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想要鍛煉寶寶的手部精細動作,有哪些小游戲可以借鑒
買了之后可能過不了多久寶寶就不玩了,而且就算玩的話,他們也不會像網上推薦的那樣,按照玩具設計的目的來玩,大多時候都是去扣玩具后面的小洞洞,越小的洞他們就越感興趣!每個階段寶寶所掌握的精細動作都不同,所以根據年齡的不同來選擇給寶寶鍛煉的精細動作,能夠更快的幫助寶寶掌握這些精細動作。具體的精細動作發育過程如下:于是,很多媽媽會疑惑,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寶寶還小,卻已經會好好吃飯了,但自己的娃卻連勺子都抓不穩,喝個湯、吃個飯搞得到處都是。
但在孩子上小學前后,我們更該關注的是孩子的精細運動,也就是手指的精細動作,例如:抓握、拆卸、組裝、敲打。為了滿足還沒有訂閱課程的寶媽好奇心,糕媽我分享一位寶媽給孩子上年糕媽媽早教課的經歷,給大家揭秘早教課程到底有什么好東西。而大腦的發育又與運動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識字早的孩子通常字眼追蹤能力會更好,而孩子的字眼追蹤能力是靠控制眼動形成的,控制眼動就是精細動作。
2~2.5歲,繼續訓練折紙、畫畫、搭積木,拼插玩具。用安全剪刀剪紙。鍛煉寶寶自己吃飯,開始使用筷子。自己穿襪子和鞋,扣扣子。負責控制手部動作的是大腦的最高區域「皮層」的條形區,這一區域橫跨了整個大腦,手上的動作越細致,需要調用的腦區就越大。對于寶寶怎么精細運動,我不是很了解。根據我的理解,寶寶在出生1-3歲時,基本上是身體機能最好,生長發育最快的時候。在這個階段要注意孩子的體態調整。
二、苗苗班精細動作有哪些活動
苗苗班(通常指幼兒園托班或小班年齡段)的精細動作活動設計,主要針對2-3歲幼兒手部小肌肉群的發展需求。以下是具體的活動分類及示例:一、手眼協調類穿珠游戲
提供大孔木珠或塑料珠,用粗繩或硬質鞋帶練習穿線,逐步過渡到小孔珠子。
插棒與拔樁
木質插樁板、蘑菇釘玩具,要求幼兒將木棒垂直插入孔中或按顏色匹配插樁。
投幣入盒
自制投幣箱(窄縫設計),讓幼兒將硬幣或圓片準確投入。
二、手指抓握類夾子操作
用塑料夾夾取絨球、紙片,或將夾子固定在紙板邊緣做成“太陽光芒”。
勺子舀物
用兒童勺將豆子、彩珠從一個碗舀到另一個碗,后期可改用鑷子。
擰瓶蓋
配對不同大小的瓶子與瓶蓋,練習旋緊和打開。
三、工具使用類涂鴉與涂色
短粗蠟筆或三角筆抓握,在邊界內涂色;用手指蘸顏料點畫。
剪紙練習
安全剪刀剪紙條(寬度2-3cm),逐步過渡到剪簡單圖形(如直線、波浪線)。
粘貼活動
撕碎彩紙后蘸膠水粘貼,或使用貼紙完成場景布置。
四、拼搭與建構類積木堆疊
2-3塊積木垂直壘高,或平鋪拼搭簡單路徑。
拼圖游戲
2-4片木質抓手拼圖(動物、水果主題),強調轉動手腕調整角度。
插片組合
塑料齒輪插片、雪花片等,練習拼插與拆卸。
五、生活技能類拉拉鏈與扣紐扣
自制布藝教具(縫制大紐扣、魔術貼、拉鏈)。
倒水練習
用小水壺將水倒入杯中,控制水量不灑出。
剝與撕
剝香蕉皮、撕開包裝紙,或剝煮熟的雞蛋殼。
六、感官整合類橡皮泥塑形
搓長條、壓扁成餅,或用模具拓印形狀。
沙盤尋寶
在細沙中埋藏小物件,用手指挖出并分類。
撕紙藝術
撕不同質感的紙(皺紋紙、卡紙)拼貼成畫。
活動設計要點階梯性:從大動作(如抓握)過渡到精細動作(如二指捏)。
趣味性:結合故事(如“給小動物喂豆子”)增強參與度。
