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經常玩游戲對身體有什么傷害
1、久坐:游戲玩的興頭,或已入病態(沒得玩了還要坐在電腦游戲前、或轉而觀看游戲直播,此時你還敢說你沒上癮嗎)必不得脫身,就像是屁股上生根了,長時間的久坐身體得不到運動,氣血運行不暢,還壓迫前列腺,前列腺炎遲早來敲門。
2、作息不規律:沉迷游戲,“朝起早夜眠遲”,做正事要有這個勁就何事不成?咳咳、時常通宵達旦的玩,白天呢拖著疲憊的身子還要強行工作或學習,這樣的精神狀態工作學習必然也搞不好,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你就是這么糟踐你的身體,這是大不孝。
3、飲食不節:沉迷游戲當中不會按時吃飯飲水,肚子餓了隨便買點零食或叫外賣墊吧墊吧,或又吃了上頓沒下頓,忽一頓暴飲暴食,小心胃病來敲門。你的腸胃不是鐵打的,請愛惜好它,糟踐自己的腸胃不愛己身、讓父母心憂,也是不孝。
5、久視:長時間眼睛對著電腦屏幕,眼睛得不到充電,熬夜玩傷害更大,長久以往會出現眼袋臃腫或眼紅布滿血絲,漸漸地視力會模糊,玩游戲對眼睛的傷害是巨大的。如果你不想戴眼鏡那就要規范自己的行為了。
6、害錢:玩過網絡游戲的人都知道,要想玩的好那就得砸錢,什么節日各式各樣的禮包買買買,辛勤工作一個月,早出晚歸把錢賺,不見吃來不見穿,只想游戲給它買,終究虛妄一場空。
二、長時間玩游戲對大腦壓力大么會使人抑郁,精神分裂么
孩子,長時間玩游戲,倒不一定使人抑郁,精神分裂。
但是長期玩游戲這種事情,是降低人的能量的。
盡管你玩的是快樂的,玩的時候精神十足,興奮不已。但是你回憶一下,是不是玩了幾個小時游戲之后,回到生活里,萎靡不振,什么都不想做?
如果天天玩長時間的游戲,心思全放在游戲帶來的刺激和興奮里面。放下游戲,人的無精打采的感覺更強。離現實越遠,就越想打游戲,越打游戲,就離現實越遠。
這是個人感受,如果科學家用儀器檢測之后,人的身體能量也是明細的在降低。
游戲能讓人上癮,因為游戲帶來的沖擊感強烈、刺激強烈,能讓你在寡淡的現實生活中找到樂趣,它本身一定能夠刺激大腦。
你在游戲里的成就感、價值感,很可能在現實里根本沒有得到過,這種感覺讓人充實而快樂。
是它都是假的,只是游戲。刪了游戲,取消賬號,就一切都沒了,你投入的所有精力、時間、金錢,就像水一樣流走,干涸了,耗盡了。在現實里,除了“我打游戲很厲害”之外,這些幫不到你啥。
除非你走專業路線,上大學考游戲專業,這還能幫你未來有口飯吃。能走專業路線的人,都是游戲中的王中王,除了有時間精力金錢的投入之外,你還需要有天賦,你如果不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水平,進不了戰隊比賽。
很可能,游戲對你來說,最終就是一個讓你快樂的娛樂活動。
它就像飲鴆止渴的“鴆”,你所能嘗到的快樂,都是預支了之后的快樂。當快樂被你提前消費掉了,你之后的日子就要在漫長的等待中保持低能量。
它不值得你付出全部。
重要的是,抑郁癥的特征:三低,其中一低就是低能量。
一個抑郁癥患者,有一個特征,就是沒有力氣,這個也做不動,那個也動不了。他不是不想做,而是沒有心勁兒。
打游戲不一定讓你抑郁和精神分裂,但是有可能把你推向抑郁。
生活還是要繼續,你還是需要在現實生活里,與人交往,做好事情,獲得價值。然后你才有能力領略現實生活的美好,探索現實中的,真正的刺激冒險。
如果你需要找真正的快樂,還是要在現實里去找。清晨的微風、綠色的植物、運動的汗水、讀書的感悟、勞動帶來的成就感、被現實中的真情帶來的心動······這些都是正能量,能夠讓你有心勁兒,讓你回到當下,回到你自己,而不是在虛幻里浪費時間。
普通人的家庭,父母要求你做這個那個,無非是希望你將來有口飯吃而已,然后有好的發展,好的未來。
但是你不一定能聽,等你真正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領略到錢難賺屎難吃,被社會毒打之后,才會真正明白這些。對大孩子來說,苦口婆心,不如直接斷你飯碗,建議你找個工作干幾天,試試自己賺錢的本事,才會明白的更多點。
——————————
昨天,一時間手錄入回答關于了這個問題,沒想到這么多人關注!還有家長問我怎么樣應對游戲成癮的孩子,我深感責任!這不是幾句話能說清的,游戲有它存在的理由,如果關閉游戲就可以萬事大吉,那豈不是太簡單了?所以我會關于這個問題認真的再寫下去。謝謝大家的信任!
