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寶寶的身體健康對于父母來說是最重要的,在小寶寶們出生以后,是完全沒有行動能力的,而且因為頸部骨骼和肌肉比較最弱,以下看看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1踢出第一步:四肢被動操
游戲目的:這個游戲可以強健寶寶的上肢與下肢的肌肉,并開發寶寶的節奏感。尤其是通過下肢被動游戲來鍛煉寶寶的下肢肌肉,促成寶寶踢出第一步。
準備工作:柔軟的地板墊、較硬且整潔的床、干凈的床單或者浴巾。
游戲方法:
1、寶寶清醒時,讓寶寶仰面躺著,將寶寶置于鋪好墊子的硬板床上,為寶寶唱兒歌或者播放樂曲。播放音樂的時間不要過長,一般3-5分鐘即可,防止寶寶疲勞。
2、按照歌謠的節拍輕輕移動寶寶的胳膊和腿,使寶寶感到舒適、愉快。如果寶寶緊張、煩躁,可暫緩做操,改為皮膚按摩,使之適應。
3、接著做上肢運動,媽媽握住寶寶的雙手,做“上、下、內、外、屈肘、伸肘”,就好像讓寶寶劃槳一樣。媽媽邊唱兒歌邊做動作,配合的兒歌是“我是個小小劃槳手”:劃呀劃,劃呀劃,我是個小小劃槳手,帶著媽媽去游玩。劃呀劃,劃呀劃,我是個小小劃槳手,小小船兒被我劃得飛快。
4、媽媽再握住寶寶的雙腳做一前一后地幫他做“上、下、內、外展、合攏、屈膝、伸直”,就好像讓寶寶踩自行車一樣。同時配合的兒歌是“我來踩自行車”:踩呀踩,踩呀踩,我是個小小的賽車手,帶著媽媽去比賽。踩呀踩,踩呀踩,我是個小小的賽車手,自行車被我踩得飛快。
5、然后用手掌在寶寶身體兩側上推拿一下,再讓寶寶俯臥,在背部再上推拿一下。做完這套游戲再給寶寶洗澡。在給寶寶換尿布、洗澡后穿衣服時,都可以玩一會兒以上的四肢被動游戲。
青蛙望天
抬起小小的頭:青蛙望天
游戲目的:訓練頸部肌肉,使之能支撐頭部抬起時的重量,開闊視野。
生后30天時寶寶的下巴可支在床上向上看,60天時下巴可離床3—5厘米抬頭向上看。
準備工作:較硬的床,或者地板墊子。小紅球。
游戲方法:
1、讓寶寶趴著斜躺在媽媽的胸腹部,雙手放在胸前,媽媽雙手放在寶寶頭側,唱著兒歌,吸引寶寶抬頭。
2、兒歌是:一只小蝌蚪呀,變成了小青蛙,哇哇,哇哇,對著天空望一望,對著媽媽笑不停。一只小蝌蚪呀,變成了小青蛙,哇哇,哇哇,對著天空望一望,對著爸爸笑不停。
3、如果寶寶經過努力看到了媽媽的臉,媽媽就將臉碰碰寶寶的臉,獎勵下寶寶。
4、接著還可以試著使用道具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如使用紅色小球,在他眼前的高處晃動,還可以配兒歌:小青蛙,望呀望,天上有什么?寶寶使勁兒抬——頭!加油!加油!加一—油!看看這是什——么?這是一個紅球球、
5、念這首兒歌的時候應注意節奏;寶寶感覺語言的節奏美。每個寶寶的動作發展差異較大,媽媽應仔細觀察,等寶寶有了相應的能力再開展這個游戲,且游戲時間不宜過長。
6、如果寶寶看到這個紅球了,很興奮,就將球拿回來,輕輕的放在寶寶的手里,讓他玩會兒,就算是他視覺捕捉到的獎勵。
烙燒餅
翻動肉肉的身軀:烙燒餅
游戲目的:練翻身90度,熟練地向兩側翻身是為下月作180度翻身做準備。
要讓寶寶自如地向兩側翻身,才有可能順利地作雙側180度翻身。