安全性:避免細小零件,選用無毒、圓角材料。
以上活動需每日交替進行,單次時長5-10分鐘,以保護幼兒手部肌肉。
三、3歲幼兒精細動作游戲設計
3歲幼兒精細動作游戲設計
3歲幼兒精細動作游戲設計,寶寶的智力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做一些手部的精細動作可以很好的開發寶寶的大腦,因為基本動作的發展能使肌肉得到鍛煉,提高機體的活力,以下分享3歲幼兒精細動作游戲設計。
3歲幼兒精細動作游戲設計1 01夾物訓練
父母在一個盒子里放上一些小的物體如豆粒、石子、花生米等,讓嬰幼兒用鑷子或筷子夾出放到地上,夾完后再重新把地上的夾回到盒子中去,如此反復。
在此過程中被夾出的物體也應由大變小、由少變多。同時在這個時間父母要盡量訓練嬰幼兒使用筷子自己夾出飯菜的能力。
02將物體投入容器訓練
兒童把小物體準確地投入容器,所使用的小物體和窗口最好是金屬制品,既不容易破碎,又會發出聲響。這種金屬敲擊時發出的悅耳的聲響會激發他們的興趣,嬰幼兒會不厭其煩地繼續干下去。
使用的物體要根據嬰幼兒投放的情況更換,由大變小。如由原來的罐頭盒內投放小鎖,小汽車等改為向小瓶子、小碗內投放葡萄干、大米等。
父母也可同他們一起做“套圈”游戲,誰套得準就鼓勵誰。在投的過程中既訓練了手指活動的靈活性,又鍛煉了手眼的協調性。
03擰旋訓練
如拿一些螺絲讓嬰幼兒擰緊或放松,或者拿一些用過的瓶子讓他們擰緊或旋開瓶蓋。
04撥算盤訓練
拿一算盤,讓嬰幼兒用手把算珠撥上撥下,既要一個個地撥,又可同時撥動幾個或一排、幾排。既可用一只手去撥,又可用兩手同時在算盤上撥動。撥動時,算盤珠碰撞時會發出“叭叭”的聲音,使他們樂意用手去撥,效果也很好。
05插孔訓練
用一較長的有一定厚度的木條,在上面鉆上一些大小不同的孔(大的.能插上筷子,小的能插上吸管)。開始讓嬰幼兒先用筷子、蘸筆管等向大孔中插,繼而練習能把吸管插到小孔中去。
3歲幼兒精細動作游戲設計2 1、剪紙(培養手眼協調和專注力)
這是一項需要眼睛和手配合的動作,別看剪紙很簡單,實際上孩子們也需要有一定的專注力才可以,要不然容易剪錯位置。
家長們可以準備一把兒童剪刀,然后教孩子如何使用剪刀,家里的廢紙拿來給孩子隨便剪,或者自己畫些圖案。
記得,一開始要和孩子一起玩,等孩子熟悉后,可以鼓勵孩子剪一些自己喜歡的造型,實在不懂剪造型的,可以用網上那些畫好造型的剪紙。
2、涂鴉(培養畫畫能力和想象能力)
很多時候孩子們更喜歡在墻壁上、桌面上畫畫,這對他們來說無拘無束,但在家長的眼里就是搗蛋、影響家庭美觀的做法,從而不讓他們畫。
其實也是很奇怪,不讓孩子們在墻壁上畫,讓他們在畫紙上畫,他們就是不肯,即使肯畫也畫的沒在墻壁上來的富有想象力。
我個人覺得可能跟環境、作畫工具有很大關系,在墻壁上畫畫空間夠大,想象力能夠得到更大發揮。
如果家長們真心不喜歡孩子們在墻壁上畫,可以準備給畫板給孩子,讓他們覺得有了這些工具,我也是一名畫畫小能手。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建議這樣畫:
三歲的孩子可以畫些線條和基礎圖形,同時教孩子握筆的姿勢。
四歲孩子畫點圖形并涂上顏色。
五歲的孩子可以模仿大人畫些簡單圖形。
六歲孩子可以畫些自己想象的圖畫。
