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8個月寶寶大動作訓練游戲有哪些
8個月寶寶大動作訓練游戲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游戲:
1.爬行游戲:在寶寶面前放置一些有趣的玩具,鼓勵寶寶向前爬行。可以使用軟墊或毯子來保護寶寶的安全。
2.翻身游戲:將寶寶放在腹部,用玩具或手指輕輕刺激寶寶的背部,鼓勵寶寶嘗試翻身。
3.坐立游戲:將寶寶放在高腳椅上,讓寶寶嘗試坐直。可以使用玩具或食物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4.站立游戲:將寶寶放在穩固的桌子旁邊,讓寶寶嘗試站立。可以使用玩具或手指來支撐寶寶的身體。
5.投擲游戲:給寶寶一些小球或柔軟的玩具,鼓勵寶寶用手抓住并投擲。這有助于鍛煉寶寶的手臂和手眼協調能力。
6.跳躍游戲:將寶寶放在柔軟的墊子上,讓寶寶嘗試跳躍。可以使用音樂或聲音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
7.平衡游戲:將寶寶放在一個穩定的表面上,讓寶寶嘗試保持平衡。可以使用玩具或手指來支撐寶寶的身體。
這些游戲可以幫助寶寶發展大動作能力,提高身體協調性和平衡感。在進行游戲時,家長應該密切關注寶寶的安全,確保游戲環境的安全性。每個寶寶的發育速度和能力不同,家長應該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引導。
二、嬰幼兒大動作訓練包括哪些
嬰幼兒大動作訓練包括哪些
嬰幼兒大動作訓練包括哪些,嬰幼兒時期的動作發展很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及時的幫助孩子解決了,看看嬰幼兒大動作訓練包括哪些。
嬰幼兒大動作訓練包括哪些1 1個月的大動作:俯臥時能夠抬頭片刻
測評方法:
讓寶寶趴在床上臉向下,雙臂彎曲放在胸前,媽媽們在寶寶前面用搖鈴引逗寶寶抬頭。如果寶寶能夠下頜離開床面,自行抬頭2秒,就算通過。
2個月的大動作:俯臥抬頭離床面45度
測評方法:
讓寶寶俯臥在床上,然后雙臂彎曲放在胸前,同樣是媽媽在前面用玩具引逗寶寶。如果寶寶可自行抬頭,且面部與床呈45°角度,就算通過。
3個月的大動作:
俯臥抬頭離床面90度。測評方法同前面,只是與床呈90°的角度。
頭能豎直且平穩。測評方法:抱直寶寶,觀察寶寶的頭豎直情況,如果超過10秒就算通過。
仰臥轉側臥、俯臥前臂撐起。測評方法:寶寶仰臥在平板床上,媽媽用玩具引逗寶寶,不能主動幫助寶寶,讓寶寶自己側翻;然后讓寶寶俯臥,兩臂放在胸前,看寶寶是否用張開的雙手或者前臂支撐身體,臉是否看向正前方。
4個月的大動作:大人扶著寶寶的腋下和髖部時,孩子能夠坐著。
測評方法:
將寶寶抱著坐在大人腿上,兩手扶住寶寶的腋下或者髖部,寶寶能平穩坐5秒,就算通過。
5個月的大動作:扶住寶寶的腋下能夠站立。
測評方法:
家長用雙手扶住寶寶的腋下,站立在床上或者大人腿上時,寶寶能夠站立2秒以上,就算通過。
6個月的大動作:獨坐片刻和扶著站立。
測評方法:
媽媽們讓寶寶坐在床上,不用扶著,然后給玩具讓寶寶玩耍,他們能夠獨立坐30秒以上就算通過;扶著寶寶的雙臂讓他們站立,能夠直站5秒左右也算通過。
7個月的大動作:獨坐自如和扶著站立。
測評方法:
