈有自己明確的觀點。
只要安全、充滿正能量,同時可以鼓勵孩子保持身材,家長就可以讓孩子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活動。
10、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每個家庭成員輪流來選擇周末或放學后的活動。
媽媽可能鐘愛散步,爸爸可能喜歡打球,「探險家」可能選擇攀巖墻……
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安排并組織這個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他可以感受到自己對整個局面的掌控。對于年幼的孩子,家長可能要適當限制其活動的選擇范圍。
11、運動中充滿樂趣
小孩子不需要很多的鼓勵,就會像小貓一樣伸懶腰,像老虎一樣奔跑,像兔子一樣蹦蹦跳跳。他們自己就會玩得很開心。
坐在書桌前一整天后,不管在室內還是室外,孩子都會非常享受自由玩耍的時間。
無論什么活動,都要讓孩子的運動充滿樂趣。
二、學齡前如何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以下是一些鍛煉學齡前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
1.玩邏輯游戲:邏輯游戲可以幫助孩子發展邏輯思維能力,例如拼圖、連連看、數獨等等。
2.教授編程:編程可以幫助孩子理解邏輯思考和問題解決的過程,有助于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3.閱讀繪本:繪本故事通常有邏輯性和結構性,閱讀繪本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故事情節和邏輯,同時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和閱讀能力。
4.進行拼圖游戲:讓孩子嘗試完成各種形狀的拼圖,從而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5.玩角色扮演游戲:角色扮演游戲可以幫助孩子學習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扮演醫生、警察、消防員等等,讓孩子嘗試解決各種問題。
6.進行數學游戲:數學游戲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數字和邏輯,例如數學拼圖、數學迷宮等等。
邏輯思維是一個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是可以通過鍛煉和培養來不斷提高。家長可以通過以上方法來幫助孩子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從而為孩子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適合家庭玩的親子游戲有哪些
【來學我】
游戲重點:專注力、模仿能力、反應速度
游戲玩法:家長做一個動作,讓寶寶學你的樣子,做出一模一樣的動作;或是寶寶做,來模仿。最好同時配合語言,鍛煉寶寶的反應速度。比如舉起兩只手、翹起右腳尖、用左邊的手捏右邊的耳朵等等,邊說邊做。
如果寶寶興致不高,試試對他說:你能做到我這樣嗎?寶寶通常就躍躍欲試了。乘車、排隊、等電梯,讓寶寶百無聊賴的時間,這個活動可以隨時隨地進行。
【小沙錘】
游戲重點:聽覺能力、觀察能力
游戲玩法:家長收集幾個相同大小的瓶子,最好是透明的,聚會的飲料瓶刷干凈就可以。在瓶中放入米粒,做成小沙錘。和寶寶一起研究一下,米多的和米少的瓶子,搖起來聲音有什么差別?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別?如果裝滿米粒呢?