準備工作:柔軟的床、能發出響聲的彩色小玩具
游戲方法:
1、媽媽和寶寶一同仰臥在床上,媽媽翻身,示范給寶寶看,引導寶寶和自己一起翻身。
2、如果寶寶不會翻,媽媽就把雙手放在寶寶臀部和頸部的邊說兒歌邊給寶寶翻身,翻身的速度不要太快。兒歌的內容是:烙、烙、烙燒餅,烙出一個大燒餅,翻、翻、翻燒餅,翻了一下又一下,喲!燒餅烙熟了,燒餅香噴噴。
3、給寶寶翻身的時候,親親寶寶,逗寶寶笑、
4、接著讓寶寶仰面躺著,媽媽坐在寶寶頭頂的前面,把一個能發出響聲的彩色小玩具舉到寶寶的面前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然后把玩具移到一側。動作要慢并鼓勵寶寶伸手抓取玩具。
5、如果寶寶自己翻過身來了,就把玩具給寶寶玩。在做幫助寶寶翻身這些動作時,媽媽可以邊幫助翻身邊唱:翻身、翻身、小家伙,從肚子到后背。翻身,翻身,小家伙翻過去后,還得翻過來。
6、在寶寶頭部的另一側重復同樣的動作,如果寶寶自己已經翻過部分身體,還需要一點點幫助的話,那就輕輕地推一下。
拉一拉,坐起來
成功的學會坐:拉一拉,坐起來
游戲目的:練坐,也可以鍛煉寶寶全身的肌肉,對他日后練爬行和學走路都有幫助。
準備工作:柔軟的床
游戲方法:
1、寶寶仰臥在床上,你用雙手緊握住寶寶的雙手,感到寶寶在用力時,慢慢地將他拎起來,使他從躺的姿勢變成坐的姿勢。每天可以玩三四次。
2、媽媽抱著寶寶,爸爸拉住寶寶的肘部和前臂,邊唱兒歌邊扶寶寶坐起。兒歌內容是:“拉大鋸,扯大鋸,外婆家,唱大戲,媽媽去,爸爸去,小寶寶,也要去。”根據兒歌的節奏,把寶寶輕輕地拉起再放下。
3、慢慢的寶寶能半坐起來時,媽媽半躺在床上,讓寶寶面對面坐在媽媽的大腿上。
4、媽媽拉住寶寶的雙手,媽媽的雙腿前后搖擺,讓寶寶有騎在馬上的感覺。寶寶自然的前后坐起。來回拽動,唱以下的歌謠。“騎大與,騎大馬,上高山,跨過河,咔噔咔噔,跨過河!”。
八爪魚爬行法
爬出精彩世界:八爪魚爬行法
游戲目的:練爬
準備工作:寬敞的空間
游戲方法:
1、在臥室里騰出一塊地方鋪上毯子或泡沫塑料板讓寶寶學爬。將床架、桌子腿及硬的能碰傷寶寶的地方用舊布纏裹,把床底下打掃干凈,因為寶寶會爬進去夠取東西。
2、讓寶寶做出爬的姿勢,腹部離地,媽媽疊在寶寶上方,跟寶寶姿勢一樣。
3、媽媽兩手握住寶寶兩手,并用膝蓋頂住寶寶的腳底板,手把手教寶寶爬。
4、注意寶寶練習爬行的順序,爬行時先出右手和左膝,再出左手和右膝,在出右手時身體扭向左而出左膝,在出左手時身體扭向右而出右膝。有條不紊才能保證身體平衡、
5、媽媽與寶寶疊一起,就像一只八爪魚,反復地爬。還可以唱兒歌:爬呀爬,爬呀爬,我是一只小小的八爪魚;爬呀爬,爬呀爬,媽媽是一只大大的八爪魚;媽媽帶著我一起爬呀爬。
懷抱學步法
勇敢邁出第一步:懷抱學步法
游戲目的':學走路,訓練身體的協調性與靈活性。
同時給寶寶很好的保護,讓親子之間的感情充分交流,爸爸媽媽別忘了鼓勵寶寶,用愛的懷抱鼓勵努力行走的寶寶。
準備工作:平滑的地板
游戲方法:
1、爸爸與媽媽各蹲一邊,相距幾步遠,伸開雙手迎接寶寶。讓寶寶能在爸爸媽媽的懷抱間行走。
2、寶寶先從媽媽這邊走出,爸爸在另一邊呼喚寶寶的名字。讓寶寶獨自向爸爸走幾步,撲向爸爸的懷抱,寶寶撲向爸爸的時候,爸爸給寶寶一個親吻和擁抱。