讓寶寶獨自坐在床上,家長不要用手去支撐寶寶的身體,如果能夠坐十分鐘左右,算通過;扶著寶寶的雙手手腕腕讓他站立,寶寶若是能夠站立10秒以上就算通過。
8個月的大動作:會自己坐起、躺下和會自己匍匐前進。
測評方法:
讓寶寶自己躺在床上玩耍,能夠從仰臥變成俯臥再變成坐位,并且自己能夠躺下。寶寶俯臥的時候,媽媽在前面用玩具去引逗寶寶,鼓勵寶寶向前活動,在寶寶爬行的時候,寶寶會以手、腹部為支點向前匍行,能完成就算通過
9個月的大動作:扶雙手走路和雙手扶墻站起。
測評方法:
家長將寶寶立于地面扶住寶寶的雙手,并鼓勵寶寶邁開步伐,一般來說這個月齡的寶寶能邁出三步以上;同時讓寶寶坐在床上玩,鼓勵寶寶用手扶著墻壁自己站起來,一般來說寶寶可以扶墻站立30秒,若是都能做到,就算通過。
10個月的大動作:扶物體能夠走幾步。
測評方法:
家長可以讓寶寶扶著椅子、床沿或者小推車,鼓勵寶寶向前邁步,一般來說這么大月齡的寶寶能邁3步以上,能做到的寶寶就算通過。
11個月的大動作:會扶物體行走和獨立站穩。
測評方法:
家長把寶寶帶到床邊或者沙發旁邊,用玩具去引逗寶寶,寶寶會扶著東西走5步以上,而且還能夠放開扶著的東西,單獨站立10秒,就算是通過了。
12個月的大動作:獨自走步。
測評方法:
讓寶寶獨自站在爸爸媽媽之間,然后通過言語的鼓勵或玩具的逗引,讓寶寶走到爸爸這邊或者媽媽這邊,一般來說寶寶能夠單獨走3-5步,能做到就算通過。
16個月的大動作:牽大人手上下樓梯。
測評方法:
家長把寶寶帶到樓梯的最下方,然后牽著寶寶的一只小手鼓勵他走上去,寶寶這時候會自己用力邁步,可以上兩個臺階,能做到的寶寶就算通過。
24個月的大動作:
兩歲的寶寶走路已經非常平穩,跑步也快,會用雙腳跳,也會向前跳步,還能從矮的臺階上獨立跳下,并且站穩,他們跑跑停停的平衡能力能夠控制自如了。
幫助寶寶鍛煉“大動作”需要注意什么?
1.大動作的發展需要骨骼肌肉的配合,不要過早的進行鍛煉。
幫助寶寶鍛煉大動作時,必須是寶寶的身體狀況可以支持他嘗試或者完成這樣的動作,才可以對寶寶進行大動作的鍛煉,不然在寶寶骨骼肌肉還沒發育好,就讓寶寶過早的進行鍛煉的話,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對寶寶的身體造成壓力,對寶寶不好。
2.順其自然的幫助并鼓勵寶寶去鍛煉。
寶寶身體發育到一定程度,他們會自然而然的想要探索外面新奇的世界。比如:
當寶寶脊椎發育到一定程度,比較硬時,當他想要拿旁邊東西時,他就會努力翻身。
當寶寶的手腳力氣夠大時,他就會想要向前爬,去拿遠一點的玩具。這時可以讓寶寶多爬,這樣可以讓寶寶以后的平衡感更好,因為這是他一點點通過爬上爬下,用身體嘗試且記住這些平衡的技巧,慢慢鍛煉出來的。
當寶寶的骨骼肌肉進一步發展,有足夠力量時,他就會嘗試扶著東西站起來,拿放在高一點地方的東西。
當寶寶的平衡力發展得更好時,他就愿意慢慢放開媽媽的手,走出自己的第一步。
3.正確看待寶寶的“個體化”發育,不盲從,不焦慮。
生活中,媽媽們湊一起時都喜歡說說自己家寶寶學會了哪些本領,有的媽媽看到自己寶寶還沒學會坐或者走路比較晚,就特別著急,總覺得寶寶這些動作落后,就是“發育不良”的表現。
于是就會盲目的給寶寶吃各種營養品,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每個寶寶是不一樣的,發育也存在“個體化差異”,那他們的生長發育也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并不一定單純的是因為營養不良就造成大動作落后。