還可以換成花生、豆子,試試聲音會有什么不同。注意,如果寶寶還不能將注意力集中在聲音上,而是一直試圖打開瓶子,最好暫時放棄這個游戲,以免寶寶誤吞豆子,發生危險。
【出怪聲】
游戲重點:控制發音
游戲玩法:寶寶經常會發出類似咯咯、咕嚕、嘖嘖咂舌的聲音。媽媽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對著發出一些有節奏或節拍的聲音,吸引寶寶做出反應,或者模仿你??凑l能發出的聲音多,誰發出的聲音更有趣。
稍微大一點的寶寶,可以試試快速連續的“bo-bo-bo”“la-la-la”,這樣的練習有助于寶寶更加靈活地控制自己的口腔發音。
【蹺蹺板】
游戲重點:平衡感、空間感知
游戲玩法:家長準備一塊硬木板,一個較大的堅硬積木塊,或類似的物品。把積木塊放在地面上,再把木板搭在上面,就可以充當蹺蹺板了。
寶寶坐在一端,媽媽用腳踩另一端,就可以讓寶寶體驗忽上忽下的奇特感覺了。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平衡感和空間感知的游戲。玩的時候扶著點寶寶,注意安全哦。
【爬到你身上啦】
游戲重點:觸覺、認識能力
游戲玩法:媽媽用手食指和中指模仿兩條腿走路的樣子,在寶寶身上慢慢“行走”。邊“走”邊說,走到寶寶的胳膊上啦,走到寶寶的肚子上啦,寶寶一定會被逗得哈哈大笑。
這樣做能幫助刺激小寶寶的皮膚觸感,對稍微大一些的寶寶來說,也能幫助認知身體部位。如果寶寶表達能力還不錯,還可以讓他學著你的樣子,用小手在你身上行走,并說說走到哪里了。
【獨木橋】
游戲重點:大運動、協調能力、平衡能力
游戲玩法:用寬膠帶在地上粘一條,當做獨木橋。讓寶寶從一頭走到另一頭,腳不可以踩到膠帶外面。這個游戲適合走得比較穩當的寶寶,可以鍛煉大運動能力、控制身體的能力以及平衡感。如果寶寶比較小,可以并列貼兩條膠帶。
當寶寶熟練后,還可以用膠帶在家里貼出各種各樣的“路線”,只能按照路線行走,玩起來會非常有趣。
【認五官】
游戲重點:大運動、認知能力、反應能力
游戲玩法:家長隨便找個紙筆,在紙上畫一個大頭娃娃的圖案,有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就可以,圖案要畫得稍微大一些。如果家里有現成的嬰兒海報,也可以直接用。
先帶著寶寶一起認認五官,哪個是鼻子、哪個是嘴巴。寶寶熟悉認知后,游戲開始。說到眼睛,迅速指到眼睛,或用手掌拍眼睛的位置。和寶寶互換角色出題,看誰反應比較快。
【粘住啦】
游戲重點:大運動、協調性
游戲玩法:家長用雙面膠在門上粘出幾個目標位置,再準備幾個小小的吹氣氣球。讓寶寶站在距離目標一定距離的位置上,通過踢、扔、打、頂等不同的方式,努力使氣球能夠到達并粘在雙面膠上。
通過調節寶寶站定的距離和改變雙面膠的面積、位置,都能調節游戲的難易程度。這個游戲是全身性的運動,對寶寶協調性和體力都有很好的增強作用。
【搖啊搖】
游戲重點:平衡能力
游戲玩法:最好有兩位家長一起在場,游戲才好玩。讓寶寶躺在床單中央,兩位家長每人拎起床單的兩個角,連同寶寶一起抬離床面,輕輕晃動,讓寶寶躺在床單中體驗搖晃的感覺。大部分寶寶都會很喜歡。
如果寶寶很快適應了,不害怕,你們可以試著搖晃幅度再大一些;如果寶寶覺得不安,就先停下來。
【包紙團】
游戲重點:精細動作、耐心
游戲玩法:媽媽當著寶寶的面,用一張紙把積木塊包裹起來,遞給寶寶。寶寶知道積木在紙包里,會拿著紙包來回看,并嘗試用手指捏、摳,將紙縫挑開,再用手剝。如果寶寶不知道怎樣做,家長可以示范一下,讓寶寶明白其中的因果關系。
這個游戲能夠鍛煉寶寶手指的靈活度。如果成功把積木剝出來,寶寶會非常有成就感。積木可以用其他小物品代替,多包幾層紙團還能增加游戲難度哦。最好用A4紙,不要用報紙這樣的油墨印刷品。
【找寶藏】
游戲重點:運動能力、思維能力
游戲玩法:準備兩個以上的一次性紙杯,一個小積木塊,或其他寶寶感興趣的東西。讓寶寶注意觀察,然后用其中一只紙杯扣住積木,兩個紙杯一起做幾次位置交換,讓寶寶猜一猜,積木在哪里。
類似的游戲形式可以靈活運用。比如準備兩個盒子,擺在寶寶面前,讓寶寶來“找寶藏”。如果打開盒子需要摳一摳、扭一扭,對寶寶手指的精細運動也是很好的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