我是從事心理學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師左叔,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我可以以一個心理學工作者專業的態度明確的告訴你,長時間玩游戲可以使人情緒抑郁、精神分裂,產生精神疾病。
我為什么要這要說?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來做解答:
第一,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游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
29018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簡稱世衛組織)召開第七十二屆世界衛生大會,此次會議的一項重要議程是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正式將游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也就是說,長時間玩游戲,沉迷游戲的行為,被確定為一種精神疾病,即游戲障礙。
第二,什么是游戲障礙
游戲成癮又被稱為“游戲障礙”。在世界衛生組織新修訂的《國際疾病分類》( ICD--11)中,將游戲障礙列入精神疾病范疇;游戲障礙的相關癥狀包括:一是無節制沉溺于單機或網絡游戲;二是持續時間超過至少12個月,如果癥狀嚴重,確診時間也可縮短;三是確診游戲障礙往往需要相關癥狀,例如大腦慢慢的變遲鈍、反應遲緩,對身邊的人和事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不振,情緒情感反應麻木,特別是表情呆滯,長時間睡眠不足影響記憶力,游戲內容刺激大腦處于興奮狀態,容易出現幻覺現象等;四是游戲障礙除導致相關人員的攻擊行為和心理抑郁等問題外,還會帶來身體缺乏鍛煉、忽略健康飲食、視力或聽力下降、睡眠不足等一系列健康問題。
第三,長時間沉迷游戲的危害
臨床心理學家提醒,無論是兒童青少年玩游戲,還是游戲玩家玩游戲,都應注意控制游戲時間,避免影響到其他日常活動,還應警惕玩游戲給身心健康和社交方面所帶來的變化;從世界衛生組織把游戲成癮定位游戲障礙來看,游戲不僅游戲兒童青少年的休息、學習、人際交往,更會損害兒童青少年的大腦健康,如果兒童青少年長時間沉迷游戲,不與外界接觸,經常晚上不休息,會導致玩游戲的兒童青少年情緒抑郁、精神出現幻覺,人格分裂。
第四,游戲等電子產品對兒童青少年的危害
研究發現,游戲等電子產品會增加兒童青少年的攻擊行為,游戲家庭成員互動,阻礙兒童青少年人際交往技能的提高,每天玩游戲超過3個小時會導致兒童青少年有熊成癮;而且無論兒童青少年玩游戲,還是長時間看電視、玩手機,會嚴重阻礙兒童青少年,特別是幼兒的大腦發育,影響幼兒的想象力。
無論是家長、教師,還是兒童青少年的其他照料者,一定要切記,三歲之前的嬰兒不看電視,7歲之前的幼兒不玩手機;7歲之前的幼兒每天看電視、玩手機時間不超過1小時。
希望心理老師左叔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請在心理老師左叔的評論區留言,我們可以繼續探討,分享彼此的觀點。
再次感謝你對心理老師左叔的邀請!
這個問題就跟演員因為自己飾演的角色,出不來會人格分裂,抑郁一樣,但實際上演員出現這種極端情況的有但不多,同樣的長時間玩游戲會使人抑郁,精神分裂有且不多。
如果是參加諸如電子競技類的比賽,有比賽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會有壓力,壓力大是肯定的,但會不會發展到,壓力大到使人抑郁,就看個人的心里調適能力了,如何看待壓力這件事。
有人覺得有壓力不一定是壞事,可以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人就純粹覺得壓力太大,最后導致心里精神上出現問題。
我身邊二十幾歲,玩游戲的好幾個,他們都是把玩游戲,當然他們把這叫電子競技,當做最大的一個愛好,工作之余,閑暇時間一起組隊玩,達不到沉迷的地步。觀察這些人,他們跟大多數人相比,并沒有多大的反常。
如果非要說有的話,就是討厭社交,尤其是跟陌生人的社交,幾個朋友組隊一起打游戲,對于他們來說既是愛好又是跟朋友相處的方式。
雖然說長時間玩游戲出現抑郁,精神分裂的人不多,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做的健康隱患并不少,久坐的危害就不多說了,飲食不規律,視力下降,長時間的玩游戲,還讓大腦長時間處于興奮,注意力高度集中狀態。
以上列舉的都是健康隱患。
正值青春年華,除了打游戲,還有很多事可以做,比方好好讀書,工作,都用來打游戲最后只會玩物喪志,失去健康。
希望我的回答對題主有幫助
三、玩游戲有什么危害
1、影響學習:電腦游戲富有挑戰性、刺激性,賭博性、迷惑性,有時甚至有許多不健康的黃色內容,這種誘惑力對辨別能力較差、自制力不強的青少年來說,勝過課堂學習,甚至勝過學校開展的有益集體活動。迷戀游戲的同學往往無心聽課,有的同學甚至為玩游戲而逃學曠課,這樣勢必會導致學習任務不能完成、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2、對認知、情緒、行為帶來消極影響:長時間玩電腦游戲,一旦停止電腦游戲活動,便難以從事其他有意義的事情,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記憶減退,食欲不振,出現難以擺脫的渴望玩游戲機的沖動,形成精神依賴和相應的生理反應。
3、長時間玩游戲會使初中生的人格發生明顯改變,變得自私、怯懦、自卑,失去朋友和家人的信任。暴力游戲對行為造成的影響不僅引發游戲者的攻擊沖動,而且會誘導游戲者用“進攻”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4、傷害視力:經常近距離地面對電子屏幕,對眼睛極為有害,很多同學因此而出現視力的急劇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