在寶寶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爸爸媽媽適當的幫助寶寶進行一定的鍛煉,是應該的,單只要把握好節奏,不用操之過急,畢竟每個寶寶的身體發育情況不一樣,具體的養育方法也要因人而異。
并沒有研究證明,寶寶越早做到這些大動作,以后的運動能力就越好,而寶寶大動作落后就說明寶寶發育異常。只要寶寶身體健康,身高體重都在標準范圍,有時候動作發育的慢一些都是正常的;但若是寶寶發育真的滯后很多,確實可能存在發育異常,也不要帶,要及早去看醫生進行糾正。
嬰幼兒大動作訓練包括哪些2 0~3歲嬰兒的動作技能主要包括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兩方面。
大動作技能訓練的基本內容包括:抬頭、翻身、爬、坐、走、跑、跳、攀登、平衡、投擲等;精細動作包括:技能訓練、摸、抓、拿、握、敲、捏、取、撕、拼、插等。
訓練方法:體操訓練或以動作為主,輔以簡單輕巧的玩具和游戲活動。
訓練效果:促進嬰兒肌肉動作的流暢性;促進身體的敏捷性和柔軟性;訓練身體的活動平衡協調能力。
嬰兒身體的本能行為需要通過游戲加以訓練使之逐步發展完善起來。益智健身操就是根據嬰兒的生理特點和游戲規則,配合優美的音樂設計的。可以促進嬰兒血液循環與呼吸功能,增強新陳代謝、鍛煉骨骼肌肉和身體活動的協調性、靈活性、身體的自控能力。可以在家中結合日常生活進行。
益智健身操分為被動操、主被動操和模仿操等形式,
嬰兒被動操
適合年齡:0~6個月
每次時間:2~3秒
每天次數:隨時操作
舉例:
動作名稱:擴胸運動
預備姿勢:嬰兒仰臥,操作者握嬰兒兩腕。大拇指放在嬰兒掌心內,使嬰兒握拳,兩臂放在體側,全身自然放松。
動作說明:第一個8拍,重復4次。
兩臂在胸前交叉;
兩臂左右分開;掌心向上;還原。
要求:活動胸部肌肉。
注意事項:兩臂分開時稍微用力,胸前交叉時放松。配合嬰兒的生理發育來做,不要勉強進行。次數越多越好。
嬰兒主被動操
動作名稱:橫托抱
動作說明:家長站在床前或坐在床上,右手抓住嬰兒右手腕上提,左手托住嬰兒的頸背部,再用右手托住嬰兒的臀部,托至胸前后兩手距離逐漸加大‘
嬰兒身體受重力作用背部開始下垂,當身體下降到一定程度出現本能的挺胸動作后,母親雙手向一起靠攏。
練習方法:新生兒每日練習2~3遍,每遍重復2~3次,每次3~5秒鐘。可根據嬰兒的實際承受能力增加時間和次數。
訓練效果:訓練嬰兒背部尤其是底脊肌力量、身體的自控能力;增加腹部壓力,促進腸胃成熟和大便通暢;讓頭部的自如控制力提起出現,為坐姿挺拔、預防駝背奠定基礎。
注意事項:
如果做操時兩手距離過窄,會達不到鍛煉目的。
不要裹著被子做操,這樣產生不了對身體的刺激。
細致觀察嬰兒身體和情緒狀況。
在可控制的范圍內操作,距離床的位置要近一些。
嬰兒模仿操
嬰兒1歲半左右,能夠獨立完成行走、跑、跳等基本動作時,可以讓嬰兒模仿一些動物的常見的動作以及成人勞動的動作,通過模仿訓練,達到增強嬰兒體質的目的。
適合年齡:1~3歲
每次時間:3~5分鐘
每天次數:2~3次
舉例:
小鳥飛:兩臂側平舉,上下擺動,在原地做跑步動作。
大象走:向右轉,體前屈,兩臂下垂,兩手相扣,左右搖擺向前行進。
開汽車:兩臂于胸前模仿司機手握方向盤的動作上下搖動,做開汽車狀態,向前走步。
劃船:先兩腳前伸,兩手半握拳,兩臂于體側,由前向后轉動,做劃船動作。
兩歲半以上的嬰兒,動作比較靈活、熟練,語言也逐步發展,可以伴隨著兒歌的節奏做模仿操。
爬行訓練