3、寶寶再從爸爸這邊走,媽媽在另一邊唱著兒歌,吸引著寶寶。“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開開左門,開開右門。媽媽回來了。快來迎接媽媽,快來抱抱媽媽。寶寶真乖”。寶寶又轉身走幾步,撲向媽媽的懷抱。
4、這樣往返,讓寶寶成功脫離手牽手的學步方式,勇敢邁出第一步。
5、也可以這樣做,爸爸蹲下,與寶寶面對面,扶著寶寶雙臂站著,爸爸拉著寶寶的雙手,雙臂按節奏打開、合上,然后帶著寶寶分別往左、右走,再向前向后走,拉著寶寶的小手對拍手。整個游戲是有節奏的,爸爸嘴里唱著兒歌,讓寶寶的動作也隨節奏。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2踢毽子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游戲準備:毽子、硬紙板
玩法要領:
1、爸爸媽媽將扎有繩子的毽子拎高,讓寶寶用腳踢懸吊著的毽子,一邊踢一邊數,數數可以踢幾個。也可以讓寶寶自己拿著毽子,一只腳著地,另一只腳踢。
2、鼓勵寶寶手拿硬紙板,向上拍打毽子,并試著接住,同樣可以一邊接一邊數,看看能夠接住幾次。
游戲價值:
可以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身體平衡能力,練習抬腿動作。
小提示:
寶寶剛開始可能很難接住毽子,家長可以幫助寶寶多玩幾次。
跳房子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游戲準備:沙包、在地上畫好格子
玩法要領:
爸爸媽媽讓寶寶將沙包(或鑰匙串、紙團等)扔到相應的數字格子里,可以雙腳跳、單腳跳或其它任何難度動作,跳到該數字格子里。依數字從小到大,跳到屋頂。2歲寶寶可以跨步,3歲寶寶可以雙腳跳,4歲以上寶寶可以嘗試單腳跳。
游戲價值:
可以鍛煉寶寶的跳躍能力,練習拾取動作等。
小提示:
沙包可以用家中其它常見物品代替,如鑰匙、紗巾、紙團等。
運動骰子能量大
適合年齡:3歲左右
游戲準備:標有不同動作的骰子和數量骰子
玩法要領:
和寶寶一起投擲骰子,爸爸媽媽擲出運動方式,寶寶擲出數字,看好顯示的動作和數字,寶寶和家長一起做相應次數的相同動作。如:爸媽和寶寶擲出“開合跳”“數字3”,就要和寶寶一起做開合跳3次。
游戲價值:
增加運動的趣味性,促進大動作的發展。
小提示:
家長可以和寶寶一起用廢舊紙箱制作骰子,還能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
幼兒大動作的訓練游戲3寶寶的大動作是指什么?
粗大運動簡稱大運動或大肌肉運動,是運用個體功能,配合大肌肉運動,以有計劃、有系統的肢體運動來改善個體的運動機能,促進身心發展。簡單地說嬰幼兒的大動作通常包括翻身、坐立、爬行、走、跑、跳、鉆、投、拋、攀等,粗大動作發展是嬰幼兒大腦成熟的一項重要指標。
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大運動,孩子上幼兒園后,將學會拍球、跳繩、跳彈簧床,使個體在生活空間中的動作更為精密與敏捷,通過這些訓練,兒童能在手、眼、腳的配合與協調方面大為加強,在動作的速度、方向、力量與變化等方面,也會更加成熟。
02嬰幼兒大動作發展有什么規律?