3、搭積木(培養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少不了一份積木,家長們也知道搭積木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思考能力,但其實更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因為通過反復搭建、疊加、移動等動作,訓練了雙手的協調能力和觀察能力;通過孩子對疊加的目標,完成手上的一系列動作來鍛煉專注力。
3歲幼兒精細動作游戲設計3 1、折紙訓練
這是鍛煉孩子手的技巧、手靈活性的很好的辦法之一。在剛練習折紙時,孩子由于手指的軟弱無力,手指不聽使,動作不靈活,對此家長不要著急,慢慢地教他們一步一步去折。
最好是家長折一步,然后再讓孩子模仿折,每次只教一個步驟。當孩子每一步都學會,家長可從頭至尾把幾個步驟連起來折成一件成品。折紙的難易程度要根據孩子所完成的情況而定。
2、畫線練習
教孩子畫線的方式多種多樣,不拘一格。剛開始孩子往往不會握筆,家長首先要教會他們正確的拿筆姿勢。
在此基礎上,鼓勵孩子用筆在紙上隨便亂畫,只要能畫上道道就行,克服其害怕寫、畫的心理,進一步教孩子畫點、線(水平線、垂直線、斜線等)。當孩子具備了控制手指動作的能力后,再教他們學畫圖形。
方法有以下幾種:
(1)在已畫好的直線上用與原直線不同顏色的筆去描,如原先是用藍色筆畫的,讓孩子用紅色筆在上面描。
(2)讓孩子用不同于原顏色的筆在已畫好的虛線(垂直線、水平線)上描。
(3)家長用疏密不同的點畫一些孩子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體形狀,如桃子、蘋果、茄子、香蕉等,然后讓孩子用不同于原顏色的筆去連點成物體。
(4)畫兩條平行線,讓孩子在已畫好的限定線內畫水平線或垂直線。兩條限定線的距離可由窄到寬。
(5)讓孩子聽命令與家長交替畫線。如家長畫一豎線或橫線,讓孩子挨著畫一條豎線或橫線;教師畫一豎線,讓孩子畫一條水平線
或家長畫一條水平線讓孩子畫一條豎線;家長還可以與孩子雙方交叉畫線,如家長畫一橫線,讓孩子畫交叉的斜線等。這樣畫線更帶有游戲性,趣味性,孩子也更愿意與成人合作去畫。
3、畫圓形和弧形訓練
做法如下:
(1)家長畫一個圓,讓孩子用不同于原顏色的筆在已畫好的圓上描。
(2)家長用虛線畫圓,讓孩子沿虛線畫。
(3)家長用點畫圓,讓孩子連點成圓。
(4)讓孩子與家長交替畫圓。如家長先畫一個圓,然后讓孩子也畫上一個圓;家長畫一個大(小)圓,讓孩子畫一個小(大)圓或者家長畫一個大圓,讓孩子在大圓內畫小圓,抑或家長畫一個小圓,讓家長在小圓外畫大圓,用大圓去套小圓。
當孩子學會畫圓后,再教他畫弧線?;【€有大有小,初教時可把弧線畫得大小點,孩子容易辨認,也容易畫,以后慢慢畫短、畫小。一邊教孩子畫弧線,一邊用形象的語言加以描述,比如說:“這條像小橋,小橋彎彎,跨河兩邊?!边@樣容易調動孩子畫的積極性。方法如同畫圓。


 
                                 
                                 
                                 
                                 
                                 
                                 
                                 
                                
 
			                            