嬰兒爬行能力的發展要經過三個階段
抵足爬行:用手抵住嬰兒的兩只腳,使腿呈蛙形,使之趁勢以腹部為支點向前爬行。
手膝爬行:8~12個月的嬰兒能夠用手和膝蓋支撐身體爬行。
手足爬行:1歲左右的嬰兒能夠用兩手和兩腳掌支撐身體,向前爬行。
嬰幼兒大動作訓練包括哪些3 1、獨坐,在靠坐的基礎上讓小兒練習獨坐,家長可先給予一定的支撐,以后逐漸撤去支撐或首先讓小兒靠坐,待坐得較穩后,逐漸離開靠背,有時要到7個月才能逐漸坐穩。
2、匍行。用玩具逗引幫助小兒練習匍行,由于第5月腹部著床只是在原地打轉或后退,家長可把手放在小兒的腳底,幫助他向前匍行,以后逐漸用手或毛巾提起腹部,使身體重量落在手和膝上,以便向前匍行。
3、體操。繼續每日做嬰兒操,主要練習扶站,練習下肢和匍行、準備走的站立,但時間不超過1分鐘。
4、翻身。學習由仰臥翻至側臥,然后再翻至俯臥。可將玩具放在寶寶的體側伸手夠不著處,寶寶為夠取玩具先側翻,伸手使勁也夠不著時,全身再使勁就會變成俯臥。這種動作要經常練習,基本上到第7個月才能翻滾。經常翻滾有助于肌肉關節和左右腦的統合能力的發展。
六個月的寶寶如何添加輔食
給六到七個月的寶寶添加的輔食種類主要就是泥糊狀的食物,就像是循序漸進,第一類主要是谷類,然后接下來是蔬菜,水果,然后可以適當的加蛋類,肉類,父母一定要按照順序逐一添加,而且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
這個階段可以訓練獨坐、匍行等等,這樣可以避免寶寶肥胖。再者在照看的寶寶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按時給寶寶打防疫針。而且這個時間的寶寶對奶粉、母乳都有點厭煩,可以給他添加輔食了,從少到多,逐漸添加。
三、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寶寶的身體健康對于父母來說是最重要的,在小寶寶們出生以后,是完全沒有行動能力的,而且因為頸部骨骼和肌肉比較最弱,以下看看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1踢出第一步:四肢被動操
游戲目的:這個游戲可以強健寶寶的上肢與下肢的肌肉,并開發寶寶的節奏感。尤其是通過下肢被動游戲來鍛煉寶寶的下肢肌肉,促成寶寶踢出第一步。
準備工作:柔軟的地板墊、較硬且整潔的床、干凈的床單或者浴巾。
游戲方法:
1、寶寶清醒時,讓寶寶仰面躺著,將寶寶置于鋪好墊子的硬板床上,為寶寶唱兒歌或者播放樂曲。播放音樂的時間不要過長,一般3-5分鐘即可,防止寶寶疲勞。
2、按照歌謠的節拍輕輕移動寶寶的胳膊和腿,使寶寶感到舒適、愉快。如果寶寶緊張、煩躁,可暫緩做操,改為皮膚按摩,使之適應。
3、接著做上肢運動,媽媽握住寶寶的雙手,做“上、下、內、外、屈肘、伸肘”,就好像讓寶寶劃槳一樣。媽媽邊唱兒歌邊做動作,配合的兒歌是“我是個小小劃槳手”:劃呀劃,劃呀劃,我是個小小劃槳手,帶著媽媽去游玩。劃呀劃,劃呀劃,我是個小小劃槳手,小小船兒被我劃得飛快。
4、媽媽再握住寶寶的雙腳做一前一后地幫他做“上、下、內、外展、合攏、屈膝、伸直”,就好像讓寶寶踩自行車一樣。同時配合的兒歌是“我來踩自行車”:踩呀踩,踩呀踩,我是個小小的賽車手,帶著媽媽去比賽。踩呀踩,踩呀踩,我是個小小的賽車手,自行車被我踩得飛快。
5、然后用手掌在寶寶身體兩側上推拿一下,再讓寶寶俯臥,在背部再上推拿一下。做完這套游戲再給寶寶洗澡。在給寶寶換尿布、洗澡后穿衣服時,都可以玩一會兒以上的四肢被動游戲。