嬰幼兒的大動作發展是遵循一定的規律發展的,具體的規律是按以下幾點進行:
①全身性再細化
嬰兒的最初動作是全身性的,籠統的,散漫的,然后慢慢逐漸分化為局部的、準確的、專門化的。例如:剛出生的寶寶,他哭鬧的時候,會全身扭動,手腳并動,但這些動作都是籠統的,并不準確。
②從上部到下部
嬰兒的大動作發展是從身體上部動作到下部動作,最早的動作是在頭部,其次在軀干,下肢。就是沿著這樣方向發展:抬頭、翻身、坐、爬、站、行走等。
③大肌肉到小肌肉
寶寶的大動作是按照先大肌肉動作再到小肌肉動作這樣的發展的方向。
03嬰幼兒大動作發展有什么特點?
不同的年齡階段,嬰幼兒的大動作發展特點不同,父母要根據寶寶的大動作發展特點,進行相應的運動訓練。下面我們來看看每個階段的特點,對照一下自己寶寶,看看是否達標?
0~1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0~1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以移動運動為主,比如:躺、爬、站等。
1~2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到了1~2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由移動活動向基本運動技能過渡,如:爬(障礙爬)、走、滾、踢、扔、接等。
2~3歲寶寶大動作特點:
當寶寶到了2~3歲時,他(她)的大動作發展以基本運動技能為主,向各種動作均衡發展,如:走(向不同方向走、曲線走、側身走或倒著走)、跑(追逐跑、障礙跑)、跳(原地跳、向前跳)、投擲運動器具、蕩秋千、蹬童車等。
04不同年齡寶寶,如何進行大動作訓練呢?
嬰幼兒動作發展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肢體動作發展要求,爸爸媽媽應該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來選擇適宜的運動游戲進行訓練。下面我們針對四個不同時期,如何選擇合適的大動作訓練游戲?
(1)寶寶的原始反射支配時期
0~6個月的嬰兒應選擇與仰臥、側臥、俯臥、翻身、蠕動、抱坐、扶坐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翻身游戲。
具體玩法:
①拉手翻身
寶寶仰臥的時候,家長拉起其一只手,帶動其身軀翻轉過來變成俯臥,也可以由俯臥再拉手變成仰臥。
②被單翻身
將寶寶放在被單上,家長抓住被單的兩個角,輪流拉高或放低,讓寶寶在被單里滾來滾去,體驗翻身的要領。
③翻身過物
待寶寶能夠隨心所欲地翻動身體時,家長可以在床上擺放一些障礙物,如枕頭、棉被等,讓嬰兒從上面翻過去。
溫馨提示:不同的翻身游戲,適合4~6個月寶寶,每次玩的時間不宜太長,控制在1~2分鐘,每天次數可以根據寶寶的情緒和狀態而定,情緒和狀態好的情況下,可以多玩幾次。在玩翻身游戲時,最好選擇在喝完奶半小時以后。
(2)寶寶的步行前時期
7~12個月的嬰兒應選擇與坐、爬行、扶站、姿勢轉換、扶走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為寶寶推薦玩爬行游戲。
①雙側交互爬行
剛開始學習爬行的時候,給寶寶選擇平整的地面,鋪上爬行墊,把寶寶放在爬行墊上。寶寶爬的時候是右手前進,左腳跟進,然后左手前進,右腳跟進,如同四足動物行進的姿勢。
②上下斜坡爬行
寶寶掌握了一定的爬行技巧后,家長可以把寶寶放在有上下斜坡的地方爬行,每爬一步,身體就會感受到一次地心引力的變化,這種爬行過程可使前庭平衡系統得到充分的訓練。
③爬跪站坐訓練
寶寶已經很熟悉爬行方法后,家長可以給寶寶做一些升級爬行法。在爬行時,讓寶寶停下來改做其他動作,然后再繼續爬行,如把跪立、攀物站起、坐下俯臥等動作與爬行組合在一起,使寶寶能夠在爬行過程中不斷變換動作,刺激大腦細胞的活動,培養其平衡能力。
