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狼》在動作游戲里算什么水平《只狼》到底是act還是ar
《只狼》在動作游戲界究竟處于何種水平?《只狼》被視為ACT還是AR?
回想當初,被葉佬推薦的 BALDR SKY系列游戲,我實在不解,他怎么給我推薦起視覺小說來。我只玩過兩三個視覺小說,分別是FSN與FHA,再加上半部的月姬。后來,通過觀看相關視頻,我被徹底折服。我從未想過,居然能在視覺小說中玩ACT。
自此以后,我開始不再糾結于“游戲分類”這一概念,因為游戲是一個內容的載體,而分類則旨在展示游戲的特色。就像之前關于《只狼》是ARPG還是AAVG的爭論,我覺得爭論意義不大。
因為現代游戲類型愈發復雜,界限模糊。如在RPG與AVG中,判定標準出現重疊,要達成共識進行深入討論,就陷入了話語權主導標準的困境。最終目的若是為了爭奪話語權,討論就難以理性進行。
我們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來定義這些概念。比如評價游戲的華麗度,有人認為《鬼泣》的華麗度高于《只狼》,這又是因為何?他們說《鬼泣》戰斗系統優秀,連招豐富;而《鬼泣》是否算格斗游戲?他們說打擊感出色,視聽享受頂級,那么那些視頻中的打擊感也很強,是否也有華麗度可言?
單獨比較某一方面,所有文化產品都可套用。甚至模糊了各類文化產品的邊界。僅從一個特征評判游戲類型的方式過于片面,尤其是在要素復雜的現代游戲。游戲分類難以精確概括,游戲類型愈發“不純正”。
游戲類型可以重疊,那么不同游戲類型之間判斷標準的相似性也存在問題,因為做游戲不是解題,沒有標準答案。我曾質疑《只狼》的華麗度,靈魂一問:你是喜歡鏡頭語言,還是玩家的操作技巧?
華麗度的標準視角不同,一個針對游戲內容本身,一個針對玩家操作。之前《只狼》風靡時,很多人喜歡看《只狼》視頻,因為它像“劍戟片”。許多《只狼》玩家喜歡反復打Boss,更多是將與Boss的戰斗視為“演繹”,一種“我與Boss共演一出好戲”的樂趣。
不止一次強調,做游戲不是解題,那么“偏科”游戲的樂趣僅限于“某一領域”,如何衡量這種樂趣超過其他“平均”的樂趣?“樂趣”難以量化,甚至“玩游戲的目的”也無法絕對一致。
有人認為《只狼》作為RPG與ACT的結合,RPG部分得80分,ACT部分50分,與單純ACT部分得100分相比,哪個多?答案無解。
評分標準眾多,每個評分數都有個人偏好和對游戲樂趣的理解。有人認為ACT部分應得更高,有人則認為RPG部分應得更高。做游戲的人不會只盯著最高分或最低分的人。
就像有些評分媒體機構,我們信與不信,全憑主觀。還有人說“核心向游戲”更像是營銷噱頭,如同我們玩家自吹“XXX天下第一”、“XXX不如XXX”。對于真正的核心游戲,我認為應該是教育類應用游戲,如飛行模擬器。
但這類游戲的“新手關”可能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體驗,你覺得好玩嗎?《仙劍一》中的戰斗是回合制,延伸到非“A”類RPG,傳統RPG游戲是否必須遵循回合制?如果RPG游戲控制角色解謎,這是否屬于AVG?
如果游戲內包含多種衍生小游戲,如音游、戰棋、卡牌,甚至肉鴿和迷宮,這又是什么類型?
游戲是一個不斷添加內容、融合不同元素的載體。依據游戲某一要素劃分類型,還需考慮許多因素。這個問題對我來說難以解答。
只能說,《只狼》被歸類為ARPG,就當作是ARPG吧。至于其在動作游戲界的地位,等待我的游戲知識超過30年后,我才有資格回答,也就是再等我20多年,或者就無需糾結了,因為自我定義也無用,不服的人依然會不服,對吧?
二、只狼游戲平臺一覽:你不可錯過的動作冒險游戲
《只狼》游戲平臺主要包括PC平臺和主機平臺:
一、PC平臺
Steam:作為全球最大的游戲分發平臺之一,Steam提供了《只狼》的購買和下載服務。玩家可以在Steam上享受豐富的游戲內容、個性化的游戲設置以及社區互動功能,與其他玩家分享心得、交流技巧。Epic Games:Epic Games平臺同樣提供了《只狼》的購買選項。該平臺以其高質量的游戲內容和良好的用戶體驗而聞名,玩家可以在此購買并享受游戲的樂趣。二、主機平臺
PlayStation 4(PS4):《只狼》在PS4平臺上同樣有著出色的表現。玩家可以享受到高清畫質和流暢的游戲體驗,同時利用PS4手柄的精準操作來挑戰游戲中的敵人。Xbox One:Xbox One玩家同樣可以體驗到《只狼》的精彩內容。該平臺提供了穩定的游戲性能和豐富的游戲庫,讓玩家能夠盡情享受游戲的樂趣。無論你是PC玩家還是主機玩家,都可以在上述平臺中找到《只狼》這款游戲。作為一款充滿挑戰的動作冒險游戲,《只狼》以其精美的畫面、獨特的打斗系統和豐富的游戲內容而備受玩家喜愛。想要體驗這款游戲的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平臺選擇來購買并享受游戲的樂趣。也可以關注相關平臺的促銷活動,以獲取更優惠的游戲價格。
三、只狼國內銷量
截止2024年9月,《只狼》PC Steam版在中國的銷量為266.6萬。
從網友分享的統計圖表數據來看,在多個3A游戲(PC Steam版)在中國和美國的銷量對比中,《只狼》總銷量達590萬,其中美國銷量為90.8萬,中國銷量是美國的2.94倍。這一數據表明《只狼》這類動作類游戲在中國市場有較強的吸引力,可能反映了中國玩家對快節奏、高沉浸感游戲的喜愛。在2019年4月發行商動視公布《只狼》發售前十天全平臺超過200萬份,當時推測國內銷量大概在20萬份左右,這與后來截止2024年9月的統計數據有較大差距,可能是隨著時間推移,游戲口碑傳播、玩家群體擴大等因素導致銷量持續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