青蛙望天
抬起小小的頭:青蛙望天
游戲目的:訓練頸部肌肉,使之能支撐頭部抬起時的重量,開闊視野。
生后30天時寶寶的下巴可支在床上向上看,60天時下巴可離床3—5厘米抬頭向上看。
準備工作:較硬的床,或者地板墊子。小紅球。
游戲方法:
1、讓寶寶趴著斜躺在媽媽的胸腹部,雙手放在胸前,媽媽雙手放在寶寶頭側,唱著兒歌,吸引寶寶抬頭。
2、兒歌是:一只小蝌蚪呀,變成了小青蛙,哇哇,哇哇,對著天空望一望,對著媽媽笑不停。一只小蝌蚪呀,變成了小青蛙,哇哇,哇哇,對著天空望一望,對著爸爸笑不停。
3、如果寶寶經過努力看到了媽媽的臉,媽媽就將臉碰碰寶寶的臉,獎勵下寶寶。
4、接著還可以試著使用道具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如使用紅色小球,在他眼前的高處晃動,還可以配兒歌:小青蛙,望呀望,天上有什么?寶寶使勁兒抬——頭!加油!加油!加一—油!看看這是什——么?這是一個紅球球、
5、念這首兒歌的時候應注意節奏;寶寶感覺語言的節奏美。每個寶寶的動作發展差異較大,媽媽應仔細觀察,等寶寶有了相應的能力再開展這個游戲,且游戲時間不宜過長。
6、如果寶寶看到這個紅球了,很興奮,就將球拿回來,輕輕的放在寶寶的手里,讓他玩會兒,就算是他視覺捕捉到的獎勵。
烙燒餅
翻動肉肉的身軀:烙燒餅
游戲目的:練翻身90度,熟練地向兩側翻身是為下月作180度翻身做準備。
要讓寶寶自如地向兩側翻身,才有可能順利地作雙側180度翻身。
準備工作:柔軟的床、能發出響聲的彩色小玩具
游戲方法:
1、媽媽和寶寶一同仰臥在床上,媽媽翻身,示范給寶寶看,引導寶寶和自己一起翻身。
2、如果寶寶不會翻,媽媽就把雙手放在寶寶臀部和頸部的邊說兒歌邊給寶寶翻身,翻身的速度不要太快。兒歌的內容是:烙、烙、烙燒餅,烙出一個大燒餅,翻、翻、翻燒餅,翻了一下又一下,喲!燒餅烙熟了,燒餅香噴噴。
3、給寶寶翻身的時候,親親寶寶,逗寶寶笑、
4、接著讓寶寶仰面躺著,媽媽坐在寶寶頭頂的前面,把一個能發出響聲的彩色小玩具舉到寶寶的面前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然后把玩具移到一側。動作要慢并鼓勵寶寶伸手抓取玩具。
5、如果寶寶自己翻過身來了,就把玩具給寶寶玩。在做幫助寶寶翻身這些動作時,媽媽可以邊幫助翻身邊唱:翻身、翻身、小家伙,從肚子到后背。翻身,翻身,小家伙翻過去后,還得翻過來。
6、在寶寶頭部的另一側重復同樣的動作,如果寶寶自己已經翻過部分身體,還需要一點點幫助的話,那就輕輕地推一下。
拉一拉,坐起來
成功的學會坐:拉一拉,坐起來
游戲目的:練坐,也可以鍛煉寶寶全身的肌肉,對他日后練爬行和學走路都有幫助。
準備工作:柔軟的床
游戲方法:
1、寶寶仰臥在床上,你用雙手緊握住寶寶的雙手,感到寶寶在用力時,慢慢地將他拎起來,使他從躺的姿勢變成坐的姿勢。每天可以玩三四次。
2、媽媽抱著寶寶,爸爸拉住寶寶的肘部和前臂,邊唱兒歌邊扶寶寶坐起。兒歌內容是:“拉大鋸,扯大鋸,外婆家,唱大戲,媽媽去,爸爸去,小寶寶,也要去。”根據兒歌的節奏,把寶寶輕輕地拉起再放下。
3、慢慢的寶寶能半坐起來時,媽媽半躺在床上,讓寶寶面對面坐在媽媽的大腿上。
4、媽媽拉住寶寶的雙手,媽媽的雙腿前后搖擺,讓寶寶有騎在馬上的感覺。寶寶自然的前后坐起。來回拽動,唱以下的歌謠。“騎大與,騎大馬,上高山,跨過河,咔噔咔噔,跨過河!”。
八爪魚爬行法
爬出精彩世界:八爪魚爬行法