溫馨提示:爬行游戲適應6~12個月進行,每個寶寶喜歡的爬行的方法不同,家長不要強迫孩子。研究發現爬得好的孩子,平衡感更強,他們在走路的時候更不容易摔跤或磕磕碰碰,會爬行的孩子比不會爬行的自我保護意識要強。
(3)寶寶的步行時期
1歲~1歲半的幼兒應選擇與站立、獨立走、攀登、掌握平衡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在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走的游戲。
①推玩具車
寶寶剛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家長可以為寶寶選擇玩具車、手推車、學步推車等,可以讓幼兒用兩手扶著在地上推著走,借助車的力量學會如何邁步。
②跪著走
寶寶掌握了一定的走路技巧時,家長可以讓孩子跪在床上用膝蓋走路,有助于訓練他的平衡機能。
③跨越障礙物
孩子已經學會了走路時,家長可以在地上擺一些高約20厘米的障礙物,鼓勵寶寶跨過去,可以訓練孩子的單腳站立的能力。
溫馨提示:這個行走訓練游戲,適合10~36個的寶寶。寶寶學會行走,擴大了寶寶的認識范圍和活動范圍,同時也發展了寶寶的全身動作,促進了寶寶的心理發育。
(4)寶寶的基本運動技能時期
1歲半~3歲的幼兒應選擇與穩步行走、跑步、攀登樓梯、跳躍、單腳站立、翻滾、走平衡木、拋物、接物、旋轉等動作發展有關的游戲進行訓練。針對這個階段,我推薦寶寶玩球的游戲。
具體游戲方法:
圍繞丟、拋、踢、拍、投等基本動作,變換有趣味性的方式進行游戲訓練。
拋球:讓寶寶抓著球,反復把球拋到墻上和地上指定的地方,可以幫助訓練孩子的肌肉和關節。
踢球:把球放在地上,讓孩子用腳踢著球走,或對著積木、易拉罐等目標練習踢球。
拍球:把球扔在地上,引導孩子用手去拍1~3次。
投球:用一只手或雙手做向前、向上、向下的投球動作。
溫馨提示:這個游戲適合1~3歲的寶寶,可以每天和寶寶多玩3~4次,每次控制在1~3分鐘,如果寶寶興趣很高,可以延長到5~10分鐘。
二、嬰幼兒粗大動作的訓練要堅持什么的原則
嬰幼兒粗大動作的訓練要堅持循序漸進原則、適宜性原則、趣味性原則等原則。
1、循序漸進原則,嬰幼兒粗大動作訓練,包括頸肌和腰肌的平衡動作以及爬行走、跑擲跳等動作。任何一個嬰幼兒粗大動作的發展過程都是遵循抬頭、翻身、坐、爬、站、走的順序。嬰幼兒粗大動作練習必須遵循這個發展順序,不可隨意選擇。
2、適宜性原則,兒童的運動能力是反映神經系統成熟水平的重要指標。嬰幼兒處于發育階段,精力有限,練習時間過長,容易疲勞,收效不好,所以一次訓練時間不宜太長。由于個體存在差異,以嬰幼兒不感覺疲勞為宜。
3、趣味性原則,在進行大動作訓練時,除了達到動作發展的目的,還需要培養嬰幼兒對動作的樂趣體驗與成人合作游戲的快樂。早期的全身運動使嬰幼兒神經系統適動靈敏度增加,所以在進行訓練時要盡量營造快樂的游戲氛圍。
嬰幼兒粗大動作的訓練的意義:
1、嬰幼兒粗大動作技能的練習能夠增強其體質和體能。
2、嬰幼兒粗大動作技能的發展能夠促進其身體的生長發育。
3、嬰幼兒粗大動作技能的發展能夠發展其認識潛力、社會行為和良好性格。
4、嬰幼兒粗大動作的訓練有利于培養目標:學會抬頭、翻身;學會四肢協調爬行;學會直立和行走;學會跑;學會跳躍;學會攀登;學會玩球類游戲。
5、粗大動作的發展是嬰幼兒大腦成熟的一項重要指標。
6、嬰幼兒時期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粗大動作的訓練可以促進大腦發育的協調性,使人腦各有關部位的神經聯系更加豐富,更加精確。
7、嬰幼兒粗大動作的訓練有利于平衡感的建立,對寶寶自信心的培養和獨立性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