游戲目的:練爬
準備工作:寬敞的空間
游戲方法:
1、在臥室里騰出一塊地方鋪上毯子或泡沫塑料板讓寶寶學爬。將床架、桌子腿及硬的能碰傷寶寶的地方用舊布纏裹,把床底下打掃干凈,因為寶寶會爬進去夠取東西。
2、讓寶寶做出爬的姿勢,腹部離地,媽媽疊在寶寶上方,跟寶寶姿勢一樣。
3、媽媽兩手握住寶寶兩手,并用膝蓋頂住寶寶的腳底板,手把手教寶寶爬。
4、注意寶寶練習爬行的順序,爬行時先出右手和左膝,再出左手和右膝,在出右手時身體扭向左而出左膝,在出左手時身體扭向右而出右膝。有條不紊才能保證身體平衡、
5、媽媽與寶寶疊一起,就像一只八爪魚,反復地爬。還可以唱兒歌:爬呀爬,爬呀爬,我是一只小小的八爪魚;爬呀爬,爬呀爬,媽媽是一只大大的八爪魚;媽媽帶著我一起爬呀爬。
懷抱學步法
勇敢邁出第一步:懷抱學步法
游戲目的':學走路,訓練身體的協調性與靈活性。
同時給寶寶很好的保護,讓親子之間的感情充分交流,爸爸媽媽別忘了鼓勵寶寶,用愛的懷抱鼓勵努力行走的寶寶。
準備工作:平滑的地板
游戲方法:
1、爸爸與媽媽各蹲一邊,相距幾步遠,伸開雙手迎接寶寶。讓寶寶能在爸爸媽媽的懷抱間行走。
2、寶寶先從媽媽這邊走出,爸爸在另一邊呼喚寶寶的名字。讓寶寶獨自向爸爸走幾步,撲向爸爸的懷抱,寶寶撲向爸爸的時候,爸爸給寶寶一個親吻和擁抱。
3、寶寶再從爸爸這邊走,媽媽在另一邊唱著兒歌,吸引著寶寶。“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開開左門,開開右門。媽媽回來了。快來迎接媽媽,快來抱抱媽媽。寶寶真乖”。寶寶又轉身走幾步,撲向媽媽的懷抱。
4、這樣往返,讓寶寶成功脫離手牽手的學步方式,勇敢邁出第一步。
5、也可以這樣做,爸爸蹲下,與寶寶面對面,扶著寶寶雙臂站著,爸爸拉著寶寶的雙手,雙臂按節奏打開、合上,然后帶著寶寶分別往左、右走,再向前向后走,拉著寶寶的小手對拍手。整個游戲是有節奏的,爸爸嘴里唱著兒歌,讓寶寶的動作也隨節奏。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2踢毽子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游戲準備:毽子、硬紙板
玩法要領:
1、爸爸媽媽將扎有繩子的毽子拎高,讓寶寶用腳踢懸吊著的毽子,一邊踢一邊數,數數可以踢幾個。也可以讓寶寶自己拿著毽子,一只腳著地,另一只腳踢。
2、鼓勵寶寶手拿硬紙板,向上拍打毽子,并試著接住,同樣可以一邊接一邊數,看看能夠接住幾次。
游戲價值:
可以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身體平衡能力,練習抬腿動作。
小提示:
寶寶剛開始可能很難接住毽子,家長可以幫助寶寶多玩幾次。
跳房子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游戲準備:沙包、在地上畫好格子
玩法要領:
爸爸媽媽讓寶寶將沙包(或鑰匙串、紙團等)扔到相應的數字格子里,可以雙腳跳、單腳跳或其它任何難度動作,跳到該數字格子里。依數字從小到大,跳到屋頂。2歲寶寶可以跨步,3歲寶寶可以雙腳跳,4歲以上寶寶可以嘗試單腳跳。
游戲價值:
可以鍛煉寶寶的跳躍能力,練習拾取動作等。
小提示:
沙包可以用家中其它常見物品代替,如鑰匙、紗巾、紙團等。
運動骰子能量大
適合年齡:3歲左右
游戲準備:標有不同動作的骰子和數量骰子
玩法要領:
和寶寶一起投擲骰子,爸爸媽媽擲出運動方式,寶寶擲出數字,看好顯示的動作和數字,寶寶和家長一起做相應次數的相同動作。如:爸媽和寶寶擲出“開合跳”“數字3”,就要和寶寶一起做開合跳3次。
游戲價值:
增加運動的趣味性,促進大動作的發展。
小提示:
家長可以和寶寶一起用廢舊紙箱制作骰子,還能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3寶寶的大動作是指什么?
粗大運動簡稱大運動或大肌肉運動,是運用個體功能,配合大肌肉運動,以有計劃、有系統的肢體運動來改善個體的運動機能,促進身心發展。簡單地說嬰幼兒的大動作通常包括翻身、坐立、爬行、走、跑、跳、鉆、投、拋、攀等,粗大動作發展是嬰幼兒大腦成熟的一項重要指標。
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大運動,孩子上幼兒園后,將學會拍球、跳繩、跳彈簧床,使個體在生活空間中的動作更為精密與敏捷,通過這些訓練,兒童能在手、眼、腳的配合與協調方面大為加強,在動作的速度、方向、力量與變化等方面,也會更加成熟。
02嬰幼兒大動作發展有什么規律?
嬰幼兒的大動作發展是遵循一定的規律發展的,具體的規律是按以下幾點進行:
①全身性再細化
嬰兒的最初動作是全身性的,籠統的,散漫的,然后慢慢逐漸分化為局部的、準確的、專門化的。例如:剛出生的寶寶,他哭鬧的時候,會全身扭動,手腳并動,但這些動作都是籠統的,并不準確。
②從上部到下部
嬰兒的大動作發展是從身體上部動作到下部動作,最早的動作是在頭部,其次在軀干,下肢。就是沿著這樣方向發展:抬頭、翻身、坐、爬、站、行走等。
③大肌肉到小肌肉
寶寶的大動作是按照先大肌肉動作再到小肌肉動作這樣的發展的方向。
03嬰幼兒大動作發展有什么特點?
不同的年齡階段,嬰幼兒的大動作發展特點不同,父母要根據寶寶的大動作發展特點,進行相應的運動訓練。下面我們來看看每個階段的特點,對照一下自己寶寶,看看是否達標?
0~1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0~1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以移動運動為主,比如:躺、爬、站等。
1~2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到了1~2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由移動活動向基本運動技能過渡,如:爬(障礙爬)、走、滾、踢、扔、接等。
2~3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到了2~3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以基本運動技能為主,向各種動作均衡發展,如:走(向不同方向走、曲線走、側身走或倒著走)、跑(追逐跑、障礙跑)、跳(原地跳、向前跳)、投擲運動器具、蕩秋千、蹬童車等。
04不同年齡寶寶,如何進行大動作訓練呢?
嬰幼兒動作發展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肢體動作發展要求,爸爸媽媽應該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來選擇適宜的運動游戲進行訓練。下面我們針對四個不同時期,如何選擇合適的大動作訓練游戲?