8、嬰幼兒粗大動作的訓練有利于促進注意力的發展。
三、選擇和設計粗大動作的游戲和活動的方法有什么方法
.運動扶欄上下樓梯以前是嬰兒拉著父母的手邁上樓梯,現在可以鼓勵他(她)自己扶著欄桿邁上樓梯。開始時可讓嬰兒先從2-3階樓梯開始練習,父母可在上邊用食物或玩具逗引,并給其鼓勵,使嬰兒增強信心。待嬰兒能較穩定地扶欄上樓梯后,可教他(她)學習下樓梯,開始時父母要扶著嬰兒練習,使他(她)掌握高低,然后再教他(她)練習自己扶著欄桿邁下樓梯。對于嬰兒來說,下樓梯不太好掌握,而且比較危險,父母要慎重。
行走自如這一時期嬰兒的活動場所主要是地面,父母可與嬰兒在地上玩多種游戲。球是這一階段嬰兒最好的玩具,可與嬰兒互相扔球、接球、滾球、踢球等,這樣可鍛煉嬰兒在獨立行走中做各種動作。父母還可以讓嬰兒推著嬰兒車玩,教他(她)學會推車前進、后退、轉彎等,使嬰兒行走更加熟練、穩定。
2.認知
生活模仿游戲嬰兒漸漸長大,玩的花樣也多起來了,這時父母可與嬰兒玩一些生活模仿游戲,如“哄布娃娃睡覺”、“我們來做飯”等等。在玩的時候,父母要邊玩邊講,教會嬰兒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并教會他(她)和大人合作,玩完后和大人一起把玩具收拾好,這樣既鍛煉了嬰兒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嬰兒的社會適應能力,還使他(她)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看書、翻書書是我們生活中的好老師,要培養嬰兒養成喜歡看書的好習慣。父母要多給嬰兒看一些圖畫書,用嬰兒能理解的語言講一些簡單的道理,此時的他(她)不一定能完全聽懂,但可以訓練嬰兒集中注意力傾聽,并反復向他(她)提問,以加強他(她)的記憶力。看書的時候讓嬰兒學會自己翻書,讓他(她)翻找自己喜歡看的圖畫。
3.語言聽懂語言命令此年齡段的嬰兒已經能聽懂許多話了,這時父母要有意識地多用語言來指導他(她)的行動。如讓嬰兒“把杯子拿來”、“給爸爸拿拖鞋”、“我們到外面去”等等,使嬰兒建立這種按指示做事的概念。同時也要注意一些否定性詞語的學習和使用,讓小兒真正理解“有—沒有、要—不要、是—不是”等概念,并學會用語言正確地表達。
接背兒歌為了促進嬰兒語言的發育,可以經常給嬰兒念一些兒歌。兒歌里的一些句子是嬰兒能夠理解的,而且兒歌里押韻的字音可讓嬰兒學習發音。特別是配有圖畫的兒歌,它更能引起嬰兒的興趣。在重復多次聽了某首兒歌后,嬰兒會對它留下很深的記憶,此時的他(她)雖然還不能完整地背出兒歌,但他(她)會記住其中一些重要的字音,當你念到這些音時,他(她)會跟著你一起念。這時父母可有意識地不把兒歌念完整,啟發嬰兒接著背,如“大馬路,寬又……”、“警察叔叔站……”等。這樣既教嬰兒學習了語言,又鍛煉和檢驗了他(她)的記憶能力。
4.生活與交往
戴帽、脫襪嬰兒又長大了一些,他(她)開始學習為自己服務了。父母可以從訓練嬰兒自己戴帽子開始,起初他(她)可能會把帽子戴歪,父母可讓他(她)對著鏡子練習,逐漸學會自己戴正帽子。睡覺前可以教嬰兒自己脫襪子,也可把鞋帶解開后教他(她)自己脫鞋。嬰兒這種為自己服務的愿望是很強的,這是他(她)學習本領的過程,父母千萬不要挫傷他(她)的積極性,養成他(她)懶惰的壞毛病。
生活規律嬰兒的飲食和睡眠較以前有很大改變,他(她)可以吃一些加工細致的普通食物,每天睡眠的時間和次數也明顯減少。這時可按他(她)的生活節奏來安排作息時間,培養嬰兒早晨起床高高興興洗臉;按時吃飯、睡覺;睡前洗臉、洗腳等好習慣,使嬰兒生活形成規律。這樣既有益于嬰兒身體的健康,又有益于他(她)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