(1)寶寶的原始反射支配時期
0~6個月的嬰兒應選擇與仰臥、側臥、俯臥、翻身、蠕動、抱坐、扶坐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翻身游戲。
具體玩法:
①拉手翻身
寶寶仰臥的時候,家長拉起其一只手,帶動其身軀翻轉過來變成俯臥,也可以由俯臥再拉手變成仰臥。
②被單翻身
將寶寶放在被單上,家長抓住被單的兩個角,輪流拉高或放低,讓寶寶在被單里滾來滾去,體驗翻身的要領。
③翻身過物
待寶寶能夠隨心所欲地翻動身體時,家長可以在床上擺放一些障礙物,如枕頭、棉被等,讓嬰兒從上面翻過去。
溫馨提示:不同的翻身游戲,適合4~6個月寶寶,每次玩的時間不宜太長,控制在1~2分鐘,每天次數可以根據寶寶的情緒和狀態而定,情緒和狀態好的情況下,可以多玩幾次。在玩翻身游戲時,最好選擇在喝完奶半小時以后。
(2)寶寶的步行前時期
7~12個月的嬰兒應選擇與坐、爬行、扶站、姿勢轉換、扶走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為寶寶推薦玩爬行游戲。
①雙側交互爬行
剛開始學習爬行的時候,給寶寶選擇平整的地面,鋪上爬行墊,把寶寶放在爬行墊上。寶寶爬的時候是右手前進,左腳跟進,然后左手前進,右腳跟進,如同四足動物行進的姿勢。
②上下斜坡爬行
寶寶掌握了一定的爬行技巧后,家長可以把寶寶放在有上下斜坡的地方爬行,每爬一步,身體就會感受到一次地心引力的變化,這種爬行過程可使前庭平衡系統得到充分的訓練。
③爬跪站坐訓練
寶寶已經很熟悉爬行方法后,家長可以給寶寶做一些升級爬行法。在爬行時,讓寶寶停下來改做其他動作,然后再繼續爬行,如把跪立、攀物站起、坐下俯臥等動作與爬行組合在一起,使寶寶能夠在爬行過程中不斷變換動作,刺激大腦細胞的活動,培養其平衡能力。
溫馨提示:爬行游戲適應6~12個月進行,每個寶寶喜歡的爬行的方法不同,家長不要強迫孩子。研究發現爬得好的孩子,平衡感更強,他們在走路的時候更不容易摔跤或磕磕碰碰,會爬行的孩子比不會爬行的自我保護意識要強。
(3)寶寶的步行時期
1歲~1歲半的幼兒應選擇與站立、獨立走、攀登、掌握平衡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在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走的游戲。
①推玩具車
寶寶剛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家長可以為寶寶選擇玩具車、手推車、學步推車等,可以讓幼兒用兩手扶著在地上推著走,借助車的力量學會如何邁步。
②跪著走
寶寶掌握了一定的走路技巧時,家長可以讓孩子跪在床上用膝蓋走路,有助于訓練他的平衡機能。
③跨越障礙物
孩子已經學會了走路時,家長可以在地上擺一些高約20厘米的障礙物,鼓勵寶寶跨過去,可以訓練孩子的單腳站立的能力。
溫馨提示:這個行走訓練游戲,適合10~36個的寶寶。寶寶學會行走,擴大了寶寶的認識范圍和活動范圍,同時也發展了寶寶的全身動作,促進了寶寶的心理發育。
(4)寶寶的基本運動技能時期
1歲半~3歲的幼兒應選擇與穩步行走、跑步、攀登樓梯、跳躍、單腳站立、翻滾、走平衡木、拋物、接物、旋轉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球的游戲。
具體游戲方法:
圍繞丟、拋、踢、拍、投等基本動作,變換有趣味性的方式進行游戲訓練。
拋球:讓寶寶抓著球,反復把球拋到墻上和地上指定的地方,可以幫助訓練孩子的肌肉和關節。
踢球:把球放在地上,讓孩子用腳踢著球走,或對著積木、易拉罐等目標練習踢球。
拍球:把球扔在地上,引導孩子用手去拍1~3次。
投球:用一只手或雙手做向前、向上、向下的投球動作。
溫馨提示:這個游戲適合1~3歲的寶寶,可以每天和寶寶多玩3~4次,每次控制在1~3分鐘,如果寶寶興趣很高,可以延長到5~10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